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2月21日,最高檢召開“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 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新聞發布會。最高檢經濟犯罪檢察廳廳長杜學毅在發布會上表示,積極探索支持、配合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機制,統一損失認定標準,刑民配合高效處置涉案財產,多途徑保護投資者權益。著力推進不起訴案件移送證監部門行政處罰銜接機制,實現違法犯罪必有罰,助推構建立體化追責體系。

證監會行政處罰委辦公室主任何艷春在發布會上表示,操縱類案件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從利用資金優勢的傳統“坐莊型”操縱向基於特定時段和關鍵時點的短線化操縱演進;二是藉助配資資金或資管產品實施“加槓桿”、游資抱團炒作的“團伙型”操縱數量增多;三是上市公司“內部人”組織參與的“偽市值管理”信息型操縱、“編題材、講故事”的蠱惑型操縱有所增加;四是利用複雜金融產品、新型交易技術實施的操縱行為偶有發生。這給操縱市場行為的識別、調查、處罰帶來了新挑戰。

原文如下:

最高檢召開“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 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新聞發布會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 李雪慧:

各位記者朋友,下午每個人!歡迎參加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 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我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嘉賓: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葛曉燕女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李明先生;最高檢經濟犯罪檢察廳廳長杜學毅先生;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何艷春先生。

今天的發布會主要有三項議程:一是發布最高檢第五十五批指導性案例,通報近年來證券犯罪檢察工作進展和成效。二是發布中國證監會第一批指導性案例,通報近年來證券行政執法工作進展和成效。三是回答記者提問。

下面,進行第一項議程,發布最高檢第五十五批指導性案例。材料已印發給大家,請葛曉燕副檢察長通報近年來證券犯罪檢察工作進展和成效。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葛曉燕: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作出重要部署,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今天,最高檢發布以證券犯罪為主題的第55批指導性案例,是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落實中央部署的具體舉措。

這次發布的最高檢第55批指導性案例,涵蓋財務造假、欺詐發行、違規披露、內線交易、操縱證券市場等重點打擊領域,對上市公司實控人、董事長、高管、金融從業人員、中介組織人員以及非法獲取內幕信息人員等全鏈條追責,引導警示上市公司、金融機構、中介組織等市場各方主體依法融資、合法交易、誠信經營、履職盡責,推動形成崇法守信的良好資本市場生態。

接下來,我向大家通報近年來證券犯罪檢察工作主要情況。資本市場是貫通實體經濟的血脈,是人民群眾投資需求的承載地。當前,我國資本市場處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階段。檢察機關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聚焦高質效辦案,立足法律監督主責主業,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2022年至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證券犯罪366件1011人,起訴案件數、人數年均增長30.5%、16%。

葛曉燕:

一、依法從嚴打擊證券犯罪,發揮刑罰震懾作用

檢察機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依法從嚴追捕追訴證券犯罪,為資本市場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是全鏈條從嚴追訴財務造假犯罪,夯實資本市場誠信基石。2022年至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欺詐發行證券,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財務造假犯罪案件69件185人,最高檢掛牌督辦31件重大案件,已有27件提起公訴。對組織、指揮造假的大股東、實控人、董監高,積極參與造假的公司企業人員以及配合的中介組織人員、第三方人員依法進行全鏈條追責。今年1月,最高檢剛剛發布了中介組織財務造假相關犯罪案件典型案例,此次發布的指導性案例中有兩件涉及財務造假,體現了對資本市場財務造假全鏈條從嚴追訴的司法立場。

二是依法從嚴懲治交易類證券犯罪,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2022年至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內幕交易、操縱證券市場、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等交易類案件284件790人,持續加大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控人、董監高等“關鍵少數”,金融機構從業人員以及職業操縱團伙等黑灰產業鏈的追責力度,辦理了一批有重大市場影響的案件,著力追繳違法所得、剷除再犯經濟基礎、維護市場交易秩序。

三是依法懲治涉私募基金犯罪,保障私募基金行業規範健康發展。2022年至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私募基金犯罪598件2805人,最高檢掛牌督辦三批24件重大涉私募基金犯罪案件,已有16件提起公訴。對以私募之名非法集資,挪用、侵占私募基金財產,利用私募基金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助推行業規範健康發展,為私募基金充分發揮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提供法治保障。

葛曉燕:

