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跳水到大反攻,恆生科技兩個交易日過山車行情演繹了“什麼叫驚喜,什麼叫刺激”。
2月14日,恆生科技指數,大漲5.29%,報收5526.22點,單週狂飆7%創下3年新高。自1月14日低點以来,短短一個月時間,恆生科技指數涨幅达到30.56%。
指數的上漲體現在ETF上相當直觀,2月14日,24只港股ETF漲幅超過3%,5只漲幅超過4%。其中,上漲最高的是博時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漲幅達到4.9%,這只產品場內規模僅1.67億,但是成交額達到驚人的38.2億元,換手率達到2140.14%。此外,漲幅超過4%的ETF還有華寶、富國和易方達旗下港股互聯網ETF。
行情有多瘋呢?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囊括的30只成份股均漲逾2%,22股漲超5%,8股喜提兩位數漲幅,整體漲幅中位數高達7.12%。
港股互聯網ETF基金經理豐晨成指出,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股的態度出現反轉,這從電商巨頭巨頭阿里巴巴近期的走勢可見一斑。受到人工智能方面的突破,在外資投資者看來,Deepseek點燃了中國科技股復興的希望。
多重利好推動港股走牛
AI熱潮帶動下,港股整體投資氣氛高漲,業內機構多數認為,這可能意味著中國底層資產價格有望迎來重估,未來有望重新被賦予AI溢價。
隨著一波大漲拉開序幕,不過,近兩個交易日,在恆生科技指數來到高位後,先是跳水,隨後開啟強勢大反彈。2月13日-14日,漲幅4.64%,回撤-3.7%,振幅達到6.15%,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金在高位上的謹慎。
如何看待這一輪的大漲,華夏基金等機構認為,春節後多重利好疊加推動了本來行情。
首先,AI圈黑馬DeepSeek帶動整個人工智能產業成為今年A股、港股的主線。DeepSeek憑藉低成本、高性能優勢引發市場波動,或推動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在AI賽道的技術潛力,科技股或迎來價值重估行情。
其次,阿里與蘋果合作利好消息催動。2月12日,據the information消息,蘋果將與阿里巴巴合作為國內iPhone用戶開發AI功能。次日,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確認了阿里與蘋果合作傳聞。在業內看來,相關消息意義大於具體效益,這說明中美兩大巨企有機會攜手在科技領域上合作,對於A股、港股上市的科技股掀起了估值釋放的正面效果。
在申万宏源看來,從字節/豆包初步驗證國內AI需求/應用,到Deepseek喚醒推理放量需求,再到蘋果與阿里合作,隱含的均是本土化、多元化的趨勢以及雲主線的回歸。
第三,全球對沖資金在買入中國資產,港股是第一站。在德銀、貝萊德、瑞銀等外資機構紛紛喊話看多中國後,外資真金白銀買入也進一步得到披露。
高盛在最新研報中表示,截至2月7日,高盛全球範圍內的主經紀商(PB)業務中,中國在岸和離岸股票合計成為今年“名義淨買入量最大的市場”。即在2月3日-7日當週,出現了對沖基金4個多月來購買中國資產的最強勁浪潮。此前對沖基金大佬泰珀更是曾放言“買入一切中國資產”,其旗下Appaloosa LP的13F披露文件顯示,這家對沖基金在第四季度全面增持了中概股和中國股票基金。
第四,南向資金的加持。2月14日,南向資金實時買入達87億元。截至13日,南向資金成交總額達到1541.36億。
在機構看來,南向資金及產業資本回購持續注入,提升了港股的韌性。2024年全年淨買入額達到8078.69億港元,較2023年增長2.5倍,創下最大年度淨買入規模。2025年1月,南下資金月淨流入額達到1256億港元,為2021年2月以來單月最高,顯示了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持續看好。
資金在科技股上做“減法”
不過,隨著指數大漲,止盈資金在ETF上開始做減法。
截至2月13日,權益ETF(包含QDII股票基金)年內資金淨流出近240億元,資金流出前五名中,漲幅較好華夏科創板ETF流出最多,達88億元,嘉實科創板芯片ETF流出47億元,另外三隻均為QDII基金,華夏恆生互聯網科技ETF、易方達中证海外互联ETF以及華夏恆生ETF分別淨流出55.5億元、41.6億元以及35.4億元。合計20隻股票ETF+QDII基金流出超10億元。
從資金淨流出比較大的QDII ETF來看,海外互聯網、恆生科技淨流出居前。
在業內看來,資金在當前流出並不奇怪,一方面是止盈資金獲利離場;另一方面,以恆生科技指數為例,指數已經超過去年924行情的5649.27點的高位,按照慣例,資金在回本階段亦有離場的現象。
牛市能不能繼續?機構有了大分歧
對於恆生科技後續如何走?機構觀點分歧較大。
華夏基金指出,低估值仍是港股市場的優勢。港股市場情緒逐漸回暖,恆生科技指數的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本益比(PE-TTM)僅為22.69倍,低於成立以來78.19%的時間。這使得港股市場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吸引了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展望後市,豐晨成認為,儘管短期看來,投資者的交易焦點仍然只是中國互聯網板塊;中期看,中國科技行業的持續增長勢頭以及政策支持地產行業的跡象,有望持續提振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情緒。
不過,中金在港股再度大漲的幾點思考中表示,在本輪港股大漲中,總體還是一個結構市,而且是更為極致的結構市,只有20%多的股票跑贏指數(924行情有超過60%的個股跑贏指數)。
但就能靠這些小範圍個股推動整體指數上漲且跑贏A股,主要的原因是:1)港股整體盤子小;2)港股的軟件股和大廠更多,這個A股沒有;3)指數構建上,恆生系列指數人為限定了個股權重上限是8%,所以會使得中小公司對指數的拉動效果上更大。
此外,中金還表示,本輪大漲中,長線外資沒有參與,應該是被動資金,交易資金等短線外資參與。如果未來科技改變和解決了整體宏觀去槓桿和收縮問題,宏觀總量政策配合加碼,這一輪行情將進一步擴散到整個市場,如無,還是繼續結構行情。
本文轉載自“財聯社”,FOREXBNB編輯:陳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