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吳泳銘宣布了一個重大的投資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公司將投資超過3800億元人民幣用於雲和人工智能(AI)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個數字超過了過去十年的總投資額。這一投資規模在中國民營企業中是前所未有的。

吳泳銘強調:“AI的發展速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國內的科技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擁有巨大的潛力。阿里巴巴將全力以赴,加快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推動整個行業的生態發展。”

這是阿里巴巴首次公開披露未來三年在AI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具體投資數額。在之前的財報會議上,吳泳銘已經提到,“未來三年在雲和AI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將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他指出,阿里巴巴將繼續專注於三個主要業務領域:國內外電子商務、AI和雲計算科技業務、互聯網平台產品。在未來三年,公司將圍繞AI這一戰略核心,加大在AI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台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等方面的投資。

最新的財務報告顯示,阿里巴巴在2025財年第三季度的資本支出達到了3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331%,環比增長了85%。

阿里巴巴在過去十年中在AI基礎設施上的總投資額是多少?

根據中信建投的統計數據,從2015年到2024年(按自然年計算),阿里巴巴的資本支出(包括購買設備和無形資產,不包括土地)為3272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未來三年,公司每年用於購買設備的資本支出有望超過1100億元人民幣。

國證國際證券表示,考慮到本季度資本支出為314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85%),預計年度資本支出可能在1000億至1500億元人民幣之间。

國金證券也預測,基於單季度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支出,預計2025年全年阿里巴巴的資本支出有望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其中,用於服務器的資本支出可能接近500億元人民幣,這對國產服務器製造商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用於交換機的資本支出可能接近80億元人民幣;用于光模块的资本支出預計约为36億元人民幣。此外,IDC相關供應商有望在2025年国内算力大规模建设中获得显著利益。

目前,阿里雲已經成為亞洲領先的雲計算公司,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大模型也已成為全球知名的開源模型。最近,公司推出了基於MoE架構的旗艦版模型Qwen2.5-Max,該模型在多項權威基準測試中取得了全球領先的成績,並通過QwenChat和“百煉”平台向用戶和企業開放。截至2025年1月31日,基於Qwen模型家族在Hugging Face上開發的衍生模型數量已超過9萬個,成為全球最大的AI模型家族之一。

2月13日,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蔡崇信確認了蘋果和阿里巴巴的合作,雙方將為中國的iPhone開發AI功能。他们合作開發了一个设备内置系统,可以為中國的iPhone、iPad和Mac用戶分析和修改蘋果的人工智能模型,預計最早將於5月推出。

除了阿里巴巴,市場預計字節跳動在2025年的資本支出也將大幅增長,騰訊、百度等公司也在增加資本支出,國產算力需求正在崛起。

開源證券表示,由於字節跳動、阿里、騰訊等巨頭在AI領域的大力投資,國產AIDC產業鏈(包括芯片、伺服器、AIDC機房、伺服器电源、柴油發電機、精密空調&液冷、交換機及芯片、光模塊、AEC、MPO等)可能會全面受益。

國金證券指出,國產大模型的迭代升級和大廠資本支出的超預期增長,將帶來國產算力需求的持續旺盛,建議關注IDC、伺服器、交換機、光模塊、液冷等細分板塊。

光大證券表示,在阿里巴巴強勁的資本支出得到驗證後,國產算力投資也有望提升到新的水平,看好數據中心HVDC以及服務器電源環節——

我國HVDC的應用始於通信網絡,隨後擴展到互聯網企業數據中心,應用需求迅速增長;海外市場則處於起步階段,維諦已經具備了數據中心400V HVDC供電系統解決方案,預計未來將逐步推廣。由阿里巴巴聯合台達開發的IDC供電方案,對多個核心環節進行了柔性集成,提高了效率並減少了佔地面積,該方案主要由阿里巴巴大規模部署。

本文轉載自財聯社,由FOREXBNB編輯陳雯芳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