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雙殺:市場動盪後信任危機的信號
昨日,納斯達克期貨盤中一度深度跳水,美股三大指數重挫,美元、美債雙雙遭遇拋售。
當前最令人擔憂的是美債市場的動盪。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飆升,反映出投資者正在大規模逃離美債市場。在正常情形下,避險情緒應當推高美債價格、壓低收益率,但現在我們看到的卻是相反的局面:
“美元貶值 + 美債遭拋售 = 投資者對美國財政與信用體系產生了根本性懷疑。”
這是極爲罕見、且非常危險的信號,標誌着美國金融系統的信任鏈條正在鬆動。
指標 | 當前表現 | 正常情況 | 解讀說明 |
美股指數 | 暴跌,納指一度跳水10% | 溫和調整或反彈 | 資金恐慌出逃,非正常暴跌 |
美元指數 | 連續兩天大幅下跌 | 避險情緒下應走強 | 投資者拋棄美元,信心動搖 |
美債價格 | 大幅下跌 | 避險時通常上漲 | 投資者連美債也不願持有 |
長期國債收益率 | 飆升 | 應下行(價格上漲) | 市場擔憂財政風險,信任危機 |
市場誤判與技術性反彈
就在兩天前,由於白宮暫緩部分關稅政策,市場情緒瞬間轉暖,股市大幅反彈——納斯達克單日暴漲近10%,這是極爲罕見的走勢。
然而,這種強勁反彈通常並非牛市起點,反而更像是熊市中的“逃命波”,預示着更猛烈的下跌可能正在醞釀。
兩天前的上漲,源自於市場誤判:部分投資者相信中美之間可能重回談判桌,甚至樂觀解讀爲政策轉向的信號。但事實上,這種利好是建立在臨時政策鬆動基礎上的技術性反彈。
歷史經驗顯示,在熊市中,這類單日暴漲往往是做空者最佳入場機會。對於有經驗的交易者而言,選擇在這種反彈中逢高佈局空單,甚至適當買入看跌期權(Put Options),是風險對沖的理性策略。
時間點 | 事件 | 市場反應 | 邏輯剖析 |
兩天前 | 白宮暫緩部分關稅政策 | 納指單日暴漲近10% | 屬於“逃命波”,並非牛市起點 |
當前市場情緒 | 誤判政策信號,追高買入 | 形成短暫反彈 | 高位做空/買Put是策略機會 |
美聯儲干預:治標不治本
市場如今普遍猜測:美聯儲是否會重啓購債或其他干預措施來緩解債市流動性危機?
從技術角度講,美聯儲確實有可能出手干預,尤其是在回購市場出現壓力、或國債拍賣頻頻流標的情況下。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干預屬於“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本上緩解因關稅和赤字政策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干預措施 | 可能性 | 效果 |
重啓購債 | 較高 | 短期緩解債市壓力 |
國債拍賣流標 | 頻繁 | 無法根本解決系統性風險 |
真正的“解藥”:停止關稅戰
答案其實很清楚:停止關稅戰,恢復全球貿易流動性。
但顯然,當前政府並無意徹底改變立場。激進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仍在持續,甚至還可能進一步擴大範圍。這種局面意味着,短期內市場無法迎來真正的轉機,而更多的下跌、更多的流動性問題仍在前方等待。
持有空單:保持靈活與警惕
對於當前市場仍持有空單的交易者而言,最大的問題不是趨勢是否繼續下跌——這點已較爲明確——而是如何應對突發消息干擾。
白宮可能隨時發佈“重啓談判”或“達成初步共識”等聲明,這種突發利好會在短時間內拉高市場,導致空單回撤甚至爆倉。因此:
倉位管理必須嚴格,不可重倉死扛;
分批進場、動態調整,結合期權工具對沖風險;
關注技術位與成交量變化,靈活止盈止損。
交易策略 | 具體措施 | 目的 |
倉位管理 | 不可重倉死扛 | 避免大幅回撤 |
分批進場 | 動態調整 | 對沖風險 |
技術位與成交量關注 | 靈活止盈止損 | 保護收益 |
黃金成爲最大贏家
在美元、美債同時失去信心的背景下,黃金開始閃耀其“硬通貨”價值。隨着美元一路下跌,黃金去一路上漲,屢破歷史新高。
美元貶值意味着持有黃金更具價值;
金融系統風險加劇推升避險需求;
衍生品槓桿崩潰可能引發更廣泛的資產荒,從而推動黃金進一步上漲。
目前來看,黃金多頭結構良好,建議繼續持有並尋找加倉機會。而白銀的走勢甚至更加強勁,其波動性與槓桿特性,令其在市場急漲中具備超額收益潛力。
資產類別 | 當前表現 | 投資建議 | 理由 |
黃金 | 多頭結構良好 | 可繼續持有+逢低加倉 | 美元貶值+避險需求強烈 |
白銀 | 走勢更強、波動大 | 進攻型投資者可小倉位參與 | 槓桿特性強,放大行情幅度 |
結語:底部遠未到來,警惕“下一張多米諾骨牌”
當前市場仍處在極度動盪中,真正的底部尚未出現。若不盡快修正關稅和財政政策,信任危機將持續蔓延。而一旦衍生品爆倉、流動性枯竭、避險資金外逃疊加,美聯儲即便干預,也難扭轉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