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稱,中國進口車進口量從2017年的124萬台持續以年均8%左右下行,到2023年僅有80萬台。2024年1-12月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2024年12月進口車6.7萬台,年減16%,季比11月增12%,這是近期少見的12月巨大下滑。隨著國產車的崛起和國際品牌本土化加速,近幾年汽車進口持續低迷,1-12月持續3年負成長。

12月進口車成長壓力較大。2024年12月進口最高的前10國家是:日本34854輛、德國13317輛、美國9400輛、英國2722輛、斯洛伐克2629輛、瑞典1644輛、墨西哥1269輛、奧地利551輛、匈牙利419輛、韓國241輛。12月年比去年12月增量最大的是日本1141輛、德國782輛、墨西哥508輛、波蘭107輛、比利時37輛。

2024年1-12月進口車最高的是日本227870輛、德國192648輛、美國109356輛、斯洛伐克62412輛、英國45078輛、瑞典22172輛、奧地利10779輛、匈牙利8062輛、墨西哥8018輛、韓國4759輛。今年進口增量最大的是日本4172輛、匈牙利2809輛、中國2683輛、比利時661輛、法國311輛。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強大,電動化轉型改變了市場需求結構,燃油車需求持續萎縮,進口燃油車需求也明顯下降。隨著國際關係的不斷複雜,還是要未雨綢繆建立更多的複雜的進口模式,維持進口車合理規模。

一、中國汽車進口整體走勢

1、汽車進口增速特徵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1

在2014年進口車達到143萬台高峰後下行,2016-2017年進口成長速度稍有穩定改善,2018年以來持續下滑。

2023年進口規模銳減,全年進口僅有80萬台,年減10%。目前2024年的月度進口量維持在月均5萬台左右水平,持續萎縮壓力較大。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2

2024年12月進口車6.7萬台,年減16%,季比11月增12%,這是近期少見的12月巨大下滑。1-12月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隨著國產車的崛起和國際品牌本土化加速,近幾年汽車進口持續低迷,1-12月持續3年負成長,如果熨平波動,則是連續7年的負成長。

2021年進口車市場走穩,全年進口量93萬台,年比持平。2022年汽車進口量達到88萬台,年減5%,相對於2020年進口量下降較大。2023年進口車進口79.9萬台,同比降10%。

近期國際關係複雜,7-8月加大進口車規模防範風險,透支的影響在9-12月減少進口後的庫存壓力已消除。

2、整車進口月度走勢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3

疫情後的進口乘用車恢復正常走勢。從月度走勢看,近幾年的進口仍呈現恢復成長特徵,與國產車的走勢基本相近。

2024年呈現正常季節走勢,1-4月進口較2023年同期偏弱,5月進口走勢回暖,6-8月恢復較好。2024年2-8月持續環比走強,9-12月劇烈下滑,高端消費壓力大,很多經銷商等待加稅的去庫存。

3、汽車整車進口結構特徵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4

2017-2019年的進口車市場都是相對穩定的。2023年進口整車80萬台,相對2022年下滑較大。2024年1-8月乘用車進口下滑減慢,9-12月開始進一步體現壓力。目前乘用車12月相對量进口小于需求,傳統的卡車進口較一般,去庫存特徵明顯。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5

今年汽車進口結構中的乘用車占到98%的絕對主力地位,其中2024年1-12月進口轎車30.5萬台、佔比44%;進口四驅SUV進口22.6萬台、佔比33%;而新能源车的未列名机动车進口1.68萬台、佔比2%。2024年的商用车進口表现一般,尤其是年初卡车進口回升较大,但5-12月牽引車和中卡等均不強。

乘用車進口佔汽車進口的98%,如果包含輕卡中的皮卡,則乘用車數量佔更高。今年進口車主要是4驅SUV的進口份額恢復成長

4、新能源汽車整車進口結構特徵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6

近幾年進口新能源乘用車實現持續高成長,2024年出現劇烈下滑。12月進口純電動的乘用車795台降48%、插混561台降73%。1-12月進口純電動乘用車16768台降48%,插混乘用車10149台降73%,進口新能源乘用車表現較弱。

乘用車的傳統燃料進口車市場下滑較大,卡車中柴油車佔比回升,而汽油貨車的比例下降,與牽引車需求相關。2024年的高端汽油皮卡進口表現緩慢。

近期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表現相對較強,進口純電動車市場也表現相對較好。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7

