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是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於1936年出版的著作,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引發了經濟學領域的“凱恩斯革命”

  •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核心在於解釋經濟衰退和失業的原因,並提出政府乾預經濟的必要性。凱恩斯認為,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即总需求无法达到充分就業水平。

  • 書中指出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和流動性偏好三個心理因素會導致總需求的不穩定,進而使經濟陷入衰退。因此,市場機制無法自動實現充分就業,需要政府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來調節經濟,刺激需求,從而實現經濟增長和就業。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封面

本書目錄:

第一編引論

  • 第一章何謂通論

  • 第二章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假定

  • 第三章有效需求原理


第二編定義與觀念

  • 第四章單位之選擇

  • 第五章預期與就業

  • 第六章所得、儲蓄及投資之定義

  • 附錄論使用者成本

  • 第七章再論儲蓄與投資之意義


第三編消費傾向

  • 第八章消費傾向:(一)客觀因素

  • 第九章消費傾向:(二)主觀因素

  • 第十章邊際消費傾向與乘數


第四編投資誘導

  • 第十一章資本的邊際效率

  • 第十二章投資中的長期預期

  • 第十三章利率通論

  • 第十四章古典經濟學派的利率論

  • 附錄馬歇爾《經濟學原理》、李嘉圖《經濟學原理》以及其他書中之利率論

  • 第十五章流動性偏好的心理和商業動機

  • 第十六章關於資本性質的幾點觀察

  • 第十七章利率和貨幣的本質

  • 第十八章重申就業通論


第五編貨幣工資與物價

  • 第十九章貨幣工資的變動

  • 附錄論皮古教授之《失業論》

  • 第二十章就業函數

  • 第二十一章價格理論


第六編通論引起的幾篇短論

  • 第二十二章略論商業循環

  • 第二十三章略論重商主義、禁止高利貸法、加印貨幣、以及諸消費不足說

  • 第二十四章結語:略論《通論》可以引起的社會哲學

作者簡介:

  •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6月5日—1946年4月21日)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記者和金融家,被譽為“宏觀經濟學之父”。他出生於劍橋的一個學術家庭,父親是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家,母親是該校的首批女畢業生。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作者 :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 凱恩斯在劍橋大學學習數學和經濟學,受到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影響,轉向經濟學研究。1905年畢業後,他進入英國政府印度事務部工作,之後回到劍橋大學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凱恩斯擔任英國財政部官員,負責經濟事務。戰後,他因對凡爾賽和約的經濟後果的批判而聲名鵲起,其著作《和平的經濟後果》成為經典。

  • 1936年,凱恩斯發表了最具影響力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提出了政府应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業的观点,奠定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基礎。他的理論在20世紀中期對西方國家的經濟政策產生了深遠影響。

  • 凱恩斯還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經濟工作,並在戰後推動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他於1946年被封為勳爵,並在同年去世。

所有分享的資源均來源於網絡公開資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數據,僅做匯總整理,不保證數據完整性。若此處無下載鏈接,說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