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中銀國際發布研報稱,醫藥生物板塊2024年整體承壓,但是2025年依然值得期待。集採實施多年後,許多品種已經逐步進入到價格平穩窗口期。考慮到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產品在集採降價後可及性往往大幅提高。同時,伴隨資金面因素的回暖,CXO及科研服務的需求及醫療設備採購可望逐步恢復。另外,创新仍然是醫藥生物板塊中值得关注的点,有望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量。
中銀國際主要觀點如下:
集採後的剛需板塊仍具備穩健成長性
醫藥公司三季報的報表多出現承壓,且為23年Q3在板塊業績基數相對較低的情況下發生。投資者對“反貪”和“集採”這兩點的預期已經有充分的反映。在“量”方面,预计反貪对行业的影响会逐步减弱,行業本身剛需性仍然存在。預計在不考慮價格的因素下,未來醫藥產業規模的成長會逐漸回歸到與手術量對應的水平上。
在“價”方面,部分未集采的產業仍可能受到政策的干擾,已集採過的品種,许多品种已经逐步进入到價格平稳窗口期。考慮到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产品在集采降價后的可及性往往大幅提高。同時,伴隨老化的加速,不少集采产品渡过價格降價周期后,收入仍會保持穩定的成長,與之對應的相關標的有望進入平穩增長區間。
關注投融資領域及財政資金的變化,CXO和設備可望迎來反轉機會
過去幾年,由於投融資環境壓力相對較大,醫藥產業中與投融資相關性較大的醫藥外包、科學研究服務等板塊持續承壓。隨著二級市場的回暖,預計國內投融資情況也可望逐步回暖。而近些年全球投融資已逐步回暖。除此之外,一些新興領域的出現(如ADC、多肽藥物等),也為醫藥產業的投資進一步增加新的動力。這有望進一步增加CXO、科學研究服務等業務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以國內業務為主的CXO和科學研究服務板塊有望逐步走出低谷。
設備更新的變化也值得關注:由於反腐敗等因素國內醫院端醫療設備採購在2024年出現明顯的延後。但是,一方面,隨著地方財政化債等增量政策推出,醫院資金壓力可望進一步緩解,另一方面,目前部分地區已經公佈了更新方案和投資規模,隨著具體更新方案的實施,預期2024年上半年延後的醫療設備採購需求可望在2025年逐步釋放。
創新仍舊值得關注
創新仍然是醫藥生物板塊中值得關注的要點,一方面,在集採降價壓力下,創新產品可望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量,目前看國內頭部企業已相繼加大研發投入,在新興技術領域佈局,積極拓寬研發管線,在研項目有序推進,各企業積極投入科學研究經費佈局新興賽道,尋找新的業務成長點。另一方面,在政策層面,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醫療器材產業的創新發展,各級政府陸續推出了多項激勵政策,鼓勵國產醫療器材加速創新、推動高階醫療器材國產化,促進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速國內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
建議專注於三條主線
1、具備穩健成長的領域。醫療器材和藥品是最早經歷集采的板塊,不少品種的影響已經逐步出清,且競爭格局也已經相對穩定,器械領域建議關注骨科:三友醫療(688085.SH)、大博醫療(002901.SZ)、愛康醫療(01789)、威高骨科(688161.SH);眼科:愛博醫療(688050.SH);心臟和腦血管:惠泰醫療(688617.SH)、心脈醫療(688016.SH)、樂普醫療(300003.SZ);藥品領域建議關注:恆瑞醫藥(600276.SH)、信立泰(002294.SZ)、京新藥業(002020.SZ)、仙琚製藥(002332.SZ)、康辰藥業(603590.SH)等標的。
2、25年,CXO板塊和醫療設備板塊,隨著國內投融資以及財政政策的向好,後續可望逐步迎來反轉,建議關注CXO:陽光諾和(688621.SH)、益諾思(688710.SH)、昭衍新藥(603127.SH)、美迪西(688202.SH)等標的;设备板块建議關注:聯影醫療(688271.SH)、邁瑞醫療(300760.SZ)、開立醫療(300633.SZ)等標的。
3、創新領域建議專注於進入兌現或放量階段,以及未來具備出海能力的企業,如:信達生物(01801)、康方生物(09926)、科倫博泰生物(06990)、百利天恆(688506.SH)、貝達藥業(300558.SZ)、邁威生物(688062.SH)、諾誠健華(09969)等標的。
其他方面,建議關注中藥:同仁堂(600085.SH)、昆藥集團(600422.SH)、天士力(600535.SH)、馬應龍(600993.SH)等;原料藥:華海藥業(600521.SH)、設知(603520.SH)、普洛藥業(000739.SZ)等;醫療服務:愛爾眼科(300015.SZ)、通策醫療(600763.SH)、海吉亞醫療(06078)、三星醫療(601567.SH)等;疫苗:百克生物(688276.SH)、智飛生物(300122.SZ)、康希諾(688185.SH)等;零售藥局:健之佳(605266.SH)、大參林(603233.SH)、益豐藥房(603939.SH)等。
評等面臨主要風險
集採政策實施力道超預期的風險,企業研發不如預期風險,與投資相關的風險,產品銷售不如預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