在第一季度,中石化的业绩表现未能达到预期:公司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9%,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幅下降了27.6%。在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需求增长的放缓中,中石化的业绩遭遇了严峻的挑战。

在周一晚上,中石化发布了其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

财务状况: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了6.9%,降至7354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27.6%,至133亿元;每股收益为0.109元,同比减少了28.8%。

业务部门表现:

现金流状况:现金流量净额达到81.38亿元,而去年同期则是净流出137.55亿元。

资本支出情况:第一季度的资本支出为182.48亿元,主要用于勘探开发、化工和炼油领域。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的下跌和下游需求的疲软。

根据财务报告,第一季度普氏布伦特原油现货的平均价格为75.7美元/桶,同比下降了9.0%,而公司自产原油的实现价格也下降了5.2%,至71.50美元/桶。同时,国内成品油的需求同比下降了4.0%,化工产品的毛利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财务费用的激增成为利润的“杀手”。第一季度报告显示,中石化的财务费用同比激增69.3%,达到45.8亿元,主要是由于外币贷款的汇兑净损失增加。这一因素成为拖累公司整体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投资收益同比大幅下降69.9%,至16.5亿元,这主要是由于套期保值业务的盈亏变动以及部分联营合营公司效益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38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净流出137.55亿元,表明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

在主要业务板块中,除了勘探及开发板块保持相对稳定外,其他板块的表现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勘探及开发:勘探开发仍然是中石化的“压舱石”,实现了136.31亿元的息税前利润,但与过去几个季度相比,这一利润也有所下降。油气当量产量同比增长了1.7%,达到130.97百万桶,其中天然气产量增长了5.1%。这显示了公司对天然气业务的战略投入加大,符合能源结构转型的趋势。

炼油板块:息税前利润为23.9亿元,加工原油量同比下降了1.8%,至6213万吨。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柴油产量同比下降了13.9%,而化工轻油产量增长了11.3%,这表明公司正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向高价值产品转型。

营销及分销:尽管成品油经销量同比下降了7.1%,至5559万吨,但该板块仍然贡献了48.7亿元的息税前利润,继续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化工板块:第一季度亏损了13.21亿元,尽管乙烯产量同比增长了17.7%,至386.1万吨,但在化工毛利持续低迷的环境下,该板块整体仍未能实现盈利。

面对传统燃油需求下降的现实,中石化正在加速业务转型。报告显示,公司车用LNG的零售量达到了20.5亿方,同比大幅增长了116%,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推进氢能交通的发展,加快加气站和充换电站网络的布局。这些措施显示了公司正努力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以应对未来能源格局的变化。

第一季度中石化的资本支出为182.48亿元,主要用于勘探开发(126亿元)、化工(26亿元)和炼油(21亿元)板块。

重点项目包括济阳、塔河、涪陵等油气产能建设项目,以及茂名、镇海、齐鲁、洛阳乙烯,九江芳烃等化工项目。

此外,中石化的控股股东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于4月8日启动了增持计划,截至4月25日已累计增持了公司2472.74万股股份。在当前业绩下滑的背景下,这一行动可能被视为控股股东对公司长期发展前景的信心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