二、建立健全證券檢察派駐工作機制,高質效辦理證券犯罪案件

2021年9月最高檢設立駐中國證監會檢察室以來,以高質效辦案為履職目標,全面深化履行檢察機關推動資本市場法治化建設的法律監督職責。

一是建立規範高效的證券案件交辦製度,不斷提升辦案質效。在中國證監會、公安部等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對證監會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案件,最高檢建立同步交辦製度,累計向地方檢察機關交辦587件重大案件,各級檢察機關逐案對接公安機關,做好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出庭公訴、法律監督等各項工作,案件办理质效显著提高。

二是完善相關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統一執法司法標準。針對證券犯罪案件證據收集採信、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等問題,最高檢聯合公安部修訂出台證券犯罪立案追訴標準,印發《關於辦理財務造假犯罪案件有關問題的解答》,編髮證券犯罪、涉私募基金犯罪、中介組織財務造假犯罪典型案例13件,修改內幕交易罪司法解釋,持續完善執法司法標準,織密追訴犯罪法網。今天發布第55批指導性案例,繼續為司法辦案提供參考借鑒。

三是加強證券犯罪檢察專業化建設,提升證券執法司法水平。針對證券犯罪專業化特點,持續加強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遼寧、深圳、青島7個檢察機關證券期貨犯罪辦案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基地在專業辦案、犯罪預防和前沿問題研究等方面的引領示範作用。邀請中國證監會實務專家開展視頻培訓,組織辦案機關進行業務交流、案例剖析、庭審觀摩、實戰練兵等,持續提升辦案能力水平。

三、發揮派駐檢察優勢,加強執法司法監管協同

在中國證監會的大力支持下,最高檢駐中國證監會檢察室積極發揮“駐”的優勢,著力推動行刑雙向銜接,加強執法司法協作。

一是建立健全檢察與證監合作監督關係,推動高質量執法司法協作。2022年9月,最高檢與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建立健全資本市場行政執法與檢察履職銜接協作機制的意見》,建立檢察機關與證監部門常態化聯絡、信息共享、案件銜接、業務協助、執法司法聯動、專業化建設協作等15項工作機制。各地持續加強與當地證監部門的聯繫協作,目前已經有33個省、市兩級檢察院與當地證監部門簽訂細化協議,以協同辦案、專業支持為核心開展多種形式合作監督工作,推動高質量行政執法與檢察履職。

二是全面規範證券犯罪案件刑事訴訟程序與行刑銜接機制,強化執法司法工作合力。2024年5月,最高檢聯合最高法、公安部、中國證監會印發《關於辦理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強調堅持零容忍要求,加強監管協同,全面規範證券期貨犯罪案件管轄、證據收集審查運用以及行刑銜接機制等相關程序,切實強化證券期貨刑事案件的移送、偵查、起訴和審判工作,進一步強化懲治犯罪工作合力。

三是積極參與構建立體化追責體系,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檢察機關在依法追訴犯罪的同時,協同證監部門、公安機關、審判機關盡最大努力追贓挽損。依法支持、配合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在康美藥業等案件中積極探索刑民配合、高效處置涉案財產。通過立足檢察職責積極參與構建行政、刑事、民事立體追責體系,不讓違法犯罪分子獲得經濟上的好處。

四是堅持治罪與治理相結合,助力構建崇法守信的市場生態。針對財務造假、私募基金犯罪態勢,最高檢結合辦案提出、轉送相關立法和加強行業治理意見建議。北京、上海、山東等地檢察機關結合證券案件辦理,針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管理、期貨和衍生品監管、會計師行業自律管理、銀行賬戶管理等問題,向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

下一步,檢察機關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堅持依法從嚴打擊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持續加強與中國證監會等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以檢察履職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謝謝大家。

李雪慧:

謝謝葛檢。下面,進行第二項議程,發布中國證監會第一批指導性案例。材料已印發給大家,請李明副主席通報近年來證券行政執法工作進展和成效。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 李明:

各位媒體朋友們,午安!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和監管執法的關心和支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執法工作,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嚴格執法,敢於亮劍”。證監會始終把執法作為核心任務,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持續提升執法效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這次證監會與最高檢聯合發布指導性案例,既是贯彻落实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資本市場監管執法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也是公開展示近年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一些標誌性成果,冀此引導全社會凝聚更多法治共識、切實維護市場“三公”和投資者合法權益。

