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正在以“飛速”速度發展。

前有在春晚精彩亮相的宇樹科技產品京東開售,意味著人形機器人行業逐步開啟量產進程消息利好。後有全球大廠積極佈局人形機器人領域,如Meta正投資研發基於AI驅動的仿生人形機器人、蘋果發布家用機器人相關職位等消息提振。

總而言之,伴隨著人形機器人從理想走進現實、產業鏈從0邁向1的發展過程中,人形機器人這一行業已然在資本市場掀起了“巨浪”。

對應在二級市場上,則是相關概念股聞風而動,股價相繼掀起上漲熱潮。

譬如,A股市場中,長盛軸承(300718.SZ)作為人形機器人板塊中的熱門個股,股價近期實現了3日2個漲停板的成績,目前公司股價已經突破百元大關,市值超300億元。2024年底以來,其股價大概翻了約5倍之多。不僅如此,除長盛軸承外,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中,臥龍電驅、三豐智能等多只概念股股價均創歷史新高。

而港股市場的金力永磁(06680),作為相關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之一,股價也在不經意中完成了“暴力拉升”。

2月19日,金力永磁股價強勢上揚,盤中不斷走高,股價一度漲逾33%,截止收盤其股價大漲27.18%至14.32港元。隔日,該股延續強勢漲勢,股價大幅上揚,至當日收盤時分,股價上漲1.54%,報於14.54港元。而拉長時間線來看,今年1月24日以來,其股價累漲近70%。

人形機器人佈局“恰逢其時”,金力永磁(06680)上漲熱潮已至? - 圖片1

(行情來源:富途)

FOREXBNB曾在《淨利環比增逾3倍,金力永磁(06680)迎來觸底反彈信號?》一文中指出,受益於下游新能源需求高景氣為公司持續夯實增量基礎,及公司向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業務拓展強化公司中長期成長能力,屆時公司有望迎來業績和估值修復機遇。

現如今,令人好奇的是,金力永磁此番上漲究竟是“天時效應”,還是“人和效應”使然呢?

“人和”:人形機器人佈局“恰逢其時”

據悉,金力永磁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亦是一家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領先供應商。

眾所周知,稀土永磁廣泛應用於下游節能高效領域。幾乎所有需要電能-機械能轉換的領域均需要電機,稀土永磁電機憑藉其高性能、低損耗以及體積等方面的諸多優勢應用於中高端的中小電機領域,對應下游終端包括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清潔能源、移動通信、節能家電、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

其中,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主要應用於風力發電機和新能源汽車等。目前國家高度重視節能環保建設,釹鐵硼所應用的風電、新能源汽車、永磁工業電機對於節能環保意義重大,未來隨下游高速發展,釹鐵硼永磁材料需求有望快速提升,同時帶動稀土資源消費需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機器人是未來高性能釹鐵硼磁材重要需求增長點之一,這也意味著,深耕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的金力永磁,與生俱來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截至2023年年底,金力永磁擁有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毛坯年產能達2.3萬噸,2023全年產能利用率達90%以上,預計2024年底將建成3.8萬噸/年毛坯產能生產線。另外,該公司還規劃到2025年將建成4萬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及先进的磁组件生产线。而在海外市場,金力永磁規劃在墨西哥投資建設“墨西哥新建年產100萬台/套磁組件生產線項目”,項目有助於提升公司在人形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市場競爭力。

產量方面,2023年該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生產15154噸,同增18.52%,其中使用晶界滲透技術生產13226噸,同增32.72%,占同期公司產品總產量的87.28%。2023年公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銷量15122噸,同增25.60%。

而除了在產能產量方面公司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之外,金力永磁還積極綁定下游大客戶,共同開拓磁材新需求。

具體而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全球排名前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商均採用了該公司產品;在節能變頻空調領域,全球變頻空調壓縮機前十大生產商中的八家均為該公司的客戶;在風力發電領域,全球前十大風電整機廠商中的五家是公司的客戶。與此同時,金力永磁也是機器人、3C、節能電梯、軌道交通等領域重要的高性能磁鋼供應商。公司積極配合世界知名客戶的人形機器人用磁組件的研發。

