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是由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戴維·多德(David Dodd)合著的经典投资书籍,首次出版於1934年。這本書奠定了現代價值投資理論的基礎,被視為證券投資領域的“聖經”。

本書写作背景:

《證券分析》出版於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當時美國股市經歷了劇烈的崩盤,投資者急需一種系統性的分析方法來識別真正具有價值的證券。格雷厄姆和多德通過這本書,提出了基於公司基本面和內在價值的投資理念,強調通過深入分析財務數據和行業背景來評估證券的真實價值。

證券分析 封面

本書核心内容:

《證券分析》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 投資與投機的區別:

格雷厄姆明確區分了投資和投機。投資是在經過完整分析研究後,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獲得安全收益的行為;而投機則是基於價格波動的短期行為。

  • 內在價值的評估:

書中提出了內在價值的概念,強調它是證券真實價值的體現,而不是市場價格。投資者需要通過財務數據(如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行業背景來計算證券的內在價值。

  • 債券與優先股分析:

詳細討論了債券投資的基本原則,如安全性、收益和償債能力分析。同時,對優先股的特點、風險和收益也進行了深入探討。

  • 普通股分析:

普通股投資的重點在於評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來增長潛力。書中介紹瞭如何通過財務報表和盈利歷史來評估公司的健康狀況和增長潛力。

  • 市場價格波動與投資決策:

探討了市場價格與內在價值的關係,強調投資決策應基於價值而非價格波動。書中提出了“安全邊際”概念,即投资价格应显著低于内在价值,以應對市場波動和分析誤差。

  • 案例分析:

書中提供了大量案例,展示如何運用理論分析真實世界中的證券。

  • 邏輯結構

  1. 第一部分:介紹證券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投資與投機的區別。

  2. 第二部分:詳細分析固定收益證券(如債券和優先股)的投資原則。

  3. 第三部分:探討普通股的投資理論,包括如何評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來增長潛力。

  4. 第四部分:展示證券價值的時空視野,強調市場價格與內在價值的關係。

  • 核心理念

  1. 價值投資:通過深入分析,尋找被市場低估的證券。

  2. 安全邊際:投资价格应显著低于内在价值,以應對市場波動和分析誤差。

  3. 長線思維:注重企業的內在價值和長期潛力,而非短期市場波動。

本書的评价和影响:

  • 《證券分析》自1934年首次出版以來,歷經多次修訂,至今仍是投資者的重要讀物。這本書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系統的分析方法,還啟發了包括沃倫·巴菲特在內的眾多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表示,他一直遵循格雷厄姆展示的投資路線圖,根本沒理由找另一條路線。

  • 《證券分析》是每位投資者一生中必讀的經典之作,其投資理念在當今市場環境下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目錄:

第一部分:證券分析綜覽及方法

  1. 證券分析的範圍與局限以及內在價值的概念
  2. 分析問題的基本要素以及定量和定性因素
  3. 信息來源
  4. 區分投資與投機
  5. 證券的分類

第二部分:固定價值類投資

  1. 固定價值投資選擇的第一原則
  2. 固定價值投資選擇的第二和第三原則
  3. 債券投資的具體標準
  4. 債券投資的具體標準(續)
  5. 債券投資的具體標準(再續)
  6. 債券投資的具體標準(完)
  7. 鐵路與公用事業債券分析中的特殊因素
  8. 債券分析中的其他特殊因素
  9. 優先股理論
  10. 優先股投資的選擇技巧
  11. 收益債券和擔保證券
  12. 擔保證券(續)
  13. 保護性條款與優先證券持有人的補償
  14. 保護性條款(續)
  15. 優先股的保護性條款與維持充足的次級資本
  16. 對所持證券的監管

第三部分:具有投機特徵的優先證券

  1. 特權證券
  2. 附帶特權優先證券的技術特徵
  3. 可轉換證券的技術特徵
  4. 附帶認股權證的優先證券、參與型證券、轉換與對沖
  5. 存在安全性問題的優先證券

第四部分:普通股投資理論與股息因素

  1. 普通股投資理論
  2. 普通股投資的新準則
  3. 普通股分析的股息因素
  4. 股票股息

第五部分:損益表分析與影響普通股估值的收益因素

  1. 損益表分析
  2. 損益表中的非經常性損失和其他特殊項目
  3. 損益表中的誤導手段與子公司的盈利
  4. 盈利能力與折舊及其他類似費用之間的關係
  5. 公用事業類公司的折舊政策
  6.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折舊與攤銷費用
  7. 過往收益的作用
  8. 質疑或否定過往收益
  9. 普通股市盈率與基於資本總額變化的調整
  10. 資本結構
  11. 低價普通股與收益來源分析

第六部分:資產負債表分析與資產價值的內涵

  1. 資產負債表分析與賬面價值的重要性
  2. 流動資產價值的重要性
  3. 清算價值的意義以及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關係
  4. 資產負債表分析(完)

第七部分:證券分析的其他方面:價格與價值間的差異

  1. 認股權證
  2. 融資成本和管理成本
  3. 公司金字塔結構的相關內容
  4. 同領域公司的比較分析
  5. 價格與價值的背離
  6. 價格與價值的背離(續)
  7. 市場分析和證券分析

第八部分:全球價值投資

  • 應用格雷厄姆與多德的理論於全球投資

附錄

  • 包括各版本前言、導讀等內容

作者簡介:

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個人背景

  • 出生日期:1894年5月9日
  • 出生地:英國倫敦
  • 逝世日期:1976年9月21日
  • 國籍:美國

早年經歷

  • 本傑明·格雷厄姆出生於英國倫敦,後隨父母移居美國
  • 1914年,他以榮譽畢業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績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

職業生涯

  • 1914年:畢業後加入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始投資生涯。
  • 1920年:成為紐伯格·亨德森·勞伯公司的合夥人
  • 1923年:創立格蘭赫私人基金
  • 1929年:在股市崩盤中幾乎失去所有資產,但這次經歷促使他深入研究投資方法
  • 1934年:與戴維·多德合著《證券分析》,奠定了現代價值投資理論的基礎
  • 1949年:出版《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被譽為投資者的聖經
  • 1951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投資課程,培養了包括沃倫·巴菲特在內的眾多投資大師

投資理念

  • 價值投資:格雷厄姆主張通過深入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和行業背景,尋找被市場低估的證券
  • 安全邊際:投资价格应显著低于内在价值,以應對市場波動和分析誤差
  • 市場先生:將市場波動視為機會,而不是威脅。投資者應在市場低迷時買入,在市場高估時賣出
  • 投資者類型:將投資者分為防禦型和進攻型,防禦型投資者註重本金安全,進攻型投資者則追求更高回報

著作

  • 《證券分析》(1934年):與戴維·多德合著,奠定了現代價值投資理論的基礎
  • 《聰明的投資者》(1949年):被譽為投資者的聖經,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系統的投資方法

影響

  • 格雷厄姆被譽為“價值投資之父”,他的理念對沃倫·巴菲特等投資大師產生了深遠影響
  • 他的著作至今仍是投資領域的經典,為無數投資者提供了寶貴的指導
本傑明·格雷厄姆通過他的著作和教學,為現代投資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的理念至今仍被廣泛應用於投資實踐中

所有分享的資源均來源於網絡公開資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數據,僅做匯總整理,不保證數據完整性。若此處無下載鏈接,說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