首先,由我發布證監會第一批行政執法指導性案例,4宗案例涵蓋財務造假、欺詐發行、內線交易、操縱市場等主要違法類型,體現嚴肅整治重點領域違法行為的決心,彰顯全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監管態度。下面,結合本次指導性案例的發布,向大家介紹近期資本市場執法工作情況。

一、堅持重拳出擊,切實維護好廣大投資者的根本利益

資本市場是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是企業融資的重要場所,也是數億老百姓投資的重要渠道,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證監會工作的重中之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擾亂破壞市場秩序,侵蝕市場信用根基,甚至還會誘發金融風險,嚴重侵害人民群眾利益,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證監會稽查執法的職責使命,就是遵循反證券欺詐的基本邏輯,通過懲治違法“已然”,震懾違法“未然”,激濁揚清,修復信用,為資本市場公平秩序保駕護航,為廣大投資者根本利益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近年來,我們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資本市場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不斷增強廣大投資者的安全感。

一是保持執法定力,以“零容忍”態度處理了一批典型案件,有力整肅各類違法,深度淨化市場環境,如本次發布的指導性案例2號某公司、林某等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案,對發行人處以8,600萬元罰款並實施重大違法退市。證監會去年辦理各類案件739件,作出處罰決定592份,罰沒款153億元,超過上一年兩倍,其中對恆大地產財務造假案罰款超40億元,會同財政部對恆大地產案審計機構開出4.41億元的同类案件“史上最大”罰單。

二是聚焦執法重點,不斷強化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違規減持、操縱市場等投資者最關切、最痛恨、“最不能忍”的違法行為的打擊懲治。2024年查处包括財務造假在内的信息披露违法案件135件,同比增長17%,居各類案件數量之首;處罰操縱市場案42件,案均罰沒款約1.2億元,居各類案件罰沒金額之首。此次發布的指導性案例,財務造假案例占比一半,操縱市場佔比1/4。今後,對這兩類違法的打擊力度還將持續加強。

三是堅定站穩投資者立場。我國股市中小投資者佔比高達96%,風險承受能力薄弱,自力救濟能力相對不足,是案件中“看不見的當事人”。對於執法個案中的證據採信、法律適用、法益平衡等具體問題,我們在依法行政前提下,更多站在保護投資者的角度,既做好“技術判斷”,更做好“價值判斷”。如去年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對某上市公司“定增減持套利”案當事人罰沒超2億元,向市場釋放了證監會嚴厲打擊“以局部合規掩蓋整體違法”減持行為的鮮明態度,對行業潛規則形成了極大震懾,也讓廣大投資者重拾了投資信心,贏得了人民群眾對我們監管執法的信任和支持。

李明:

二、堅持法治導向,不斷提升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的能力和水平

資本市場的法治屬性、規則屬性極強,明確統一的監管規則和公平公正的執法標準對市場預期管理非常重要。證監會執法堅持客觀中立、不偏不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避免執法結果畸輕畸重、同事不同罰、顯失公平,既保持執法力度,又釋放執法溫度,持續提升執法透明度,努力做到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效。

一是建立健全違法認定裁量標準。出台《行政處罰裁量基本規則》,規定一般處罰、從重處罰、從輕處罰、不予處罰等六種裁量階次及適用情形,使處罰種類、幅度與案件事實、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及當事人主觀過錯程度相匹配,為執法裁量提供統一“標尺”,確保公平公正、不枉不縱,堅決防止權力任性、職權濫用。

二是不斷強化執法質量內控監督。健全完善執法制度體系,明確執法流程、標準和權限,確保辦案程序依法合規、事實證據確鑿充分、認定邏輯清晰嚴密、處罰結果公平適當,法律文書嚴謹準確,努力做到讓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司法審查和市場檢驗。

三是依法尊重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調查取證既收集對當事人不利的證據,也收集對當事人有利的證據;告知聽證既向當事人做好釋法明理,也保障好當事人查閱卷宗、舉證質證權利,充分聽取當事人意見;處罰結論既自覺接受社會各方監督,也依法保護涉案主體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努力使當事人在每一個執法行為中都能感受到規範文明、風清氣正、公平正義。

三、堅持標本兼治,推動建設規範有序良性發展的市場生態

嚴監嚴管的目的是強本強基,在堅持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的同時,證監會也注重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著力推動市場生態的不斷優化。隨著近年來監管執法效果的不斷顯現,資本市場生態出現了積極向好的諸多變化,“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氛圍日益濃厚。證監會始終堅持標本兼治,協同各方持續推動綜合治理,共同構建規範有序的市場生態。

