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特朗普貿易戰的未來趨勢,華爾街意見不一。高盛持較為樂觀的看法,认为贸易战不太可能对美国的通货膨胀或国内生产总值产生显著影响,因為這些關稅可能只是暫時性的措施。而德銀則持有較為悲觀的觀點,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構成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最大的貿易政策衝擊”。
根據央視新聞的報導,當地時間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對從加拿大進口的部分商品和從墨西哥進口的所有商品徵收25%的關稅。特朗普還表示,他計劃很快對歐盟的產品徵收關稅。
對於特朗普接下來的關稅戰策略,華爾街的看法存在明顯分歧。
高盛保持相對樂觀的態度。高盛的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在其分析報告中指出,儘管前景不明朗,但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可能是短期的”。
分析師們表示,考慮到“潛在的經濟影響以及白宮設定了取消關稅的大致條件,關稅更可能是暫時的”。Hatzius之前估計,如果對加拿大和墨西哥持續徵收25%的關稅,將使美國的有效關稅率提高7%,導致核心PCE價格上漲0.7%,GDP下降0.4%。
相比之下,德意志銀行的首席外匯策略師George Saravelos的觀點則要悲觀得多。
分析師在周日的報告中警告說,這次關稅覆蓋了美國44%的進口商品,規模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所有貿易行動的5倍,構成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最大的貿易政策衝擊”。
縱觀二戰後全球貿易的歷史,這次關稅行動覆蓋的貿易量(1.2萬億美元)已經超過了1985年廣場協議時期的(8600億美元),稅率增幅超過了1971年尼克松衝擊。但與歷史事件不同的是,這次政策缺乏多邊協調機制,完全依賴單邊強制力推進。
德銀認為,在新的關稅措施下,北美的能源和汽車產業鏈面臨斷裂的風險。
在能源領域,加拿大每天向美國輸送380萬桶原油,占美國進口量的56%。如果加拿大採取反制措施(例如重新啟動“Keystone XL管道禁令”),美國中西部的煉油廠將不得不支付每桶6-8美元的鐵路運輸溢價。
汽車行業則面臨“精準打擊”。墨西哥供應美國38%的汽車零部件,新關稅將使底特律三巨頭的單車成本增加2200美元。福特已經緊急啟動了密歇根工廠的轉產計劃。
德銀的模型顯示,如果關稅持續超過三個月,加拿大和墨西哥將陷入技術性衰退,其經濟衝擊的強度將超過英國脫歐。分析師警告說,市場需要重新定價至少1%的通脹風險溢價,10年期美國國債的實際收益率可能會突破2.5%的關口。
Saravelos認為,特朗普迅速執行關稅政策可能是為了2024財年預算談判儲備籌碼。根據《國會預算案應急條款》,關稅收入可以直接劃入聯邦賬戶,無需國會批准。Saravelos計算出,新關稅每年可以創造約9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足以抵消部分軍費開支的增長。“這實際上是白宮繞過國會僵局的‘財政變現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