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12月利率決議,降息25基點幾成定局,但需警惕鮑威爾釋放“鷹派”訊號。
北京時間週四凌晨三點,聯準會將公佈今年的最後一次利率決議,同時發布最新的點陣圖、經濟和通膨預測。根據市場定價,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高達95%,若符合預期,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將下調至4.25%-4.50%。
由於經濟數據強於預期,華爾街普遍認為長期中性利率小幅上調,這將意味著聯準會官員傾向於放緩降息步伐。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將在決議公佈的30分鐘後舉行貨幣政策記者會。警惕鮑威爾釋放“鷹派”訊號,他最近表示,在經濟“強勁”的背景下,聯準會“可以稍微謹慎一點”,看看降息速度如何。值得注意的是,鮑威爾可能不會對川普當選後的財政政策前瞻性表態。
週四降息“板上釘釘”?警覺“鷹派降息”的可能性儘管降息預期強烈,但仍有一定不確定性。週一,素有“新聯準會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Nick Timiraos在社群平台X上發表了相對鷹派的觀點。他寫道:
市場認為本週降息25個基點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但由於目前的政策利率比9月勞動市場看起來較不穩定時的水平低75個基點,人們對降息的信心減弱”。目前,無論是降息或維持利率不變都有理由支持。
正如Timiraos擔心的那樣,如果聯準會週四繼續降息,這將意味著聯邦基金利率自9月以來累計下降一個百分點。這在短時間內是相當大幅度的寬鬆。
“我傾向支持不降息,”前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主席Esther George週二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隨著通膨數據的出爐,我們發現通膨並沒有像之前那樣繼續減速。”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謹慎的理由,應該認真考慮需要多大程度的政策放鬆才能讓經濟保持在正軌。
考慮到通膨率仍高於目標水平,聯準會很可能運用各種工具讓市場知道未來不會那麼容易降息。
“我們會看到他們順應發展趨勢,開始上調他們的通膨預期,”美國紐約梅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曾在聯準會貨幣事務部任職二十四年的Vincent Reinhart表示。
點陣圖的預測值也會略為上升,在新聞發布會上將特別關注關於是否跳過某些會議的討論。因此,這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鷹派傾向,儘管有降息的可能。
若中性利率上調,是否意味著1月“跳過”降息?由於經濟數據強於預期,分析師普遍預計,未來一年的通膨預測將小幅上調。
根據野村證券的預測,2024年核心PCE通膨率預測將從9月的2.6%上調至2.8%,2025年為2.3%(9月份為2.2%),同時,2025年的失業率預測從4.4%下調至4.2%。
除此以外,本次中位數點陣圖(SEP median projection)顯示的中性利率預計也將小幅上調。
德銀的Brain Liu分析師團隊在稍早前發布的前瞻報告中指出,供應鏈問題、勞動市場緊張等因素的影響下,點陣圖的中位數預測將顯示,長期中性利率將從9月份的2.875%升至3.125%。2025年的名目中性利率的預測是在3.75%到4%之間,显著高于美联储当前的预测。
該團隊指出,過去公佈的三份SEP中,長期中性利率都有上升,而且非常脆弱,只需要一個向上修正就能讓中位數上升。
中性利率估值上調將為1月暫停降息提供有力的理由,尤其是考慮到川普2.0帶來的不確定性。高盛和巴克萊均預計,聯準會在明年1月“暫停”降息。
高盛本週稍早前發布的報告指出,最近的官員演講顯示,聯準會“明顯”希望減緩降息速度。原因在于失业率有望低于聯準會对2024年的預測,同時通膨率仍高於目標水平。另外,鑑於川普政府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可能的關稅政策,聯準會官员更有可能保持谨慎。
高盛預計,長期中性利率上調12.5個基點至3%,這與巴克萊和野村的預測保持一致。
未來,放緩降息步伐?根據高盛的報告,聯準會聲明的重點將在於強調放緩降息步伐,還是繼續強調“會議決定”和“數據依賴”。高盛預計兩種表述都會出現,但可能會增加暗示放緩降息步伐的內容。
高盛還預計,點陣圖將顯示2025年降息3次至3.625%,2026年降息2次至3.125%,2027年保持在3.125%不變,均比9月預測高出25個基點。
關於具體的降息路徑,FOMC成員可能存在分歧:
一些成員可能傾向於更具體的會議計劃,這意味著2025年降息4次、2026年降息1次的穩定季度路徑。
另一些成員則可能更關注每年適當的總降息次數,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2025年降息3次,2026年降息2次。
其他關注點:逆回購利率與縮表本次議息會議上,聯準會還可能討論,將隔夜逆回購利率(RRP)從高於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5個基點下調至與目標區間持平。
這可能是為了刺激流動性更快從RRP工具中流出,但交易量正在自行下降,目前逆回購餘額已自行降至1000億美元左右,為2021年4月以來最低。
聯準會未來可能進一步放緩縮表步伐,以避免出現2019年9月類似的流動性短缺危機。最可能的情況是逐步減少國債縮表規模,同時繼續縮減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持倉。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