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進化的力量·劉潤年度演講》裡,說過這麼一句話:社會變老,怎麼辦?給老人尊嚴。
怎麼給?不光是生前有尊嚴,過世之後也要有。讓每個人人生的最後一天,都被永遠銘記。所以,我也跟大家分享了一家有點“不一樣”的企業:福壽園(01448)。
說起殯葬,很多人的答案,大概是死亡、離別,甚至是陰冷和晦氣。但在福壽園眼裡,墓園可以是公園,是景點。告別,也可以很美麗。
有意思。為什麼這麼說?他們又是怎麼做的?我的年度演講,現場講了6-7萬字左右。但我閉關一個月的逐字稿,寫了近10萬字(不含標點符號)。所以,還有不少演講時沒展開的話題,沒聊盡興的話題,可以展開。而今天,我想展開和你聊聊,福壽園這家有點“不一樣”的企業。讓我們從一個問題開始。
一、墓園,一定要陰森森的嗎?
請問,提到“墓園”,你會想到什麼?
花崗岩墓碑,緊湊但有序地排列在一起。陰刻在上邊的碑文,沉靜、冰冷。大且豪華的松柏,從山頂一直延展到山腳,遮天蔽日。很符合傳統文化裡,對“另一個世界”的想像:幽暗、深邃、肅穆。
可墓園,就一定要陰森森的嗎?福壽園可不這麼想。
有別於多數人對於墓園的印象,它的園區內,多是低矮的灌木,和色彩濃豔的花。有草坪、有雕塑,還有園林。天氣晴朗的時候,陽光灑下,澄澈,艷麗——這簡直就像是公園。
(上海青浦福壽園)
怎麼想到這樣來規劃墓園呢?這,要從二十多年前說起。1996年,福壽園剛成立兩年。可環顧四周,當時上海的殯葬業,已經有了40家公墓。大家都在做一樣的事情,提供一樣的產品,做一樣的服務。
想要做得更好,必須和他們“不一樣”。
那怎麼搞?福壽園決定,四處考察考察。於是,創始團隊先花了3個月,跑遍了全國的大型公墓,又出了國,去到了歐美、澳洲、日本。看看他們都是怎麼做的。
這一去,他們吃了一驚。原來在國外的許多墓園,殯葬祭祀,只是一部分功能。更多的墓園,變成了人文景觀,變成了旅遊景點。這些景點,在當地還很熱門。
在這裡,“墓園”似乎褪去了象徵著死亡的恐怖,而變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由此,福壽園深受鼓舞。原來,墓園其實能夠承擔更多功能。比如,景點。比如,歷史人文教育。又比如,生死教育。遠不止殯葬。
想清楚這一點,福壽園回國後,就開始改變。他們給自己定下來的第一個方向,就是“把墓園變公園”。雕塑、草坪、小橋流水,都被他們搬到了自己的園區之中。
生活是美好的,死亡,也同樣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但想實踐這個理念,明淨艷麗的園區,可能只是一個基礎。
二、閨蜜,老兵,和婚紗照
請問,如果看到下面的照片,你會認為這是什麼場合?
(落葬儀式現場,圖片來自福壽園)
戶外,帳篷,鮮花,綠植。
乍一看,可能有不少人,會誤以為這是婚禮、生日派對的現場,甚至是閨蜜聚會。
這次活動,雖然的確是閨蜜們策劃的,但主題並非婚禮,也不是慶生,而是葬禮。
有這麼三位好姊妹,關係一直特別好。但天有不測風雲,2022年,有一個姐妹,因病去世。
閨蜜們就找到了福壽園,策劃了一場特別的葬禮。她喜歡露營,主題就是露營。入口處被鮮花裝點的牌子上,是逝者自己寫下的一句話:追光的人,自己也會萬丈光芒。
原來,告別也可以變得這麼美麗。
河南福壽園總經理陳振楠,又舉了一個例子。在河南信陽,有一位老司令員。在1940年,他就參加了革命,戎馬一生,前前後後,經歷了15場重大戰役。那麼他的葬禮,該如何安排?