在最近的投資者關係平台上,金力永磁還表示,公司正把握時代的潮流,積極配合世界知名客戶的人形機器人用磁組件的研發,並且陸續有小批量的交付,不過現階段對公司收入和盈利影響甚微。

雖然現階段來看,由於人形機器人賽道正處於爆發前夕,產業鏈正從0邁向1,對公司收入和盈利影響甚微,但從中長期來看,具有一定先發優勢的金力永磁持續佈局人形機器人領域,可謂是恰逢其時,帶來的增長效應不言而喻。

“天時”:人形機器人開啟“量產元年”

不得不說,隨著AI時代的到來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面向未來的黃金賽道。

在這一波人形機器人浪潮中,以特斯拉、1X、FigureAI為首的多家科技明星公司及無數初創團隊紛紛切入人形機器人新賽道,為人形機器人產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希望。從產業發展節奏看,人形機器人產業25年有望進入量產元年,26年則迎來商業化爆發。

從國外市場來看,2024年是全球人形機器人原型機發布元年,例如1XTech發布雙足人形機器人NEO、開普勒發布先行者K2、波士頓動力發布電動版人形機器人進入atlas等。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有望進入量產、集中功能測試階段,馬斯克表示,特斯拉25年將生產1萬台Optimus機器人,如果一切順利,特斯拉可能26年中開始量產1萬台/月機器人。

國內方面,部分領先企業則相對較早實現小批量量產。宇樹科技旗下的UnitreeH1作為國內第一台能跑的人形機器人,2025年春晚表演盡顯技術實力,而在23年10月就完成了首批商業化小批量交付。截至2025年1月6日,智元機器人量產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機器人正式下線,其中,雙足人形機器人累計產量達到731台;另外,優必選全新一代工業人形機器人也實訓順利,有望開啟規模交付。

人形機器人佈局“恰逢其時”,金力永磁(06680)上漲熱潮已至? - 圖片2

人形機器人即將開啟“量產元年”,市場規模毋庸置疑也將步入躍升階段。

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数據透露,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生產國,2024 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約 27.6 億元,並有望在 2030 年成長為“千億元市场”。而參考高盛預測,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 1540 億美元。

在此背景下,金力永磁憑藉技術積累與產品適配性、頭部客戶資源與產業鏈協同等優勢顯然抓住這一波發展新機遇。

據了解, 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關節電機、伺服系統等)依賴高性能永磁材料以實現高功率密度和節能高效,而金力永磁在釹鐵硼磁材領域深耕多年,尤其在 **晶界滲透技術** 方面具有專利優勢,可降低重稀土用量並提升產品性能,直接適配機器人電機需求。

目前,該公司已進入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與機器人領域潛在客戶(如特斯拉Optimus、國內人形機器人廠商)存在協同可能。此外,與 日本電產、匯川技術等電機企業合作緊密,有望通過下游客戶間接切入機器人賽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人形機器人尚處商業化早期,技術路線、市場需求及量產節奏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若行業進展低於預期,相關訂單可能延遲或規模有限,短期内难以贡献显著业绩。

另外,當前公司主要收入來自風電(約40%)和新能源汽車(約30%),機器人業務佔比極低。若傳統領域需求波動(如風電裝機放緩),可能拖累整體業績,抵消機器人增長潛力。比如說,在最新業績預告中,公司2024年歸母淨利預計同比上年下降42%-52%,則主要由於稀土原材料價格同比大幅下降及寧波工廠、包頭工廠相關成本費用影響。

整體來看,金力永磁在人形機器人賽道具備 技術儲備、客戶協同、資源整合 等核心優勢,但需警惕市場不確定性及業務結構單一的風險。短期股價可能受概念驅動波動,長期業績增長則取決於行業實際需求釋放速度及公司 訂單獲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