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IPO市場回顧:集資額創新高,全球排名第四

根據畢馬威發佈的《中國內地與香港IPO市場:2025年第一季度回顧》,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IPO市場表现强劲,集資額達到177億港元,是去年同期的近三倍,創下自2021年以來第一季度的新高,在全球集資額排名中位列第四。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上市宗數爲283宗,籌集了282億美元,與2024年同期相比,集資額上升4%,上市宗數持平。美國兩大證券交易所在集資額方面領先全球,佔全球IPO集資總額約30%。東京股票交易所因完成2025年迄今爲止最大的IPO而排名第三,香港股票交易所則位居第四。

中國內地與香港IPO市場動態

畢馬威中國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行業香港主管合夥人朱雅儀表示,在兩會過後,中國證監會提出了新一輪資本市場優化,旨在推動全面投資改革,優先考慮高質量發展並降低風險。特別是支持尚未盈利但具有高質量的科技初創企業上市,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內地科技公司的創新和發展。

香港IPO市場延續了2024年下半年的強勁勢頭,在2025年初迎來了良好的開局。香港首季IPO的出色表現不僅得益於上市宗數增加了25%,更因爲第一季有六宗IPO的集資額超過了10億港元,推動平均交易規模增長了193%。

隨着DeepSeek的普及,市場對中國內地科技公司的興趣顯著增強,對整體市場流動性和估值的提升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香港2025年第一季度的五大IPO中,三宗均來自消費行業,其中最大一宗IPO爲中國內地最大的茶飲連鎖品牌。

IPO申請數量增長及“A+H”上市模式受青睞

增長勢頭亦反映在IPO申請數量上,目前申請宗數已增至120家企業,較2024年年底86家有顯著增加。這一升勢主要源於本季度有51家企業首次提交申请,而上季度僅有24家。此外,“A+H”上市模式也日益受到青睞,首次提交申請的企業中約有四分之一來自A股的上市公司。

港交所最近就有關優化IPO定價流程及公開市場的相關監管框架進行檢討,建議措施旨在爲公司在資本管理結構和增強流動性方面提供更大的靈活性,特別是針對通過“A+H”上市模式的企業。

在2025-26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港府強調一直致力於鞏固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提出一系列支持IPO市場的政策及措施,包括優化審批流程、增加海外認可交易所,以及設立專門的「科企專線」,爲有意在香港上市的特專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諮詢和指導服務。

畢馬威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組主管合夥人劉大昌表示,投資者信心的提升以及近期的AI熱潮正促使更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中國內地科技公司考慮通過特專科技公司通道來港上市。畢馬威還留意到一些規模較大的A股上市公司於近期提交了香港上市的申請。通過聚焦高增長行業並吸引更多“A+H”公司,香港IPO市場將迎來充滿活力的一年。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IPO市場概覽
全球上市宗數 283宗
全球集資額 282億美元
集資額同比變化 上升4%
上市宗數同比變化 持平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IPO集資額排名
美國兩大證券交易所 約30%
東京股票交易所 排名第三
香港股票交易所 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