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5年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9.4萬輛,同比下降12.1%,環比下降31.9%。1月零售處於歷史低位,環比增速降幅31.9%也是僅次於2023年1月的41%降幅。







1.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回顧
入冬以來,由於“拉尼娜”出現,我國東部地區受偏北風異常影響,降水明顯偏少,氣溫偏高,用車需求不是很強烈。隨著2024年國家汽車報廢更新與置換更新政策年度性結束,2025年1月車市雖然相關政策仍在延續,1月政策過渡期是2025年購車補貼享受的最佳時間。但由於春节较早,很多消費者提早在2024年末完成春節前的置換購車計劃,因此1月車市稍弱於往年車市的火爆節奏,加之1月的有效銷售時間少4天以上,因此出現零售负增长是符合预期的。
考慮到春節前的運輸週期等因素,歷年春節前是廠商低產銷期,零售火爆而進貨偏少形成了事實上的春節強力清庫存的節點,今年由於去年春節前1月的基數很高,因此為實現地方經濟穩增長,部分廠商在完成2024年調整指標後,會考慮一定的轉移量確保2025年1月的開門紅。
2025年1月乘用車市場的特徵:一、批發、生產、出口均處於歷史低位,1月零售在過去10年中僅高於2020年2023年的1月零售,預計2025年“低開高走”的潛力巨大;二、自主品牌1月批發份额突破68%,零售份額突破61%,較去年分別增長8個和6個百分點。自主品牌的全面遙遙領先,反映出2025年自主品牌從產品力到渠道管理上的模式創新,繼續得到用戶支持和認可;三、價格戰趨穩,1月降價促銷力度溫和。雖然降價宣傳較多,但歷經2024年四季度以來的火爆零售,價格促銷狀態較好;四、乘用車出口達到38萬,同比增長3%,增速放緩特徵明顯;五、2025年1月去庫存特徵不突出,1月廠商庫存增1萬辆,渠道庫存去除7萬辆,燃油車經銷體係不穩帶來庫存大幅降低;六、新能源車國內零售74.4萬辆,增速10.5%,仍保持較好增速。由於春節前後是縣鄉市場購車高峰期,新購需求較大,燃油車佔比偏高,1月新能源車零售年滲透率低是正常季節規律;七、自主車企迅速成為頭部絕對主力,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繼續佔據頭部領先位置,廠商銷量份額從上年度38%上升到2025年1月的46%,代表傳統自主企業的新能源轉型成功;八、自主乘用車高端化突破明顯,1月份20萬元以上自主品牌佔比从2022年22%,2023年29%,2024年的32%,上升到2025年的37%。但目前汽車普及率仍是世界偏低水平,需要低價產品推動普及,自主需要低端化加力發展。九、SUV持續超強增長,1月乘用車國內零售的SUV佔比50%。1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的SUV佔比49.5%,1月新能源車出口的SUV佔比62%。
1月自主品牌零售109萬輛,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33%。當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61%,同比增長5.9個百分點。1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69%,較去年同期增長8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比亞迪汽車(01211)、吉利汽車(00175)、奇瑞汽車、上汽通用五菱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昇明顯。
1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49萬輛,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30%。1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額18.4%,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3.4%,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5.3%,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
1月豪華車零售21萬輛,同比下降15%,環比下降28%。1月的豪華品牌零售份額11.6%,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傳統豪華車市場零售份額表現較好。
出口:今年總體汽車出口延續去年強勢增長特徵。乘聯數據:1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38萬輛,同比增長3%,環比下降6%。1月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35.9%,較同期增加7.5的百分點。1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32.8萬輛,同比增長8%,環比下降9%;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6萬輛,同比下降19%。
生產:1月乘用车生產210.7萬輛,同比增長3.6%,環比下降28.2%。1月乘用车生產仅较历史同期高点2018年的230萬輛低19萬輛,考虑春节因素的生產表现超强,為地方穩增長貢獻巨大。1月豪华品牌生產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4%;合资品牌生產同比下降13%,環比下降26%;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16%,環比下降32%。
