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費用包括什麼?

ETF支出費用是指投資者在買賣或持有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過程中所需承擔的各類成本,按性質劃分主要包括外繳費用和內扣費用兩類。這些費用會影響投資者的實際收益。

ETF費用流向

舉例來說,很多人都有去過大型遊樂園的經驗吧,去這種地方玩付出的兩個很大的成本就是:門票+排隊時間

假設現在有兩個遊樂園,門票價錢差不多,其中A平均排隊時長是2小時但B樂園平均排隊時間只需要2分鐘,這樣來看雖然門票價錢無太大區分但實際體驗是完全不同的。

帶入到ETF中:

•交易成本=入場門票=實際要繳出去的錢,即顯性成本;

•內扣費用=排隊時間=不用額外繳納費用的隱性成本。

ETF費用到底怎麼扣?

(一)外繳費用:你能直接看到的錢

“外繳”顧名思義,就是你在買賣ETF時,需要 “另外掏錢”支付的費用,这些费用会在交易時直接体现在账面上。

常見外繳費用包括:

ETF常見外繳費用
費用名稱 說明 是否每次交易都收取
交易佣金 向券商支付的手續費,按成交金額的一定比例(如萬2~萬5)收取 ✅ 是
買賣價差 買入價與賣出價之間的差額,屬於隱性成本 ✅ 是
印花稅 賣出時國家徵收的稅費(目前A股ETF一般爲0.1%,部分免徵) ✅ 賣出時收
過戶費 上交所交易需繳納(通常爲成交金額的0.001%) ✅ 是(限上交所)
交易系統使用費 個別券商會收取的小額費用,非普遍存在 ❌ 看券商規定

舉個例子

•你在二級市場上買入某隻ETF,金額爲10萬元,假設券商佣金爲萬五(0.05%)

•你需要付出:10萬元 × 0.05% = 50元佣金(如果加上印花稅、過戶費等,賣出時還會再有幾十元費用)

這筆錢是就你看得見的交易成本。

(二)內扣費用:你“看不見”的隱性成本

“內扣”是基金運作中從基金資產裏自動扣除的費用,不會在你賬戶上直接體現,但確實影響了你的最終收益。

常見內扣費用包括:

ETF常見內扣費用
費用名稱 說明 收取方式
管理費 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用,年化費率通常爲 0.1%~1% 按日計提、從資產中扣除
託管費 銀行等託管機構保管基金資產所收的費用,年化費率約爲 0.05%~0.1% 按日計提、從資產中扣除
指數許可費 向指數公司(如中證、滬深、MSCI等)支付的授權費用 含在管理費內或單獨列支
審計、律師費 審計、法律等運營合規費用,部分基金會披露 從基金總費用中扣除
其他運營成本 包括會計、信息披露、登記結算等相關費用 從基金資產中扣除

舉個例子

你持有一隻ETF,年化管理費爲0.5%,託管費0.1%,總共0.6%。

假設你買了10萬元,持有一年,這部分費用就是:10萬元 × 0.6% = 600元

這筆錢是從基金資產中每日計提、悄悄扣除的,你看不到賬面扣款,但你的淨值收益就會被減少。

那麼兩種ETF費用中哪一個更爲關鍵呢?

內扣 vs 外繳 對比分析
維度 內扣費用 外繳費用
發生頻率 每天發生,按年化比例持續扣除 只在買入和賣出時發生
是否可見 看不見,已計入基金淨值 可見,交易時明確體現
影響方式 影響長期收益 影響交易靈活性和短期成本
應對策略 選低管理費ETF,長期持有更有利 選流動性高、價差小的ETF,避免頻繁交易
總結:內扣費用對長期收益影響更大,而外繳費用則主要影響短期交易成本和靈活性。

Forexbnb投資提示:如何降低ETF投資成本?

  1. 選低費率ETF:同類ETF中優先選擇管理費、託管費更低的產品。

  2. 關注流動性和價差:選擇交易活躍、買賣價差小的ETF,減少外繳成本。

  3. 避免頻繁交易:控制換手率,能減少佣金和價差損失。

  4. 長期持有複利顯效:低內扣費用對長期投資收益提升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