陳振楠說,葬禮是人一生的最後一天。在葬禮上,應該把他的一生的經歷,再重走一遍。
怎麼重走呢?司令員的家屬,花了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在他曾經奮戰過、奉獻過的地方,帶回了當地的故土。在落葬儀式上,由來自各個地方的戰友和親人,把這些故土灑到了靈盒上。
(落葬儀式現場,圖片來自福壽園)
過程中,又請來兩位解放軍戰士,吹響了熄燈號。熄燈號和起床號,是軍人最熟悉的號聲。它們區分了日夜,劃開了軍人的生活狀態。起床號一響,整裝待發,準備戰鬥。熄燈號一響,顫音悠長,伴人入眠。
(落葬儀式現場,圖片來自福壽園)
而今天這場落葬儀式,就是這位老戰士一生中的最後一天。號聲一響,葬禮全場的戰友、部下及親友,都瀟然淚下。今天這盛世,真的如您所願。現在,您可以好好休息了。
或許,葬禮不僅僅是一生中的一天,更是一天中的一生。
而這位老司令的精神,也以另一種形式,深深地感染和教育後來者。陳振楠給我們看了一段視頻。影片裡,是前來墓園參觀的少先隊員。走到老司令的墓前後,他們先是好奇,然後被感染,自發性地開始閱讀起了他的戰鬥經歷和榮譽功勳。
墓碑,老戰士。紅領巾,一群孩子。這一刻,精神的傳承,突然有了畫面。
同樣讓我感到特別觸動的,還有一對新人紀念自己爺爺奶奶的方式。他們,選擇在上海福壽園拍攝婚紗照。為什麼要選擇在墓園拍攝婚紗照?老人家去世的時候,他們还在读书,沒能讓爺爺奶奶見證自己成家立業,特別遺憾。於是,他選擇在爺爺奶奶安眠的墓園裡,拍攝婚紗照,希望在天堂的爺爺奶奶見證他的幸福。
(圖片來自福壽園)
原來,對逝者的思念與紀念,也可以如此幸福。
陳振楠說,殯葬業,其實是生命服務業。所有老化的終點,都是一捧塵土。讓生者得到安慰,讓逝者得到尊嚴,才是我們殯葬工作的真正意義。之前,提到告別,追思,你會想到什麼?黑白。沉默。悲傷。哀悼。
但在福壽園,我看到了不一樣。告別,其實也可以變得美麗,就像閨蜜策劃的,被五颜六色鲜花拥簇的告別仪式。而溢滿悲傷的追思,也可以更輕,更長,以紀念的方式,留在更多人溫暖的笑容裡,留在給下一輩的傳承與教育之中。
(上海青浦福壽園)
三、要做的,還有很多……
死亡,並非結束,而是另一種形式的連接。在這個過程中,有太多的情緒,需要被承載。
那麼,如何更好地承載人們的心理需求,回應他們的情緒?
