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虧損、第八次更新IPO上市文件,時間進入2025年,醫療器材製造商貝斯曼精密儀器有限公司(BSME.US,下稱“貝斯曼”)的上市之路仍暫時望不到頭。
FOREXBNB了解到,作為國產醫療設備製造商和零售商,貝斯曼精密儀器歷史可追溯於2001年,主要生產醫療器材並在國內外銷售。而迄今距離貝斯曼2022年2月28日在美國SEC秘密遞表已是時過境遷近三年。數年過去,貝斯曼又是否會有新的變化?
虧損睏局難解,亟待上市“補血”
據招股書顯示,貝斯曼精密儀器在中國通過Shenzhen Bestman和Nanjing Yonglei兩家實體開展業務。其中,Shenzhen Bestman主要生產醫療器材,並在國內外銷售;Nanjing Yongle主要出口醫療器材,銷售Shenzhen Bestman生產的醫療器材。
20多年來,深圳貝斯曼為醫院、藥局、醫療設備公司和個人客戶提供超過56.7萬個I類和II類醫療器材產品。其主要產品包括超音波多普勒血流檢測儀系列、超音波多普勒胎心音儀系列、輸液輸血加溫器系列、胎兒/母親監視器系列、注射器毀形器系列、腸內營養泵、胰島素冷藏盒、靜脈查找儀、乳房自檢儀、醫用紅外線體溫計、超音波美容儀、智慧消毒車等。
除了國內市場,公司的產品也透過與1646家出口經銷商合作,將其產品出口到了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中東以及東南亞等98個國家和地區,而海外市場佔據了貝斯曼營收的很大一部分。
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23財年、2024財年(截至每年6月30日止),貝斯曼的收入分別為331.93萬、328.04萬美元,對應的淨虧損分別為70.49萬、104.34萬美元,在營收下降的同事,淨虧損亦由同步擴大的趨勢。其中,貝斯曼的國內內銷佔比分別佔40%和27%,國際銷售額分別佔其總淨收入的60%和73%,“出海”似乎並未為貝斯帶來紅利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貝斯曼不僅以自有品牌製造和銷售醫療器械,也轉售從其他製造商購買的醫療器械,而自有品牌的銷售量遠低於轉售其他品牌的銷售量。而自有品牌的銷售收入在2024財年內下降24.2%,而轉售採購的醫療器材反而較先前有21.8%的成長。
但從獲利角度來看,貝斯曼的毛利率由2023財年的46.0%快速下降到2024財年的33.1%,主要由於從第三方製造商購買的醫療器材的轉售量增加,而這些製造商的利潤率通常較低,從而對公司整體毛利率產生負面影響;以及超音波多普勒設備的銷量下降,其中由於醫院採購需求減少,影響了利潤率。
從三費方面來看,在2024財年,相較於上年同期公司管理費用從125.42萬美元縮減至112.95萬美元,年減9.9%,銷售及行銷費用的降幅更為明顯,由55.45萬美元下降至48.52萬美元,降幅達到12.5%,唯獨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小幅成長2.6%至42.46萬美元。
即便“降本增效”的意味明顯,似乎也難解貝斯曼如今面臨的資金睏局: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22.29萬美元,用於經營活動的淨現金為86.47萬美元,难以支撑公司一年百萬美元的亏损。
除此以外,截至2024年6月30日,貝斯曼的應收帳款餘額為149.48萬美元,而在去年同期時,該項餘額約為123.02萬美元,同時在2024財年內,公司的總資產約為344萬美元,但其流動負債總額高達344.38萬美元,總負債更是鋼彈846.2萬美元,如此“資不抵債”的局面之下,不難窺出公司或有流動性風險。
市場競爭激烈,“出海”前景難明
結合產業發展潛力及競爭格局來看,對貝斯曼來說顯然是“機會與挑戰並存”。
從區域銷售來看,貝斯曼已經打開了海外市場銷售,其中又以非洲市場為主。而非洲醫療器材仍具有相當廣大的市場前景。非洲的醫療器材嚴重依賴進口,進口約佔其整個醫療器材市場的90%。根據弗羅斯特沙利文報告,非洲醫療器材市場從2015年的46億美元逐漸成長到 2020年的61億美元,年複合年增長率為5.7%。預計到2025年,該市場將達到85億美元。而隨著非洲地區衛生支出的增加和國家保險項目的擴大,更多的非洲人民可能獲得醫療服務。
除此之外,目前國內各級醫院及體檢中心對超音波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國家醫療改革等產業政策利好、超音波診療逐漸由超音波科進入臨床科室、產品型式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等多面向因素共同驅動,推動國內超音波設備市場迅速發展並持續拓寬應用邊界,持續開啟新的市場空間。
對於貝斯曼而言,該公司在超音波血管多普勒檢測儀以及輸液輸血加溫儀市場佔據了一定市場份額,隨著中國及非洲市場的持續成長,可望推動公司業務在未來進一步擴張。
不過,結合產業的競爭格局及公司的競爭實力來看,貝斯曼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顯然也不乏“挑戰”。
一方面,當前醫療器材產業競爭激烈,眾多醫療器材公司正以合併的方式創造更大市場影響力的新公司。隨著醫療器材產業的整合,向行業參與者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醫療器材公司尋求將更多的產品設計、原型製作與製造外包,貝斯曼也將面臨來自新進業者和擁有更多資源的老牌公司的競爭壓力。
另一方面,在與下游客戶的議價中,貝斯曼看似不佔很大的優勢。在招股書中貝斯曼提到,本公司依賴少數未簽訂長期合約的主要客戶,2024財年,前三大客戶分別佔 24%、17% 和 10%。而由於公司未與其客戶簽訂長期協議,交易僅依靠簡短的訂單來記錄與流通客戶協議任何主要客戶的流失或訂購減少將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綜上,透過基本面來看,貝斯曼如何“扭虧為盈”是其上市要先解決的首要問題,另外規模較小、高負債、高應收的特徵,也令其除了赴美融資這條之外很難看見業務“轉機”。同時,疊加競爭壓力大、客戶集中度較高等特徵,貝斯曼想要真正吸引投資者的興趣,顯然也有不少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