一是通過監管執法有效壓實相關各方法律責任。例如,壓實大股東、實控人的信義義務,“董監高”人員的忠實勤勉義務,中介機構的“看門人”義務,资产管理人的受托義務等等,堅決扭轉“公眾公司不公”“董事不懂事”“私募不私”等亂象,推動上市公司治理和內控水平不斷提升,引導市場各方基於法律規則和市場邏輯有序博弈,持續增強市場自我約束、自我糾偏、自我修復的內生活力。

二是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地方黨委政府對財務造假實施綜合懲治。聯合五部委製定《關於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完善防假打假的監管協同機制和綜合懲防長效機制,建立第三方配合造假線索移送機制,將近年發現的配合造假線索移交相關部門或屬地政府依法處置。

李明:

三是協同司法機關“立體追責”。

在民事賠償方面,充分發揮行政執法的“先導”作用,從嚴追責為民事訴訟提供了重要證據支撐。如基於證監會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投保機構對某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資金佔用提起首例代位訴訟,追回被佔用資金2.4億元,實控人及相關高管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推動虛假陳述特別代表人訴訟首例訴中調解結案,7,195名投資者獲賠2.8億餘元。積極推動研究出台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民事賠償司法文件。

在刑事打擊方面,聯合公安司法機關修訂《關於辦理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協作機制,突出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和“關鍵少數”等違法犯罪的重點打擊。配合最高檢出台《關於辦理財務造假犯罪案件有關問題的解答》,特別是充分發揮最高檢派駐機制優勢,與駐會檢察室共同推進重大案件辦理,已移送案件在刑事程序中的落地率、實刑率、重刑率显著提升,對證券犯罪行為形成強有力震懾。2024年共移送各類案件163件,移送涉嫌犯罪主體600餘人。在此,利用今天的機會,向檢察機關嚴格履職、擔當作為,依法從嚴打擊證券犯罪、加強執法司法監管協同、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支持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表示感謝!

下一步,證監會將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新“國九條”和資本市場“1+N”政策文件落地,強本強基,嚴監嚴管,強化監管執法政治擔當,不斷提升違法違規線索發現能力,壓降辦案週期,提升辦案質效,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操縱市場、違規減持等惡性違法重拳出擊,從嚴懲處,持續鞏固並不斷加強資本市場執法高壓態勢,繼續發揮好與司法部門、金融監管部門等相關各方的治理合力,共同護航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謝謝大家!

李雪慧:

謝謝李主席。下面進行第三項議程,請各位記者朋友提問。

新華社記者:

在資本市場日益繁榮的今天,證券犯罪的形式與手段也在不斷翻新。從最高檢印發的這批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司法機關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的決心和態度。請介紹一下最高檢編髮這批證券犯罪指導性案例都有哪些特點?

最高檢經濟犯罪檢察廳廳長 杜學毅:

這批指導性案例涵蓋資本市場重點領域、高發犯罪,相較於典型案例,更加突出指導性,指導意義的提煉確保可參照、能藉鑑。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聚焦證券案件辦理中的突出問題,明確法律適用、指控證明規則。比如,針對新型證券產品的刑法適用問題,例子219號案例明確要在堅持罪刑法定原則的前提下,結合立法目的和現行金融管理法律規定相關內容,正確理解和適用刑法規定,將私募債券納入欺詐發行“公司、企業債券”的範圍。針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手段隱蔽、真實財務數據無法獲取等問題,例子220號案例明確在無法獲取原始生產經營數據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依法對行政執法證據進行審查與運用,利用科學方法還原真實生產經營場景。針對內幕信息認定的標準問題,例子221號案例明確了根據證券法規定的“對證券的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與“尚未公開”兩方面進行實質判斷的基本規則。針對操縱證券市場升檔標準適用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各類操縱情形新舊司法解釋及規範性文件的適用規則。這些規則的確立,對司法實踐具有較強的示範指引作用。

