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的貨幣政策怎麼樣?下一步貨幣政策怎麼看?2024年11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受國務院委託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
潘功勝報告了過去一年時間貨幣政策的執行情況並強調“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他提出,要加大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為經濟穩定成長和高品質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支持性貨幣政策持續發力
過去一年,與國際上一些國家保持高利率、限制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不同,中國始終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多次降準、降息措施力道大、速度快,與其他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形成疊加效應,有力提振市場信心與預期,為經濟恢復回升創造了更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為支持經濟回升向好,2024年,央行在2月、5月、7月先後三次實施了比較重大的貨幣政策調整。9月下旬,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央行又快速落地了一攬子增量政策。整體來看,央行推出的政策組合符合現實急需,超常規、強有力,市場情緒為之振奮。
針對今年以來社會預期偏弱、經營主體信心不足等問題,貨幣政策始終走在市場前面,加大政策力度,有效提振市場。一組數據有力地顯示了貨幣政策的支持力道:降準方面,截至10月底,年內已累計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約2兆元長期低成本資金,年底前預計還將有0.25個至0.5個百分點的降准空间;降息方面,全年來看,7天逆回購利率、MLF利率分別累計下調30個基點和50個基點,1年總金額5年及以上LPR分別累計下調35個基點和60個基點,降幅均較大,帶動新發放的個人房屋貸款利率和企業貸款利率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有效讓利實體。另外,中國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央行也透過買短拋長,以買入國債和買斷式逆回購向市場投放資金達1兆元,在呵護流動性的同時優化市場資金結構。
“年初以來,央行堅持支持性貨幣政策立場,透過有力度的降息降準,針對房地產市場提供定向支持,以及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協同發力,持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強化國民經濟薄弱環節與重點領域的支持度,有效發揮了逆週期調節作用。”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另外,多位專家都提到,特別是今年9月下旬以來,金融系統依黨中央部署,較大力度降準,實施有力度的降息,優化調整房地產金融政策,其中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惠及5000萬戶家庭,每年減少家庭利息支出約1500億元。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與股票回購增持專案再貸款兩項工具,鼓勵長期資金入市,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9月底以來,股票市場明顯回暖,成交量逐日放大,可望維持長期穩定向好態勢。”溫彬說。
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加速向價格型演進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為提升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在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的同時,央行著力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推動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加速向價格型演進。
在6月19日的陸家嘴論壇上,潘功勝曾分享其對未來貨幣政策框架演進的思考。他提到,為了實現最終目標,貨幣政策需要關注和調控一些中間變量,主要已開發經濟體央行大多以物價型調控為主,而我國採用數量型和價格型調控並行的辦法。
“貨幣政策框架從數量型為主到價格型為主轉型,是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重要標誌。”有專家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經濟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國際上,美、歐、日央行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都曾出現過金融脫媒加速,數量目標可控性、可測性及與實體經濟相關性下降的過程,並逐步淡化數量中介目標,轉向價格型調控。近期,金融總量數據受“擠水分”、理財分流等多重因素影響階段性下行,可能意味著中國貨幣政策框架進入轉型時刻,要更重視發揮利率調控作用。
“過去幾個月裡,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加速向價格型演進。”溫彬表示,央行近期的一系列政策明確強化了7天逆回購利率的基準利率地位,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創設買斷式逆回購增強1年以內的流動性跨期調節能力,並收窄利率走廊寬度,進一步提升政策管理的精細化水平。“這些措施實施後,實現了LPR報價與7天逆回購利率連動性更強、國債殖利率曲線向上傾斜更穩固、存貸款利率連動更強等積極成效,逐步疏通由短及長的利率傳導關係。”
提升貨幣政策透明度
另外,《金融時報》記者也關注到一個明確訊號——央行的政策溝通機制愈發透明、通暢。
6月19日,潘功勝在陸家嘴論壇提到,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央行能夠把政策考量與未來展望,及時與市場和公眾進行比較透明、清晰的溝通。“透明度提高後,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權威性都會增強,市場對未來貨幣政策動向,會自發形成穩定預期,合理優化自身決策,貨幣政策調控就會事半功倍。”潘功勝表示。
從近年來央行的諸多表述可以看到,其對預期引導更為重視。據記者觀察,去年以來,央行與市場的溝通機制愈發通暢:一是對外溝通更有資訊量,潘功勝在國新辦記者會上揭露了降準、降息等政策,極大提振了市場信心;二是多通路、遞進式加強宣傳解讀,以長期公債殖利率為例,中國人民銀行先在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新聞稿上表示了關切,後又陸續透過接受《金融時報》訪談、貨政報告專欄等方式,持續提示長期國債利率潛在風險,也對未來開展國債賣出操作進行了說明;三是不迴避問題,主動答疑解惑,對市場關心的實質利率偏高問題,央行在一季新聞發布會上就正面分析了實際利率的階段性和結構性特徵;四是語言更直白,科普性增強。今年第一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就用了老百姓看得懂的語言,解釋了“錢去哪、錢在哪”的問題;在提示長期國債風險時,也通俗地說明了久期放大效應等債券專業詞彙。
“我注意到,近年來預期傳導渠道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依賴新聞發布會、官方新聞稿、專家採訪解讀等傳統管道的做法輻射面不夠。現在,微信、微博等網路及自媒體資訊傳播管道的影響更為廣泛。一篇自媒體‘小作文’經過蝴蝶效應,有可能對市場預期形成較大擾動。這些都需要央行通過新途徑,及時充分與市場溝通,把政策意圖、市場關注問題講清楚,在提振市場信心的同時,提升央行政策效果。”董希淼告訴記者。
加大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
對於下一步工作考慮,潘功勝在報告中表示,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加大貨幣政策調控的強度,提高貨幣政策調控的精準性,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動增量政策落地見效。
“近期,貨幣政策與財政、消費等多面向政策綜效正逐步顯現。”溫彬舉例說,財政協同方面,央行和財政部成立聯合工作小組,透過降準降息來緩釋政府債發行的衝擊、降低地方債務置換成本,並設立買斷式逆回購、預告降準,提前為11至12月政府債增量發行做好承接準備,在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協調與配合下,全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沒有因政府債加量發行而出現資金明顯緊張的局面;消費協同方面,強調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合理的消費融資需求,加大對“兩新”領域的金融支持,並再度推動存量房貸利率下調,降低居民債務負擔,為消費復甦提供強力支撐;資本市場協同方面,設立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性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協助長期資金入市,提高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
在溫彬看來,第四季將出現政府債發行高峰,下一步可配合政府債務發行,透過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工具釋放質押凍結的高資質債券資產,以發揮其利率“樞紐”的角色,將長短期利率透過各個主體的投融資決策更緊密連結在一起;同時,可增強國債利率與貸款利率、存款利率的連動性,以促使商業銀行存貸兩端的利率步調更加一致,息差水準得以穩定,進一步減輕利率定價的束縛。
圍繞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王青分析認為:“在當前全球金融環境轉向寬鬆,國內物價水準較低的背景下,貨幣政策有充足的空間在逆週期調節方向適度加力。”他對記者表示,“貨幣政策要與財政、產業等政策形成合力。”
與溫彬觀點相似,王青認為,隨著增量財政政策落地,第四季將出現政府債發行高峰。為此,央行可適時通過降準、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開展買斷式逆回購等操作,向市場注入中長期流動性,支持政府公債順利發行。
另外,王青建議,第四季貨幣政策還可支持基建投資發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基建領域中長期貸款投放力道;同時進一步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效能,引導金融資源重點流向小型企業,支持科技創新。
本文轉載自金融時報,FOREXBNB編輯:陳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