福壽園國際集團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禮濟學院執行院長鄔亦波說:把“記號”做美,把“記載”做厚,把“紀念”做長。留記號,把象征生命的記號做美;留記載,把生命故事的記載做厚;留紀念,把生命精神的紀念做長。
(圖片來自福壽園)
記號,記載,紀念。這三者,其實是福壽園對於殯葬和墓地,所承載功能的理解。記號,就是一塊墓碑,一個雕塑,證明這人來過。記載,是一段生平的記錄,做了什麼事。紀念,就是後人一次次的祭祀行為。
那麼,怎麼把它們做美,做厚,做長呢?鄔亦波給我們舉了幾個例子。
在上海福壽園某個紀念碑下,就有一個特殊的“記號”:一雙正在做手術的手模。可以看到,因為長年累月做手術,開刀、縫合、用手術鉗和手術刀,手的關節已經嚴重變形,尤其是右手的食指第一節。而這雙手,就屬於97歲才退休,一生做了1.6萬例手術的“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很多同事曾經問過他:這麼大瘤子,人家不敢做,你做?萬一出了事,你的名譽就沒有了。但他滿不在乎:名譽算什麼?我不就是一個吳孟超嗎?他還說:如果有一天我真是倒下了,就讓我倒在手術室裡,那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圖片來自福壽園)
又比如,上邊提到的老司令員。他的墓碑形象,是一面紅旗,放在泰山浮雕上。象徵軍人的責任,重於泰山。旁邊的蓋板上,又雕刻著他一生最有代表的7枚軍功章。
(圖片來自福壽園)
而隨著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記載,也有了更多厚的可能性。
比如,收集逝者的照片、影音資料,做成傳記,做成微電影,盡量還原本人的真實經歷。這樣,所有來參觀的後輩和家屬,就能夠用掃碼的方式,更深刻地了解他本人。
比如,把葬禮進行直播。鄭州有一位小姑娘,是腦瘤患者,捐獻了自己的一對眼角膜、一對腎臟和一個肝臟。她特別愛畫畫,墓碑的形狀,就是一個畫盤。葬禮當天,一個小時之內,直播的觀看人數就達到了10萬+,很多人看完,都受到了很大的觸動。
又比如,使用AI還原影像與聲音。
(圖片來自福壽園)
在吳孟超院士的追思會上,他的AI聲音,就向學生提出了問題:“現在學科上有什麼好消息嗎?”“護士們的待遇有沒有提高?”吳院士去世前,很多同事和學生都來不及跟他告別。這種告別方式,彌補了許多人的遺憾。
在記號和記載有了變化之後,紀念也就隨之變得更輕,更長。
之前想要紀念,只能到墓園掃墓,或看看老照片。而現在,有了紀錄片,AI形象這樣的載體,紀念也從一個隆重的儀式,變成了生活的日常。如果有什麼想不通的事情,建議你也去墓園裡走一走,看看前人留下的記號,記載。河南福壽園的劉悅說,遇到什麼不如意,看著這些墓誌銘,突然就會頓悟一下,覺得很多事就想通了。
比如,河南籍的教育家王廣亞老師的墓誌銘,是:失敗反省自己,成功感謝他人。河南籍著名作家柏楊,是:不為君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還有一位瑞士人漢斯的墓誌銘:You look after me,I look after you。這個墓誌銘的背後,是鄭州留學生照顧洋老漢14年的動人故事……
當一句樸實的話背後,有一個逝去的人時,這句話就顯得分外厚重。
四、最後的話
村上春樹曾在《挪威的森林》裡寫道:死亡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與之永存。
當個體化、老化、少子化的潮流先後襲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或主動,或被動地思考起“死亡”來。
中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一直很含蓄。一句我愛你,很多夫妻、親子之間,可能好幾年也不說一句。一句謝謝你,在朋友同事之間,可能直到離職,直到永別,也沒能說出口。
但沒人能否認,這份感情確實存在。而越是含蓄,當人們面對死亡,面對離別時,迸發出來的情感需求,就越強烈,越需要有東西來承載。比如,一個美麗的記號,一份厚厚的記載,一段長長的紀念。
但或許,一切本應更早發生。在死亡還沒有把你們分開之前。無論如何,和福壽園聊完後,我突然感覺,自己有點兒悟了。但具體悟到了什麼,又有點說不清,道不明。
又或許,真的像那句話說的: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生死以外,都是擦傷。總有很多人,在追求很多東西。可是很少人想過,當自己的生命真的所剩無幾時,眼前的這些目標,方向和利益,還有沒有那麼重要。
祝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祝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中,不留遺憾。
本文轉載自“劉潤”微信公眾號;FOREXBNB編輯:黃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