二是彰顯依法從嚴、全鏈條懲治證券違法犯罪的司法態度,細化規範分層分類處理規則。第一,強調“嚴”的主基調,堅持全鏈條追責。例子220號案例對實施財務造假犯罪的上市公司董事長、高級管理人員、部門負責人均依法全鏈條追責,形成有力震懾。同時進一步明確根據其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等依法分類處理的具體規則。第二,壓實中介組織“看門人”責任。對配合財務造假、怠於履職的中介組織人員依法追責。例子219號案例明確追訴涉案中介組織人員,應當根據主客觀相一致原則,依法認定欺詐發行證券罪共同犯罪、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或者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第三,依法全面追繳違法所得,不讓犯罪分子在經濟上獲得任何好處。例子221號案例進一步明確了避損型內幕交易違法所得的計算方法,即一般應當以信息公開後跌停板打開之日收盤價為標準。例子222号案例強調全面追缴操纵证券市场违法所得,對不屬於操縱證券市場行為組成部分,但利用操縱證券市場犯罪的跨市場違法所得應當依法追繳。

三是體現檢察機關、證券監管機構行刑銜接與協作方面的成效。這批案例中,證券監管機構的有力監管對刑事案件成功辦理髮揮了積極作用,充分體現了辦理證券案件行刑銜接的重要意義。在辦好刑事案件的同時,檢察機關還與證券監管機構協作配合,綜合運用行政處罰、刑事懲治等措施,完善全方位追責體系,並註重從案後懲戒向風險防範延伸,參與推動資本市場行業治理的良好效果。

證券時報記者:

請簡要介紹證監會本次發布4起行政指導性案例的特點和主要考慮?

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何艷春:

本次是證監會首次發布行政指導性案例,既是具象化展示近年來的監管執法成果,也是樹立執法“標杆”發揮示範引導作用,更是宣示資本市場嚴監嚴管的鮮明態度。主要考慮為:

一是體現“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從嚴基調。如指導性案例2號某公司、林某等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案,證監會用好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授權的量罰空間,對發行人的欺詐發行等行為處以8,600萬元罰款,並實施重大違法退市,對其董事長、實控人處以3,800萬元的罰款,较之旧法显著提升了财务造假的违法成本;指導性案例4號孟某某作為上市公司實控人,為避免承擔非公開發行股票的“保底”責任,通過控制利好信息公告、推遲利空信息發布,配合交易推升股價,較之普通操縱行為隱蔽性更強,危害性更大,證監會對當事人罰沒合計2.26億元,對市場形成有力震懾。

二是體現精準追責、“過罰相當”的法治理念。如指導性案例1號某公司、劉某某等信息披露違法案,財務造假違法行為的發生,涉及多個環節“失守”,相關人員有的屬“主犯”,決策、指揮、組織、實施財務造假,有的屬“明知”而放任不管,有的屬“疏忽”而怠於履責,主觀惡性與客觀行為均有所差異。證監會按照相關人員履職情況與信息披露違法之間的關聯程度,以及參與、實施違法行為的深度,將發揮主要作用的大股東、實控人、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等“關鍵少數”認定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將雖未直接參與造假但怠於履責的“董監高”人員認定為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處罰,既嚴懲“首惡”,又劃出責任梯度,體現“過罰相當”的基本原則。

三是體現嚴而有效、以案促治的執法導向。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運行的邏輯起點,也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財務造假和虛假陳述本質是資產端欺詐,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本質是投資端欺詐,都會對市場誠信基礎造成侵蝕損害,打擊投資者信心,破壞市場生態,妨礙上市公司質量提升。4起案例分別涉及上市公司的發行上市、再融資、重大資產重組、持續信息披露等不同環節,通過懲處違法,引導實控人、“董監高”人員、中介機構、证券从业人員等市场主体严守法律底线,誠實守信,以義取利,達到“以案促治”的執法效果。

中央電視總台財經頻道記者:

證券違法犯罪破壞資本市場秩序,損害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從檢察辦案情況看,當前證券犯罪具有哪些特點?檢察機關承擔著依法打擊證券犯罪、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職責,如何做到依法從嚴、有效懲治?

