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聯儲副主席警告:特朗普“關稅大棒”或逆轉數十年來的反通脹進程

前美聯儲副主席唐納德·科恩(Donald Kohn)警告稱,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發起的全球貿易戰可能使數十年來助力緩解通脹壓力的強勁動能發生實質性的逆轉。科恩在採訪中表示:“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乃至2000年代以來推動‘反通脹進程’的部分力量即將徹底調轉方向。”

在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徵收高達25%關稅,並威脅可能將對歐盟和加拿大實施更嚴厲的報復性舉措之後,美元與歐洲股市應聲下跌。此外,投资者们更加担忧關稅引发的价格上涨趋势,即所謂的“通脹猛獸捲土重來”將製約美聯儲降息空間,畢竟最令美聯儲頭疼的“滯脹”可能即將全面席捲美國經濟。

瑞銀亞太區總裁兼全球財富管理聯席總裁康瑞博的觀點

瑞銀亞太區總裁兼全球財富管理聯席總裁康瑞博(Iqbal Khan)表示,在當前關稅導致市場的不確定性中,投資者面臨的真正風險是滯脹。Khan在一次峰會上表示:“如果論及風險核心問題,關鍵不在於經濟增長幅度,而在於滯脹風險。這才是市場真正的威脅,也是各方竭力規避的局面。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全球主要央行,顯然都將此列為首要關注點。”

“新美聯儲通訊社”尼克·蒂米勞斯的觀點

有著“新美聯儲通訊社”稱號的尼克·蒂米勞斯 (Nick Timiraos)在美聯儲利率決議後發文稱,“滯脹”預期可能會讓美聯儲今年難以通過降息來預先阻止美國經濟放緩,並表示美聯儲的最新預測顯示,美國經濟正面臨著“滯脹”的風險,即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伴隨著通貨膨脹率的持續上升。

美國通脹自1980年代初显著放缓,主要歸功於時任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的激進貨幣政策。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後續年份中不斷深化的全球化也是美國物價趨於穩定的重要因素。

然而,科恩指出,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造成的負面供給衝擊,以及潛在衝擊威脅,可能使昔日的反通脹順風轉為逆風,這將使美聯儲面臨艱難抉擇。

科恩還警告稱,在持續的高預算赤字和美國總統公開施壓美聯儲降息的背景下,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原則正面臨新挑戰。他提到:“特朗普聲稱不會解僱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但已多次公開呼籲美聯儲降息,我認為美聯儲所承受的政治壓力絲毫不會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