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以來,科笛-B(02487)股價基本處在下行通道。今年2月3日,科笛盤中股價觸及最低3.73港元,創下自上市以來新低,較去年10月高點18.26港元區間下跌79.57%。對於目前的科笛而言,在新一輪的港股通檢討中“出通”似乎已是板上釘釘。
FOREXBNB了解到,恆生綜指將於2月21日迎來新一輪檢討結果,本次調整將在3月10日正式生效,港股通也將對應調整。當前科笛檢討期內日平均市值約26.17億港元,遠低於40億港元的保通标准线。
實際上,在港股市場若股票一旦有出通跡象,一部分投資人就會開始拋售股票。而在這個過程中,便有可能出現短線投資人通過做空讓股票進一步下跌現象,從中套利。這就導致部分股票處於出通邊緣時會觸發踩踏效應,而這或許就是科笛自去年10月股價一路滑坡的原因之一。
但就在股價觸底後,科笛近日成交量、換手率卻突然放大,一周內股價漲逾20%,出現股價向上突破趨勢,反常交易背後似乎有資金正在抓住科笛出通前的最后買入機會。
短期上行通道打開,港股通資金加速買入
FOREXBNB觀察到,在2月7日之前,科笛的股價一直運行在5日均線和10日均線下方。但2月7日,科笛大幅收漲21.78%,股價順勢站上5日均線和10日均線,與此同時,10日均線停止下探与5日均線交叉,此後維持與5日均線并头向上趋势。
不過另一方面,科笛當前60日長期均線仍處於下行趨勢,當前股價仍在MA60下方,反映出其雖然短期反彈動能較強,但股價仍處於歷史低位且長期空頭格局尚未出現根本轉變。
從量能趨勢來看,科笛在2月4日觸及地量後在次日便出現量能回升,達到584.74驚人的,2月7日伴隨大漲放出歷史天量4358.68驚人的,顯示短期多頭正不斷為上攻蓄能。結合MACD指標來看,MACD快線(DIF)在1月28日由下向上穿越慢線(DEA),形成“零下金叉”,隨後MACD柱狀圖持續翻紅,顯示出短期反彈信號。
而在2月7日後的5個交易日,科笛則進一步確認了短期上行通道的打開。FOREXBNB觀察到,2月10日至12日,科笛股票成交量出現激增,從1759.10萬股增至7323.24驚人的,三日換手率分別為5.52%、8.13%和22.99%,顯示出日漸活躍的交投情況。但2月12日,科笛雖然大幅收漲,量比持續高於1,驗證其股票活躍度較前幾日提昇明顯,但當日K線依舊拉出一根長上影線,且委比達到-95.79%,一定程度表明其面对的卖盘压力显著,後續資金承接力或決定此輪反彈行情的持續時間。
另外從布林線來看,科笛2月12日股價已突破布林線5.23港元上軌位。通常來說,股價突破布林線上軌會被視為超買信號,短期回調概率增大,但在2月13天氣14日,科笛股價繼續上攻,布林帶開口繼續擴大,或預示股價拉升趨勢仍將延續。
而從經紀商交易情況來看,港股通渠道無疑是科笛近20日以來的主要買方。FOREXBNB觀察到,近20日,科笛買方前三席分別為中國創盈、中國投資和浦銀國際,分別淨買入676.36驚人的、490.14驚人的和300.00驚人的;
有買就有賣,賣方席位來看,富途證券為最大賣出者,共計賣出869.54驚人的;招銀國際和中金為第二、三大賣方,分別賣出544.30驚人的、250.30驚人的。僅在2月14日,中國創盈作為科笛當日最大買方,淨買入超過150驚人的,足以看出港股通資金對科笛的青睞。
從港股通持股數據來看,自去年以來,港股通對科笛的持股比例便一直增長,已從去年11月上旬不足5%增至今年2月13日的10.53%。
對於一隻即將“出通”的股票而言,港股通此時持續買入一定程度說明資金看好其長期價值,但持續增高的港股通持股比例對其而言亦是一種“負擔”。
根據規則,一家企業被調出港股通後,內地投資者不能進行買入操作,只能將持有公司股票賣出。也就是說,隨著企業被調出港股通,內地投資者不僅不能繼續貢獻流動性,反而會成為拋壓盤。根據目前科笛的港股通持股比例,一旦公司被調出港股通,逾10%股份的拋壓盤或會對期短期股價造成進一步的負面影響。
未來何以撐起估值?
雖然近期科笛股價上攻喜人,但由於新一輪港股通標的名單調整在即,科笛或難免受到影響。
以去年9月10日的港股通名單調整為例,據LiveReport大数據,被剔除港股通的股票於9月10日的股價平均下跌10.47%,平均成交額萎縮51%。其中,85%的公司股價下跌,94%的公司流動性萎縮。也就是說,一旦出通後遭到“股價、流動性雙殺”,股票的短期價值將下挫明顯。對於科笛來說,未來何以撐起估值以再次達到“入通”標准或許才是關鍵。
其實,自上市以來,科笛估值被市場抑制,其中一個關鍵因素便在於其研發管線吸引力有限,在於其大部分都是以收購或者License-in方式填充,而自主研發的項目並不多。當前港股生物醫藥投資邏輯出現一定轉變。當資金面對二級市場震盪時,挖掘具有穩定“造血預期”以及有成熟商業化潛力的標的,便成為投資者獲得正收益的關鍵要素。而造血卻是當前科笛的一大薄弱環節。
從公司當年的招股書數據來看,由於產品處於研發階段或商業化初期,科笛的業績尚未實現盈利。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科笛集團分別實現營收為0、203.8萬元、65.8萬元;同期淨虧損分別為1.999億、3.195億和2.52億元,累計虧損約為7.7億元。直到2023年實現完整商業化年度後,科笛虧損的現象仍未好轉,其2023年實現淨虧損19.64億元。
從成本端來看,科笛集團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研發成本高企。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成本分別達到1.62億元、1.11億元和0.83億元。2023年,公司研發成本再度高達2.16億元,同比增長19.3%。正如科笛此前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計劃繼續提昇在藥物發現、開發及生產方面的技術能力,而這一過程須耗費大量資金和時間。
另一方面,2023年公司毛利率為51.6%,同比減少18.2個百分點,這或許也是影響其估值的原因之一,而這主要是由於科笛當期產品結構的變化導致的毛利率變動(新增護膚品管線毛利率低於原有毛髮管線)。
目前來看,科笛的收入主要還是依賴法國小白管這一款單品,容易收到市場波動影響,加之公司無論盈利還是造血都還在早期階段,想像空間難以打開。或許在後續優化營收結構或是實現規模造血後,公司的內在價值才能得到有效兌現,進而支撐自身估值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