杜學毅:

從近年來檢察機關案件辦理情況看,證券犯罪具有“兩多一複雜”的特點:一是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交易類犯罪仍然多發,部分行為人利用信託計劃、場外期權等金融工具實施犯罪,場外配資、專業操盤、荐股“黑嘴”、分倉軟件開發等黑灰產業鏈參與違法交易。二是欺詐發行、違規披露信息等涉財務造假犯罪案件數量增長,造假模式複雜、參與人員眾多,涉案數額巨大,嚴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三是私募基金犯罪情況復雜。既有資金募集端的非法集資犯罪,又有資金使用端的挪用侵占犯罪,且與證券犯罪相互交織。檢察機關始終堅持以“三個善於”的方法論為指導,做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證券案件,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一是嚴格依法追訴證券犯罪。堅持嚴格依法辦案,用足用好現有法律、司法解釋及類案規範,修訂出台內幕交易司法解釋,制定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司法解釋,出台操縱證券市場、私募基金犯罪等類案規範,逐步構建以案例、解答、指引、司法解釋為基礎的證券犯罪司法辦案規範矩陣。同時,針對證券犯罪隱蔽性高、專業性強等特點,加強證券案件引導取證、指控證明、出庭公訴等規範化、專業化建設,不斷提升精準指控犯罪的專業質效。

二是堅持依法從嚴、罰當其罪。在證券案件辦理中,要全面準確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堅持依法從嚴主基調,對於實施證券犯罪的公司企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等“關鍵少數”,配合造假的中介組織、金融機構等“看門人”,為內幕、操縱等犯罪提供配資、操盤、荐股等服務的職業團伙,檢察機關依法全鏈條從嚴追究刑事責任。認真履行審判監督職能,對判決量刑畸輕的依法提出抗訴。準確把握分層分類處理原則,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於積極配合調查、主動退贓退賠、挽回投資人重大損失、真誠認罪悔罪的,依法從寬處理。提出量刑建議時,注重自由刑與財產刑、追繳違法所得併用,依法提出從業禁止建議,加大經濟處罰力度,充分發揮刑罰的震懾與預防功能。

三是依法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檢察機關在依法追訴犯罪的同時,更加註重追贓挽損,以追踪資金為導向,深挖洗錢,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等犯罪線索,持續追繳違法所得。立足檢察職責配合有關部門全方位加大立體化追責力度,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經濟日報記者:

去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六部門製定的《關於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請介紹當前財務造假案件的懲治情況?

何艷春:

從近年行政處罰案例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系統性、隱蔽性、複雜性特徵越發突出:一是“假賬做全套”,對資產、收入、成本、利潤、現金流等會計科目系統性同步造假,財務數據形成勾稽,甚至有的對生產、採購、銷售、物流、庫存等經營環節全鏈條整體掩飾,識別難度持續加大;二是利用隱秘關聯方、“殼公司”、第三方構建無經濟實質的交易,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隱蔽性不断增强;三是大股東、實控人“驅動型”造假頻發,有近15%的財務造假同時伴生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問題,公司治理和內控體系約束不足;四是為滿足融資條件、維持上市地位或者避免大股東股權質押“爆倉”實施的財務造假有所抬頭,二級市場向一級市場的風險外溢時有發生。

針對上述情況,證監會持續對財務造假案件實施全鏈條打擊懲處:一是在處罰力度方面,2024年對61起財務造假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同比增長17%;案均處罰金額1,577萬元,同比增長12%;對7起案件按照法定高限處以罰款,同比增長75%;對69名“董監高”人員實施市場禁入,同比增長9.5%。二是在責任追究方面,有35起案件在處罰上市公司及其責任人員的同時,還追究大股東、實控人等“首惡”組織指使責任,同比增長近60%;對39家中介機構作出行政處罰,對5家中介機構暫停業務,不斷壓實保薦人、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的“看門人”責任。三是在監管協同方面,牽頭建立第三方配合造假線索通報處理機制,將金融機構、上下游客戶、第三方企業等配合造假的線索移交相關主管部門或屬地政府。

下一步,證監會將堅持懲防並舉、標本兼治,通過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輿情監測、投訴舉報處理等多渠道識別造假線索,特別是完善線索舉報獎勵制度,切實發揮內部“吹哨人”的作用,緊盯財務洗澡、業績變臉、異常換所等可疑跡象,提升違法違規發現能力,優化調查流程,提高處罰效率,持續鞏固並不斷強化“嚴”的氛圍。同時,將推動進一步加強民事賠償和刑事打擊,強化立體追責。

需要說明的是,上市公司是我國企業的優秀代表,實施財務造假的只是其中極少數。隨著監管執法的不斷強化,以前積累的問題正在加快暴露、出清,並且資本市場面臨的形勢仍然複雜多變,外部輸入性風險加大,與內部風險因素交織疊加,個別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實控人因經營困難、退市保殼等,仍可能鋌而走險,實施財務造假。減存量、遏增量需要有一個過程,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內仍有一定數量的財務造假案件,但這並不影響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大局,我們堅信,上市公司總體質量和投資價值將不斷提高。

