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RPA+AI市場規模增長迅速,預計2026年將突破70億元
IDC諮詢於3月28日發布的研究顯示,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化,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與人工智能(AI)的深度融合正成為企業運營效率提升的核心動力。2023年,中國RPA+AI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已達到2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9%,預計到2026年將突破70億元大關。這一增長不僅反映了技術革新對產業的深遠影響,也預示著智能自動化領域即將實現質的飛躍。
技術演進推動RPA+AI市場發展
大模型技術的突破正在改變RPA的發展模式。傳統RPA依賴於規則引擎和屏幕抓取技術,而現在已經演進為具備複雜決策能力的智能體系統。通過融合自然語言處理(NLP)、計算機視覺(CV)等AI技術,RPA+AI解決方案正在從處理結構化數據向非結構化場景擴展,覆蓋金融風控、醫療影像分析、政務智能審批等多個應用場景。这种技術迭代不仅提高了流程处理效率,還將自動化的邊界拓展至認知決策層面。
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推動市場增長
國家層面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與人工智能創新政策為RPA+AI市場提供了持續的動能。在降本增效的壓力下,企業正從單點流程優化轉向構建全鏈路智能化能力。RPA+AI平台因其跨系統兼容性,成為連接傳統IT架構與新興AI技術的重要橋樑。
RPA技術的發展歷程清晰地展現了自動化領域的智能化躍遷,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 | 特點 |
---|---|
規則驅動階段 | 基於屏幕抓取與規則引擎的標準化流程處理,解決結構化數據的重複性任務。 |
感知增強階段 | 通過OCR、NLP等技術實現非結構化數據處理,具備初步環境感知與簡單決策能力。 |
智能體階段 | 依託大模型與自主學習框架,AI Agent可實時分析動態數據、自主制定策略並執行跨系統協作,實現從被動執行到主動決策的質變。 |
這種演進並非替代關係,而是能力的疊加與延伸。例如,在智能客服場景中,RPA負責工單分發與系統對接,AI Agent則通過意圖理解生成個性化響應,二者協同形成完整的自動化閉環。
面對高潛力智能自動化市場的機遇與挑戰,IDC通過數據洞察與經驗分享,推動RPA+AI技術向更高階的智能體形態演進。未來,RPA+AI將不僅是效率工具,更是企業構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