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有消息人士透露,英特爾的主要競爭對手台積電和博通正在考慮一項交易計劃,該計劃可能將這家陷入困境的美國芯片製造商分割成兩部分。據悉,博通對英特爾的芯片設計和營銷業務表現出濃厚興趣,並已與其顧問討論了可能的收購提議。不過,這一行動的前提是博通能夠找到一個合作夥伴來接管英特爾的製造業務。同時,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製造商台積電也在探索控制英特爾部分或全部芯片工廠的可能性,這可能通過投資者財團或其他形式實現。

需要指出的是,博通和台積電目前尚未開始合作,所有相關討論都還處於初步階段,並且以非正式的方式進行。

據稱,英特爾的執行董事長弗蘭克·耶里正在主導與潛在買家和特朗普政府官員的討論。考慮到英特爾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這些討論顯得尤為關鍵。耶里一直強調,他的目標是最大化英特爾股東的價值。

到目前為止,英特爾、博通和台積電均未對評論請求作出回應。

報導還提到,特朗普政府可能不會支持外國公司運營英特爾的芯片工廠。儘管白宮支持外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但不太可能支持外國實體控制英特爾的工廠。此前,彭博社報導,應特朗普的要求,台積電正在考慮收購英特爾工廠的控股權。

據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團隊在與台積電高管的會談中提出了兩家公司達成交易的想法,並得到了台積電的積極響應。

除了協議條款外,涉及英特爾的收購交易還面臨著運營上的複雜性。分析人士表示,英特爾的工廠主要是為生產自家芯片而建立的,公司直到近幾年才開始嘗試為外部客戶生產芯片。這意味著,如果按照台積電的方式改造英特爾的工廠以生產先進芯片,將是一個重大且成本高昂的工程挑戰。

還有觀點認為,鑑於特朗普政府對移民的限制性立場,可能會限制其他公司派遣工程師到美國監督生產。

據悉,英特爾的衰落始於其在先進製程技術上落後於台積電,因此受到採用台積電代工芯片的競爭對手的衝擊。為了應對這一困境,英特爾已經開始將其芯片製造部門與公司其他部門分離,一些分析師認為這是一系列分拆的前兆。

在過去的一年裡,英特爾一直吸引著收購者的興趣,尤其是自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於去年12月離職以來,這種興趣更加濃厚。

此外,英特爾也是美國前總統拜登政府推動國內關鍵芯片製造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根據2022年芯片法案,美國政府已向英特爾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作為這項530億美元計劃的最大受益者,英特爾獲得了高達79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在俄亥俄州、亞利桑那州等地建設新工廠。

作為少數既能設計又能製造半導體的芯片製造商之一,英特爾目前的市值為1021.9億美元,但過去五年間已下跌近65%。相比之下,台積電的市值為8402.5億美元,約為英特爾的八倍;而博通的市值則高達1.09万億美元。

台積電的客戶包括AI芯片領導者英偉達和AMD,這兩家公司都是英特爾在PC和服務器市場的強勁競爭對手。去年下台的英特爾前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曾在主要客戶中對英特爾的製造和人工智能能力寄予厚望,但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導致該芯片製造商失去或取消了多項合同。

去年,英特爾股價下跌了約60%,原因是公司採取的資本密集型舉措(由基辛格倡導的戰略)導致現金流緊張,並最終引發了約15%的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