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以自由看待发展》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综合了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的卓越成果。《以自由看待发展》是印度裔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的经典著作,首次出版于1999年。这本书是森多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集中体现了他关于“自由”与“发展”关系的核心思想,对传统发展理论提出了深刻的批判和创新,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書核心内容:
《以自由看待发展》的核心观点是: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实现发展的主要手段。森试图打破传统发展理论中以经济增长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狭隘观念,将“发展”定义为“扩展人们享有真实自由的过程”,强调自由与发展的内在统一性。
自由的定义与分类
森将“自由”分为“过程自由”和“实质自由”。“过程自由”是指人们参与决策、表达意见、选择生活方式等权利;“实质自由”则是指人们实际能够实现的、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状态,如免于饥饿、疾病、暴力等。
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可行能力”(Capability)的概念,即人们实现某种生活状态的能力,强调自由不仅是权利,更是能力。
自由与发展的关系
自由是发展的目的:森认为,自由是人类生活的根本价值,发展应该以扩展人们的自由为核心目标。
自由是发展的手段:自由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例如,政治自由可以促进民主决策,经济自由可以激发市场活力,社会自由可以提升社会凝聚力。
对传统发展理论的批判
森批判了传统发展理论中以GDP增长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观点,认为这种单一指标无法全面反映社会的真实发展状况。
他强调,发展应该关注人的能力提升、社会公平、政治参与等多个维度,而不仅仅是经济指标。
案例分析
森在书中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如印度的饥荒、非洲的贫困、女性的不平等地位等,展示了自由缺失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进一步论证了自由与发展的紧密联系。
本書目录:
导论
以自由看待发展
实效性和相互关联性
一些例证:政治自由与生活质量
交易、市场与经济不自由
组织与价值观念
组织机构与工具性自由
结语
第1章自由的视角
不自由的形式
过程与机会
自由的两种作用
评价体系:收入与可行能力
贫困与不平等
收入与死亡率
自由、可行能力与生活质量
市场和自由
价值标准和赋值过程
传统、文化与民主
结语
第2章发展的目标和手段
自由的建构性和工具性作用
工具性自由
相互联系及互补性
不同层面的中国和印度对比
增长引发的社会安排
公共服务、低收入和相对成本
20世纪英国死亡率的降低
民主与政治激励因素
结语
第3章自由与正义的基础
包括在内的与排除在外的信息
作为信息基础的效用
功利主义视角的长处
功利主义视角的局限性
罗尔斯与自由权优先
诺齐克和自由至上主义
效用、实际收入与人际比较
福利:多样性与异质性
收入、资源和自由
福利、自由与可行能力
权数、赋值与社会选择
关于可行能力的信息:几种不同用法
结语
第4章以可行能力剥夺看待的贫困
收入贫困与可行能力贫困
何种意义上的不平等?
失业和可行能力剥夺
医疗保健和死亡率:欧洲与美国的社会取向
印度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和剥夺
性别不平等和失踪的妇女
结语
第5章市场、国家与社会机会
市场、自由权与劳动
市场与效率
处境劣势与自由不均等的配对效应
市场与利益集团
需要批判地审视市场的作用
需要一种多层面的思路
相互依赖性与公共物品
公共支持与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可行能力与功能性活动
扶助对象选定与手段核查
主体地位与信息基础
财政审慎与综合考察的需要
结语
第6章民主的重要性
经济需要与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与民主的首要性
否定政治自由和公民权利的观点
民主与经济增长
穷人关心民主和政治权利吗?
政治自由的工具性作用
政治自由的建设性作用
民主的运作
民主的实践与反对派的作用
结语
第7章饥荒和其他危机
权益和互相依赖
饥荒的起因
饥荒的防止
饥荒与疏离
生产、多样化经营和增长
就业途径和主体问题
民主与饥荒的防止
激励因素、信息与饥荒的防止
民主的保护作用
透明性、安全与亚洲金融危机
结语
第8章妇女的主体地位与社会变化
主体地位与福利
合作性冲突
对权益的认识
儿童生存率与妇女的主体地位
主体地位、解放与生育率降低
妇女的政治、社会与经济作用
结语
第9章人口、粮食与自由
是否存在世界粮食危机?
经济激励与粮食生产
人均粮食产量趋势之外的因素
人口增长与提倡强制
强制与生育权
马尔萨斯的分析
经济或社会发展
年轻妇女权利的增强
外部因素、价值观念与交流
强制的有效程度有多大?
生育率降低的副作用与速度
强制的诱惑力
结语
第10章文化与人权
三种批评
正当性批评
逻辑连贯性批评
“文化性批评”与亚洲价值观
当代西方与独特性
对孔子的解释
阿育王和考底利耶
伊斯兰的宽容
全球化:经济、文化和权利
文化交流与无处不在的相互依赖
普适性前提
结语
第11章社会选择与个人行为
不可能定理与信息基础
社会正义与更丰富的信息
社会交往与局部共识
有意追求的变化与无意造成的后果
来自中国的一些例子
社会价值观与公共利益
价值观在资本主义中的作用
商业伦理、诚信与契约
市场经济中规范与制度的差异
制度、行为规范与黑手党
环境、法规与价值观
审慎、同情与承诺
动机选择与进化生存
伦理价值标准与政策制定
腐败、激励因素与商业伦理
结语
第12章个人自由与社会承诺
自由与责任之间的相互依赖
正义、自由与责任
自由造成的区别何在?
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人力资本与人类可行能力
最终的结语
附录
人名列表
条目列表
作者簡介: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当代最杰出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之一,他在社会选择理论、个人自由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福利和贫困指数衡量、饥荒问题与权利分配不均的关系以及道德哲学问题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森1933年生于印度,1953年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赴剑桥大学就读,1959年取得博士学位。他曾在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执教,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
阿马蒂亚·森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遗产,他深切关注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人们,被誉为“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穷人的经济学家”。他的思想对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报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论框架设计的。
学术贡献
阿马蒂亚·森的学术成就涵盖多个领域,主要包括:
社会选择理论:他解决了“投票悖论”,并克服了阿罗“不可能定理”衍生出的难题。
福利经济学:森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作出了精辟论述,强调贫困应被视为对基本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
饥荒研究: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饥荒并非仅因食物短缺,而是由于食物权的剥夺。
发展经济学:森提出“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理念,认为自由是发展的目的和手段。
主要著作
森的著作丰富且影响深远,代表作包括:
《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1970)
《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1981)
《以自由看待发展》(1999)
《正义的理念》(2010)
荣誉与影响
阿马蒂亚·森因其对社会底层的关注和对贫困、不平等的深刻研究,被誉为“经济学良心”。他获得过诸多荣誉,包括印度国宝勋章、美国国家人文奖章、法国国家荣誉军团司令勋章等。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也为全球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阿马蒂亚·森的学术生涯和贡献,展现了他对人类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不懈追求。他的理念和研究成果,至今仍在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
书籍评价:
《以自由看待发展》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它不仅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也为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森的自由发展观对全球发展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制定发展指标时更加注重人权、性别平等、社会参与等多维度因素。
适合人群:
这本书适合对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关注社会公平、人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人士。它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还为读者提供了思考现实社会问题的新思路。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