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型基金如何兼顧保本與收益?
保本基金是通過設定保本期和保本機制,在此期間內實現本金保障,同時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爭取超額收益的基金產品。其保本率通常會在投資時明確告知。
保本型基金一般將投資資金分爲兩部分:固定收益+高槓杆(衍生性金融商品)
•本金保障部分:投資於低風險資產,如債券或銀行定期存款,確保在保本期末可返還本金;
•收益增強部分:投資於股票、期權、基金等風險資產,力圖獲得超額收益。
這就像把錢的一部分“鎖起來保底”,另一部分去“搏收益”,以達到風險和收益的平衡。
➢舉例來說
假如某保本基金,期限2年。保本率爲100%,你投資10萬元:
•其中約8.5萬元投向債券,2年後能穩定返還10萬元;
•剩下1.5萬元投資股票、期權等,如果漲了你就賺更多,如果虧了,只要在合理範圍內仍能保證10萬元不虧。
規則內容 | 說明 |
保本前提 | 必須持有到保本期結束,中途贖回則無法保障本金 |
保本比例 | 通常爲100%或部分保本(如90%、95%) |
保本期限 | 一般爲1年、2年或3年不等,視產品設計而定 |
保本型基金沒有缺點嗎?適合哪些人羣?
(一)保本基金存在缺點
①商品結構複雜
通常由債券+衍生品組合,回報機制複雜,看不懂就容易買錯。
②投資門檻較高
就是所需要的資金比較多,通常要100萬美金或者最少也要10萬塊美金以上,錢太少的投資者夠不到投資門檻。
③通常有鎖定期
也就是說投資者不能像股票基金一樣,買賣進出的很方便最多兩三天或者幾個工作天就可以把錢給拿回來,這種投資的話通常要鎖至少一年或一年以上,甚至也有要鎖5年、7年、10年等情況。
基金設定保本期,中途贖回即失去“保本”資格,甚至虧錢。
④保本率不一定是100%
保本率 ≠ 100%時,它的收益邏輯就是:
假設你購買一隻保本基金,保本率爲95%,投資金額是10萬元,保本期爲3年。3年後,如果市場表現不好,該基金最終價值爲8萬元。
•按照95%的保本率,你能拿回的是:10萬 × 95% = 9.5萬元;
•損失部分爲:10萬 - 9.5萬 = 5000元,由你自行承擔。
⑤參與率不一定是100%
這意味着基金並不一定會完整地跟隨市場表現。
比如你投資了一隻綁定S&P500指數的保本型基金,並且該基金的參與率爲80%。那麼,即使S&P500指數漲了10%,你的基金收益卻不一定是10%。基金的參與率爲80%,這意味着你只能享受市場漲幅的80%。
•基金收益:10% × 80% = 8%
⑥收益有限
保本型基金通常會設置較低的預期收益目標,尤其是在市場表現較好時,其收益通常無法與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高風險投資工具相比。
(二)保本基金適合的投資羣體
投資人羣 | 特點 | 具體需求 | 適用場景 |
保守型投資者 | 風險承受能力低,不願承擔本金損失 | 保護本金安全,獲取穩健收益 | 臨近退休的老年人、家庭主婦、風險厭惡者 |
有明確投資預期的人 | 期望本金安全,同時跑贏通脹或國債利率 | 穩定收益,避免本金損失 | 子女教育、購房、養老等中長期資金目標 |
資金有特定用途的人 | 爲未來特定支出預留資金 | 確保資金安全,不受市場波動影響 | 有明確的中長期資金規劃 |
有資產配置需求的人 | 希望在不同風險等級資產中做均衡配置 | 打造“安全墊”,平衡整體組合風險 | 追求穩健策略的投資者 |
震盪股市的無奈者 | 市場不穩時希望保全資產 | 避免市場劇烈波動衝擊 | 對市場敏感,避險需求強 |
穩健型投資者 | 重視本金安全,也追求適度增值 | 穩健增長,規避高風險 | 風險承受能力一般,更重視資產穩健保值 |
最後需要強調,沒有什麼是最好的產品,只有最適合的產品。所以我們做任何的投資決策或者要買保險之前都應該先做財務健診,再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