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試圖讓美國國會通過減稅法案,特朗普及其經濟團隊越來越關注關稅政策將帶來的收入,這為試圖避免貿易戰的國家敲響了警鐘。

美國國會的共和黨人正在努力製定一項計劃,延長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到期的2017年減稅政策,並實施額外的減稅措施。這些減稅措施預計未來十年將造成4.5萬億美元的財政缺口。

因此,特朗普政府亟需盡可能多的財政收入,而關稅收入已成為其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籌碼。特朗普政府將關稅標榜為“萬能工具”,並鼓吹在包括減少貿易失衡、增加對別國談判籌碼等各個方面使用關稅政策。對此,經濟學家質疑特朗普的邏輯,警告稱,關稅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政府收入下降,並引發別國的貿易報復。

然而,特朗普及其高級經濟顧問在周四的最新言論表明,他們正日益強調將關稅作為政府收入來源。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大量關稅收入流入”有助於平衡聯邦預算。而根據特朗普政府的說法,政府收入問題的另一部分答案是埃隆·馬斯克領導下的政府效率部(DOGE)制定支出削減方案。特朗普表示,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在剛過去的這一個月已經節省下超過550億美元——儘管有人對這一總數提出了質疑。

與此同時,白宮近期更頻繁地提及特朗普已實施或威脅加徵的關稅清單。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Kevin Hassett週四表示,本月早些時候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10%關稅的政策將在十年內帶來“5000億至1萬億美元收入”。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則表示,特朗普針對他國稅制和監管壁壘實施的“對等”關稅每年可創收7000億美元。這位貿易沙皇聲稱,這些資金將幫助消除預算赤字,促使利率“斷崖式下跌”,最終令“經濟騰飛”。

歷史的迴響

美國在19世紀確實主要依賴關稅作為財政收入來源,這也成為特朗普關稅理念的歷史依據。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美國聯邦政府規模遠小於今日,且1913年所得稅制度實施後形勢劇變。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在1月發布的報告顯示,自二戰後,關稅對聯邦總收入的貢獻從未超過2%。

官方數據顯示,美國去年進口商品總價值為3.3萬億美元,目前平均適用關稅約為3%。而如果要實現Howard Lutnick預測的7000億美元收入,新關稅稅率需大幅提升。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去年測算,若以收入最大化為目標,美國需實施近50%的關稅稅率,這可帶來7800億美元收入。但經濟學家Kim Clausing和Maurice Obstfeld警告,隨著貿易格局的轉變和經濟放緩,該數字將逐步下降。他們表示,從長期來看,實施此類政策“實際上會因如此高的關稅帶來的緊縮效應而導致收入減少”。

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貿易政策始終側重於降低關稅,以說服其他國家也這樣做,同時為美國商品開闢新市場。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認為這套策略已然失效,並以中國崛起為全球製造強國為證據。彼得森研究所經濟學家Mary Lovely指出,這種政策轉向“與數十年來的美國貿易傳統徹底決裂”,可能導致物價上漲、增長放緩。

Mary Lovely補充稱,這在政治上可能適得其反。她指出,第25任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曾因工人階級反對高物價而轉變關稅立場,這段歷史為轉向所得稅埋下伏筆。

雖然特朗普團隊宣稱關稅由他國支付,但研究表明,這些關稅成本通常由美國進口商承擔,並往往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Mary Lovely表示,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通脹是特朗普勝選的一個關鍵因素,“民眾不喜歡關稅的理由仍然存在”。

據悉,本週三公佈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較他今年1月上任時略有下滑,主要是因為人們對經濟感到擔憂。調查顯示,54%的受訪者反對特朗普對來自其他國家的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而41%的受訪者支持。

財政考量

國會共和黨人對短期內增加關稅收入持開放態度。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Jason Smith在本月表示:“當你關注整個國家的財政健康時,必須考慮特朗普總統的貿易提案可能帶來的未來收入。”不過,這種國內優先的考量可能將弱化特朗普將關稅作為經濟外交工具的設想。

此外,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現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Daniel Mullaney表示,將重點放在關稅收入上還可能為美國貿易官員帶來全新挑戰,這些官員習慣於消除貿易壁壘,而不是創造收入。他表示:“這是新的變化。現在我們把低關稅視為收入流失,把高關稅視為收入增加。”

前歐盟貿易談判代表、現就職於布魯蓋爾智庫的Ignacio Garcia Bercero警告,若增加政府收入成為特朗普關稅政策的首要目標,未來數月歐美貿易戰恐怕難以避免。他表示:“從歐洲視角看這絕非好事,顯然這一切表明實際談判空間已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