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國際投資者信心恢復,香港金融及樓市展望積極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表示,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態度已轉向積極,這一點從港股交易量的回升、外資機構擴大香港業務以及家族辦公室數量的增加中得到體現。他引用基金經理的觀點,指出之前因地緣政治擔憂而低配香港及內地市場的投資者,現在正急於補倉,擔心錯過機會。陳茂波強調,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的法治基礎、資金自由流動、港元與美元掛鉤的匯率穩定性,以及作為內地與海外聯通的獨特角色,是吸引外資的核心優勢。

對於外國投資者的疑慮,陳茂波舉例說明,香港資產管理行業管理的資產約4萬億美元(約31.1萬億港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內地及香港以外地區。此外,美國及歐洲的大型金融機構在香港擴展業務,歐美資金在香港股市中佔相當重的比例,這些都反映出市場對香港的信心。

陳茂波還指出,地緣政治緊張格局預計將持續一段時間,但香港需靈活應對。他強調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資金自由進出且無外匯管制是其優勢,同時也是挑戰,因為資金可以隨時流走,所以金融安全至關重要。為此,香港銀行體系建立了大緩衝,並實施嚴格的監控制度,實時監控市場異常交易,確保金融系統的抗風險能力。

金融體係發展與樓市展望

陳茂波強調,香港要“以發展促安全”,通過做大做強金融體系提升競爭力,促進IPO市場改革,優化上市機制,如簡化流程、降低交易成本等。他提出,香港可以調整上市要求以吸引更多境外企業赴港上市,增強市場流動性與國際吸引力。

至於香港樓市,陳茂波表示,樓市正在逐步趨向穩定。香港政府在土地供應方面非常謹慎,希望穩定市場預期,並根據市場情況有序推出土地,讓市場能夠消化。他預計,隨著利率趨向穩定甚至開始減息,置業意向會回升。同時,由於租金上漲而買賣價格回落,說明居住需求存在,只是市場還在等待樓價進一步調整。

陳茂波還提到,香港特區政府“搶人才”政策下引進的19萬人才,初期可能會選擇租房,但之後部分人會轉化為樓市購買力,推動市場恢復平衡。

香港資產管理行業管理的資產 約4萬億美元(約31.1萬億港元)
來自內地及香港以外地區的資產比例 超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