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創投朱嘯虎對AI應用和人形機器人提出質疑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近期對AI應用和人形機器人領域提出了質疑,認爲這些領域的商業化路徑不清晰,估值虛高,且客戶羣體多爲高校和央企前臺,難以實現盈利。朱嘯虎還提出“所有AI應用都是套殼應用”的觀點,強調AI應用的長期壁壘在於技術之外的苦活累活,如整合工作流、編輯能力、專有硬件等,而非底層模型的訓練。

朱嘯虎在2025年上海交通大學校友投資年會上表示,中國AI的爆發點在應用場景端,需要“走出技術”。他強調,儘管國內投資資金規模僅爲美國的1/4到1/5,但性價比優勢明顯,且在醫療影像識別、教育、金融投顧等領域存在機會。

AI應用場景的爆發與中國市場的機遇

朱嘯虎認爲,大模型的出現爲行業打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中國AI發展遵循“追隨加微創新”的商業策略,行業正處於從“1到100”的規模化進程中,爲應用場景的爆發提供了豐富的土壤。

朱嘯虎指出,中國在應用場景端的潛力尤爲顯著。他以美國市場爲例,提到半數以上的AI資金流向了醫療、金融和私有化領域。在中國,這些方向同樣存在機會。例如,在醫療影像識別領域,中國擁有全面且豐富的醫療數據,可支撐技術微創新;在教育場景中,AI輔助作業批改、個性化學習等應用正在崛起;在金融投顧領域,結合本地化需求的服務模式也展現出潛力。

國產大模型的成熟進一步降低了開發門檻,讓更多中小團隊能夠參與創新,尤其是在垂直場景中快速試錯和迭代。朱嘯虎強調,應用端的成功關鍵在於“理解用戶需求”而非單純追求技術壁壘。

跟隨策略與微創新:中國AI發展的獨特路徑

朱嘯虎認爲,中國在AI領域的成就離不開“跟隨策略”與“微創新”的結合。他建議創業者避開大廠主導的核心賽道,轉而尋找差異化細分領域。例如,會議紀要自動生成、法律文書處理等場景雖看似基礎,卻因高頻剛需而具備價值。

朱嘯虎特別提到,AI應用的壁壘正逐漸從技術轉向綜合能力。優秀的創業者需兼具技術背景與商業敏感度,能夠“理解商務、理解社會、理解人性”。他以律師事務所的基層工作爲例,說明AI雖能替代部分流程,但如何將技術與行業規則結合、滿足合規要求,纔是真正的挑戰。

領域 中國機會
醫療影像識別 全面且豐富的醫療數據支撐技術微創新
教育 AI輔助作業批改、個性化學習等應用崛起
金融投顧 結合本地化需求的服務模式展現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