批發:1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發210.1萬輛,同比下降0.3%,環比下降31.6%。受渠道去庫存較少的促進,1月乘用车批發同比增速较零售增速高12個百分點。1月自主车企批發144.5萬輛,同比增長14%,環比下降29%。主流合资车企批發44萬輛,同比下降24%,環比下降40%。豪华车批發22萬輛,同比下降19%,環比下降32%。
1月乘用車主力廠商總體批發表現分化,吉利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等同比環比表現均較強。1月10萬輛以上銷量的乘用車廠商共5家(12月9家,去年同期5家),佔整體市場份額53%。萬輛以上批發量的33家乘用車廠商環比正增長的有5家,其中環比增長10%以上的有5家,主力自主廠商相對沖勁較足。
庫存:由於1月廠商生產較強,批發強力衝刺,1月廠商生產高於批發0.6萬輛,而廠商月度國內批發低於零售7萬輛, 1月厂商庫存增长1萬輛(去年同期下降7萬輛)。总体乘用车国内渠道庫存下降7萬輛(去年同期下降32萬輛),導致批發增速大幅高於零售12個百分點。
新能源:
1月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達到94.0萬輛,同比增長25.8%,環比下降35.1%。
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88.9萬輛,同比增長27.1%,環比下降41.2%。
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74.4萬輛,同比增長10.5%,環比下降42.9%。
1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3.9萬輛,同比增長29.4%,環比增長13.9%。
1)批發: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發渗透率42.3%,較2024年1月提升9個百分點。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5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4%;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
1月純電動批發銷量51.8萬輛,同比增長23.3%,環比下降41.6%;1月狹義插混銷量29.8萬輛,同比增長51.3%,環比下降40.3%;1月增程式批發7.3萬輛,同比下降11.3%,環比下降41.7%。1月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58%、狹義插混34%、增程式8%,2024年1月为純電動60%、狹義插混28%、增程式12%。2024年全年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58%、狹義插混32%、增程式10%,近期狹義插混增速大幅高于增程式。
1月B級電動車批發19.6萬輛,同比增長32%,環比下降36%,佔純電動份額38%。純電動市場的A00+A0級經濟型電動車市場較好,其中A00級批發銷量11.7萬輛,同比增長36%,環比下降32%,佔純電動的23%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2個百分點;A0級批發銷量10.8萬輛,佔純電動的21%份額,同比增長1個百分點;A級電動車8.9萬,佔純電動份額17%,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各級別電動車銷量分化,消費升級的高端化態勢明顯。
1月乘用車批發銷量超兩萬輛的車型有22個(上月36個),比亞迪宋(83824輛)、海鷗(41212輛)、長安CS75(37881輛)、ModelY(32233輛)、Model3(31005輛)、Hoshigoe(29995輛)、速騰(28326輛)、軒逸(28160輛)、吉利星願(28147輛)、瑞虎8(27556輛)、博越(26434輛)、逸動(24161輛)、星瑞(23818輛)、小米SU7(22897輛)、宏光MINI(22637輛)、海豹06(22245輛)、朗逸(21546輛)、捷途X70(21027輛)、帝豪 (20921輛)、瑞虎7(20679輛)、比亞迪秦(20377輛)、星艦7(20330輛)。其中新能源位元列總體乘用車車型銷量前2位元,春节前的長安CS75、Hoshigoe、速騰、軒逸等燃油车主力车型国内表现很强。
2)零售:1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41.5%,較去年同期滲透率提升9個百分點。1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60.6%;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0%;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從月度國內零售份額看,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72%,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2.1%,同比下降2.9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20.8%,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勢力份額同比增长5.7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4.5%,同比下降1.4個點。
