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政策對共和黨減稅方案的影響及潛在經濟風險
美國總統特朗普出人意料地提高關稅,不僅增加了共和黨正在談判的減稅方案的緊迫性,也可能削弱其對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的提振作用。華爾街遭遇新冠疫情以來最大的拋售潮,反映出投資者對特朗普全面提高對貿易伙伴關稅計劃的擔憂,使得共和黨的減稅方案面臨更高風險。
高盛集團首席美國政治經濟學家亞歷克·菲利普斯提出關鍵問題,即共和黨能否推出超越2017年減稅政策的舉措。當前討論的關稅規模似乎遠超國會正在審議的淨減稅幅度。
共和黨減稅計劃與特朗普關稅政策
共和黨人似乎意識到這種潛在的權衡。參議院共和黨成員公佈的預算藍圖顯示,在4萬億美元的2017年政策延期基礎上,將追加1.5萬億美元減稅額度。特朗普首席談判代表之一、財政部長貝森特稱,政府計劃納入特朗普競選承諾,包括取消小費與加班收入稅、增加老年人救濟金及購買美國產汽車稅收抵扣。立法者還計劃納入最具增長潛力的企業稅收優惠。
白宮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米蘭強調,政府計劃推出的放鬆監管浪潮將產生"強勁、甚至可能遠超關稅"的政策效應。
關稅政策的經濟影響
但風險在於,進口關稅激增可能引發經濟螺旋式下滑,導致減稅、監管鬆綁乃至降息都難以快速扭轉頹勢。據估算,特朗普宣佈的整套措施將使美國平均關稅稅率升至近22%,達到約一個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
儘管關稅尚未全面實施且可能面臨重新談判,但多數經濟學家認爲其將顯著推升通脹。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價格效應可能短暫存在,也可能"更具持續性"。在薪資增長放緩背景下,這將對家庭收入造成衝擊。消費下滑可能引發企業裁員與投資收縮——即便融資成本處於低位。
摩根大通公司經濟學家布魯斯·卡斯曼表示,大規模衝擊通常與非線性效應和意想不到的後果有關。該行改變了對經濟前景的預測,目前認爲美國今年將陷入衰退——貝森特否認了這一結果。
時點錯配問題同樣突出:最強關稅衝擊波將於4月9日生效,而減稅立法恐需數月才能通過。貝森特強調共和黨空前團結,但即便動用"預算調解程序"繞過民主黨,立法仍需複雜流程。
更嚴峻的是,減稅效應需至明年方能顯現,而關稅風險已在當下發酵。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小布什政府前財政部官員理查德·克拉裏達指出,"任何財政刺激都要到2026年才能見效,但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2025年經濟增長的阻礙已成現實,若減稅方案未包含小費稅等關鍵條款,實質上將不存在淨刺激效應。"
貝森特多次強調特朗普政府優先考慮實體經濟而非資本市場,他與總統都主張推動經濟向私營部門驅動模式轉型——而非拜登時期的政府主導模式。高關稅亦可能爲達成更有利貿易協議鋪路。
聯邦愛馬仕資管首席策略師菲爾·奧蘭多表示,"但這正是吸引各方關注、啓動貿易談判以重塑公平競爭環境、通過正常化貿易促進增長的必要手段。"
關稅帶來的新增財政收入或有助於縮減鉅額聯邦赤字。貝森特預估年度關稅收入達3000-6000億美元。除經濟衰退風險外,共和黨還面臨關稅累退性引發的政治風險——進口稅對購買海外商品的低收入羣體影響更大,可能動搖幫助共和黨贏得白宮與國會兩院的工薪階層選民。政策智庫稅收基金會估算,已宣佈關稅將使2025年美國家庭平均稅負增加逾1900美元。
家庭收入 | 減稅效果 |
---|---|
年收入8萬美元的四口之家 | 明年可少繳1700美元稅款 |
預算與政策優先中心聯邦稅收政策副主任薩曼莎·雅各比指出,"關稅具有高度破壞性,主要加重中低收入家庭負擔,針對中低收入家庭的小規模定向減稅無法改變這一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