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環保署推動減廢回收成效顯著,廢物棄置量下降回收率上升
根據FOREXBNB的報道,香港環境保護署(香港環保署)通過“綠展隊”的外展服務,在減廢回收的宣傳教育和社區回收支援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最新的數據顯示,“綠在區區”2024年的到訪人次大幅上升至約1270萬,比2023年增加約八成,所收到的回收物重量亦同比上升接近六成。
環保署還提到,已成功扭轉香港廢物棄置量不斷上升的趨勢,都市固體廢物每日平均棄置量自2021年起連續三年持續下降,由2021年平均每日11358公噸減至2024年平均每日10510公噸,較2023年減少了3.4%,較2021年更減少共7.5%。
環保署強調,便利的社區回收設施和持續的公衆教育對推動和鼓勵市民參與減廢回收至爲重要。隨着逐步完善社區回收網絡,市民在減廢回收的參與度持續上升。因此,環保署在今年第一季把“綠在區區”的公共回收物收集點數目大幅增加至超過800個。同時推展《減廢回收約章》(《約章》)以鼓勵私人住宅處所設立便利的分類回收設施,以及加強教育和鼓勵居民實踐源頭減廢和乾淨回收。截至2025年二月底,已簽署《約章》的私人住宅處所共有826個,佔香港有物業管理公司/業主立案法團/居民組織的私人住宅住戶總數約四成,覆蓋約70万個住户。
環保署繼續加強減廢回收的宣傳教育和社區回收支援。“綠展隊”在2025至26年度會集中推行香港或區域性的減廢回收宣傳項目,包括“回收@校園”、“廢物源頭分類計劃”等計劃;更多利用社交媒體、網絡等平臺進行宣傳推廣活動;加強與“綠在區區”營辦團體、地區團體、非政府機構等合作,向市民宣傳綠色減廢回收文化。
此外,環保署在2020年推出“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綠綠賞”),提供誘因,成功推動不少市民參與廢物分類回收。自2024年二月起,環保署進一步擴展電子積分兌換選項,讓市民將“綠綠賞”積分轉換爲更多元化的電子獎賞,包括免費港鐵車票、本地生態遊和超市禮品等,將減廢回收的習慣融入日常生活。截至2025年二月底,“綠綠賞”已累積超過100萬名用戶。
與此同時,香港特區政府正檢視垃圾收費計劃,過程中會與相關持份者例如物業管理、餐飲及清潔業等界別代表接觸,持續全面評估社會民情和市民參與減廢回收的程度。香港政府會如期在2025年年中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彙報推動減廢回收的工作進度和交代垃圾收費的未來路向。
廚餘回收方面,截至2024年底,環保署已在香港的住宅樓宇安裝了約120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並將在2025年把住宅的智能廚餘回收桶或廚餘收集設施增至約1600個。環保署亦會逐步爲使用量較高的公共屋邨加裝智能廚餘回收桶,以期最終達到“一座一桶”。對於因空間限制而未能設置廚餘回收桶的處所(如單幢式住宅樓宇和“三無”大廈),環保署已設立了約200個固定或流动“公衆廚餘回收點”,當中有76個是以定时定点街站方式在夜间营运的“廚餘回收流動點”,方便小型商戶和附近居民使用。
爲擴大服務覆蓋範圍,環保署正籌備於2025年將“廚餘回收流動點”的數目逐步增加至近100個,並優先考慮人口較稠密但尚未設有固定廚餘回收點的地區。透過推行各種措施,整體廚餘回收量預計將由2024年平均每日約280公噸逐步在2025年提升至平均每日約350公噸,升幅接近三成。
香港特區政府還計劃在今年四月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條例草案,爲生產者責任計劃訂立適用於不同產品的共同法律框架。待條例通過後,我們會適時以附屬法例形式,將更多產品(包括塑膠飲料容器、紙包飲品盒、電動車電池、汽車輪胎和鉛酸電池)納入生產者責任計劃。
年份 | 每日平均棄置量(公噸) | 同比變化 |
---|---|---|
2021 | 11358 | - |
2023 | - | -3.4% |
2024 | 10510 |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