3)出口:1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3.9萬輛,同比增長29.4%,環比增長13.9%。佔乘用車出口36.6%,較去年同期增長8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佔比新能源出口的66%,作為核心焦點的A0+A00級純電動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38%(去年同期36%)。伴隨著中國新能源車的規模優勢顯現和市場擴張需求,中國製造的新能源品牌產品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提升。雖然近期受到外部國家的一些干擾,但自主插混出口發展中國家增長迅猛,前景光明。1月廠商出口方面優秀的企業是:比亞迪汽車(66336輛)、特斯拉中國(29535輛)、奇瑞汽車(8662輛)、長安汽車(4404輛)、東風汽車(3546輛)、吉利汽車(3495輛)、上汽通用五菱(3006輛)、長城汽車(2878輛)、上汽乘用車(2852輛)、沃爾沃亞太(2501輛)、極星汽車(2380輛)、零跑汽車(2166輛)、小鵬汽車(2010輛)、廣汽埃安(1618輛)、一汽紅旗(882輛)、智馬達汽車(619輛)、華晨寶馬(538輛)、江蘇悅達起亞(514輛)、上汽大通(386輛)、哪吒汽車(364輛)。其他車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規模。從自主品牌出口的海外市場零售數據監控看,A0級電動車佔比曾達到近50%,是自主出口絕對主力,上汽等自主品牌小型電動車前期在歐洲表現較強,近期受到相應的針對性加稅措施,這也體現了小微型電動車是世界電動車的競爭核心,急需引導電動車發展小型化的財稅政策和C7駕照等配套政策,鼓勵小微型電動車發展,這樣才能讓中國電動車可持續走向世界。作為與純電動零碳車型對應的燃油車大類,在海外燃油車市場競爭中,自主插混車型依托低油耗、長續航的優勢,在海外市場分流燃油車的表現日益突出。
4)車企:1月新能源乘用車企业总体走势较强,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驅動夯實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以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等為代表的狹義插混表現持續較強。在產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線並舉”策略的實施,市場基盤持續擴大,廠商新能源月度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廠商達到14家(同比少4家,環比減少6家),佔新能源乘用車總量95%(上月94.2%,去年同期90%)。其中,比亞迪汽車(296446輛)、吉利汽車(121071輛)、長安汽車(67803輛)、特斯拉中國(63238輛)、奇瑞汽車(55028輛)、上汽通用五菱(35809輛)、小鵬汽車(30350輛)、理想汽車(29927輛)、零跑汽車(25170輛)、小米汽車(22897輛)、長城汽車(22253輛)、賽力斯汽車(16408輛)、東風汽車(14777輛)、蔚來汽車(13863輛)。
5)新勢力:1月新勢力零售份额20.8%,同比增加5.7個百分點;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零跑汽車等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很強。自主主流車企的新能源日益走強,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上汽通用五菱、長安汽車、奇瑞汽車等新能源年度表現很強,1月主動收縮。
6)普混:1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7.4萬輛,同比增長13%,環比下降33%。其中廣汽豐田(33208輛)、一汽豐田(25551輛)、長安福特(4588輛)、東風本田(4004輛)、廣汽本田(2280輛)、東風汽車(1532輛)、廣汽傳祺(1245輛)、東風日產(655輛)、吉利汽車(505輛),混合動力的自主品牌銷量逐步提升。
2.2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展望
2025年2月共有19個工作日,比去年2月多1天,而且春節前的隱性提早休假在1月。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大部分廠商都是節後抓緊恢復工作運行。因此2月的市場恢復潛力較大。
隨著部分地區的以舊換新政策的逐步發布,車市進入節後回暖週期。由於1月新政策發布前的過渡期的政策補貼相對更強,因此2月的市場主要靠自身的需求恢復。
自2023年世界汽車的供需失衡的好日子結束,價格戰在2023年最為激烈,2024年的2月價格戰開始早、力度大、持續時間長,對車市的銷量帶來暫時的抑制,形成年度的春節“節前高、春季低、年末強”的U型走勢。今年車企參與車市價格戰的實力已有減弱趨勢,但PPI持續偏低,上游高利潤突出,2025年仍有價格戰的持續潛力。
隨著美國政府新政的推進,世界經濟貿易處於更動蕩的環境,貿易平衡壓力劇增。春節後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出口逐步恢復,外部環境的複雜化推動國內消費需求的轉型,區域市場有更多的機遇。今年春節返鄉人員規模大,節後復工的節奏相對較快,部分中老年外出務工者逐步考慮本地就業和創業,這將對春節後車市帶來一定利好。
2025年2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預計將保持穩步增長,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主要驅動力,傳統燃油車市場則繼續萎縮。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將是推動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減少對燃油車歧視性政策實現油電同強對穩定國內外車市銷售將有更好的推動作用。
目前按各地以舊換新2024年的政策、按新標準頂格延續的測算基礎,判斷2025年國內車市零售2,340萬輛,增長2%,新能源乘用車零售1,330萬,增長20%,滲透率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