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谁妨碍了我们致富》是茅于轼于1999年出版的经济学著作,探讨了阻碍中国人致富的制度和观念问题。茅于轼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29年生于南京,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后转向经济学研究,曾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书中,茅于轼主张按经济规律办事,认为不合理制度、市场干预和错误观念是致富的主要障碍。他强调扩大市场自由、保护财产权和企业家精神,同时主张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改善教育、医疗等基础条件来帮助穷人致富,而非简单剥夺富人。这些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
本书目录:
第一编微观经济
非洲与中国能源政策的通病
外汇的自由交换保证外贸的最大经济效益
投机能否创造价值?
偏导数和经济学
注意平均值和边际值的区别
重新发现经济学中的地心引力
市场风险可以投保吗?
价格扭曲如何导致资源浪费——看北京出租车行业
为什么商品要明码标价?
对农业的忧虑
颠倒的收费标准
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里
贴现率之争
歧视性定价的利弊
参加一次美国家庭的财产拍卖
邮资补贴——既不利于效率,又无助于公平
发展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业
如何看待价格
在国外选购商品
为什么补贴弊多利少
南部非洲的商业机会
用外汇期货规避汇率风险
为什么找零钱困难
永不堵车——谈堵车的经济学
区别技术效率和经营效率
第二编宏观经济
扩大再生能源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
老龄化社会增加储蓄将产生新问题
小心你的辛勤储蓄变成了别人的高消费
高速开发区所特有的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茅于轼教授向北大师生发难
充满辩证法的经济学
经济学中均衡与非均衡之争
塞翁失马——复关谈判失败的反思
民间融资——改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渠道
1995年十大经济热点问题和应急措施
少出煤才能多贡献
“有计划、按比例”有什么错?
把你的储蓄变成投资
通货膨胀根子出在微观上:论我国的滞胀
治理通胀人人有责
试析通胀和失业
中间产品的价格未必与通胀有关
引进外资失败的教训
马尼拉冒烟的山
我国能源政策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储蓄和消费何者更有助于经济增长?
再谈储蓄有利于经济增长
作者簡介: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194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50年毕业后进入齐齐哈尔铁路局工作。
1955年,调入北京铁道科学研究所,从事机车车辆性能研究。1958年被打成右派,文革期间被下放至大同机车厂劳动。
1975年,开始转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并于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
1984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198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1990年,担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高级讲师。
1993年退休后,参与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主要著作包括《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谁妨碍了我们致富》和《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等。
所有分享的資源均來源於網絡公開資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數據,僅做匯總整理,不保證數據完整性。若此處無下載鏈接,說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