12月進口新能源車佔比達到2%,1-12月進口乘用車新能源進口佔比達到3%,純電動較去年有小幅下降,燃油乘用車仍是絕對主力。貨車中的汽油車比例仍是較高的,但柴油車提升較好。

5、乘用車整車進口排氣量結構特徵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8

乘用車的進口車型排氣量集中於2升上以下汽油車型,3-4升抗跌能力較好。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9

乘用車的進口車型排氣量集中於2升上以下汽油車型,12月佔比整個汽油車的進口量66%的比例。

近幾年的2公升排量車型成為絕對主力。前期進口走勢較強的2.5公升-3公升的大排氣量進口車銷量下降,今年4季度回落明顯。2-2.5公升的占比明显回公升,市場的高端化走勢不強。

6-8月的4升以上大排氣量車暫時走高,進口車徵稅的避險因素較明顯。但需求偏弱,9-12月進口大排量回落。

二、汽車進口市場格局

1、分國別進口特徵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10

中國乘用車的進口國別仍以日本、德國、美國為核心,近期斯洛伐克進口下降更大。

2、整車進口月度走勢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11

12月進口車成長壓力較大。2024年12月進口最高的前10國家是:日本34854輛、德國13317輛、美國9400輛、英國2722輛、斯洛伐克2629輛、瑞典1644輛、墨西哥1269輛、奧地利551輛、匈牙利419輛、韓國241輛。12月年比去年12月增量最大的是日本1141輛、德國782輛、墨西哥508輛、波蘭107輛、比利時37輛。

2024年1-12月進口車最高的是日本227870輛、德國192648輛、美國109356輛、斯洛伐克62412輛、英國45078輛、瑞典22172輛、奧地利10779輛、匈牙利8062輛、墨西哥8018輛、韓國4759輛。今年進口增量最大的是日本4172輛、匈牙利2809輛、中國2683輛、比利時661輛、法國311輛。

3、新能源汽車整車進口國家特徵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12

2019年前新能源車的進口數量較大,但2021年特斯拉國產導致的純電動下滑的幅度較大。2021年純電動車受到特斯拉國產的影響而下降較大,但2022-2023年新能源的發展很好,讓更多企業進口新能源。

2024年的進口主力國家的新能源車進口放緩較大,國產車競爭力較強。今年義大利的進口新能源乘用車走勢較強。

三、汽車市場銷售格局

1、進口車整體銷售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13

由於中國自主車企強大,進口車銷售表現持續走差,也弱於國內國產豪華車市走勢。2021年進口車銷量達到94萬台,相對於2020年銷量下滑6%。

2022年進口車的銷售84萬台,同比2021年大幅低10%,也相對弱於國產車的表現。2023年終於恢復正成長,達到91萬台,增8%。

2024年1-12月進口車交強險數據為80萬台,年減12%。由於低基數的促進,今年1-12月進口車零售一般,未來壓力仍大。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14

進口車銷量走勢劇烈下滑,近期降到8萬的規模。

2、進口車品牌特徵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15

過去幾年進口超豪華車持續成長,但2023年以來出現12%的下滑,2024年1-12月加速下滑。賓利表現較堅挺。瑪莎和勞斯萊斯的走勢整體低迷,超豪華整體走弱體現超高端消費群的購買力暫時放緩,但高端法拉利和蘭博基尼的12月表現很不錯。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16

目前進口車主要靠豪華車的需求來支撐,非豪華進口車劇烈萎縮。進口車中的主力進口豪華車佔比大幅成長。2024年的雷克薩斯的進口零售增0%,表現不錯。寶馬、奧迪、路虎的表現整體較強,保時捷的近期表現偏弱。

合資品牌進口車快速萎縮,豐田與大眾、斯巴魯等部分品牌進口車萎縮劇烈。

3、進口超豪華車品牌區域變化特徵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17

進口車市場的需求整體偏弱,其中上海、深圳、北京與成都等傳統富裕地區的進口超豪華車市場壓力較大。新能源車對超豪華的影響不大,有錢的要體現地位,由於超豪華的特殊商務與身分特徵,市場的需求整體不佳。

4、豪華車區域變化特徵

崔東樹:2024年我國汽車進口70萬台年減12% 連續三年負成長 - 圖片18

整體國產與進口豪華車市場的需求整體偏弱,其中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天津等傳統富裕地區的豪華車市場壓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