界面新聞記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防風險、強監管,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下一步,檢察機關將如何貫徹落實這一要求進一步做好證券犯罪懲防工作,服務保障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杜學毅:

近年來檢察機關圍繞辦案件、定規範、建機制、促治理四個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下一步,檢察機關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緊扣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的主線,立足檢察職責,以法治力量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一是持續加大重點領域證券犯罪懲治力度。持續加大對財務造假、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等重點領域犯罪懲治力度,對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犯罪保持高壓懲治態勢。加強對證券領域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準確認定利用金融衍生品操縱市場,利用私募、信託產品實施場外配資等證券犯罪新手段,及時揭露和打擊新型金融違法犯罪。

二是進一步完善證券檢察工作機制。持續完善“總對總”移送機制下證券犯罪案件交辦製度,規範交辦案件提前介入、引導取證、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工作,加大督辦指導力度,進一步提高交辦案件辦理質量與效率。積極探索支持、配合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機制,統一損失認定標準,刑民配合高效處置涉案財產,多途徑保護投資者權益。著力推進不起訴案件移送證監部門行政處罰銜接機制,實現違法犯罪必有罰,助推構建立體化追責體系。深化檢察機關證券犯罪辦案基地建設,發揮基地在案件辦理、理論研究、工作創新等方面的牽引作用,帶動全國各地檢察機關證券期貨辦案質效整體提升。

三是加強檢察履職與行政監管協同,積極促進行業治理。更好發揮派駐制度優勢,深化與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在信息共享、線索移送、會商研討、專業支持等多個方面開展的常態化協作。緊密結合監督辦案,與證券監管機構一道,深入研究資本市場違法犯罪特點和形勢,分析公司治理、行業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通過制發檢察建議、檢察意見,助推依法完善監管。繼續發揮案例的示範指導和警示教育作用,通過編髮典型案例、指導性案例,強化對各類市場主體以及從業人員的法治宣傳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誠信經營、合法交易、依法履責,促推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上海證券報記者:

請介紹操縱市場案件辦理情況,下一步證監會在打擊操縱行為方面有哪些措施?

何艷春:

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結構不斷豐富、市場深度不斷拓展,操縱類案件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從利用資金優勢的傳統“坐莊型”操縱向基於特定時段和關鍵時點的短線化操縱演進;二是藉助配資資金或資管產品實施“加槓桿”、游資抱團炒作的“團伙型”操縱數量增多;三是上市公司“內部人”組織參與的“偽市值管理”信息型操縱、“編題材、講故事”的蠱惑型操縱有所增加;四是利用複雜金融產品、新型交易技術實施的操縱行為偶有發生。這給操縱市場行為的識別、調查、處罰帶來了新挑戰。

操縱市場行為“寄生”在市場肌體中,扭曲市場價格形成機制,致使買賣方向、報價金額和交易數量等市場信號失真,誤導交易決策。這實質上是欺騙中小投資者買進賣出,違法者在極短時間內獲取巨大利益、賺得盆滿缽滿,全身而退後,價格經歷暴漲暴跌,往往“一地雞毛”,中小投資者的股票“砸在手上”甚至血本無歸。其中有的案件涉案金額大,涉及證券數量多,不但影響市場內在穩定性,嚴重者還會干擾監管政策傳導,誘發市場風險,始終是證監會打擊懲處的重點。2024年,證監會對42起操縱市場案件作出處罰,罰沒金額49.5億元,同比增長42.2%,其中千萬元以上罰單佔比41.9%,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操縱犯罪案件32件,移送犯罪嫌疑人104人。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對操縱行為的打擊力度:一是提升能力,不斷豐富線索篩查手段,強化大數據收集、智能化分析等技術手段運用,加強對異常賬戶、交易信息的綜合分析研判,提高對操縱線索識別發現的精準度和及時性;二是集中兵力,抓好對諸如上市公司與市場機構內外勾連、推動股價暴漲暴跌、無視監管警示屢查屢犯等惡性操縱案件的打擊懲治;三是發揮合力,在完善交易機制、加強交易監測監管的同時,強化協同民事、刑事立體追責,推動出台民事賠償司法解釋,優化行政刑事程序銜接機制,使違法犯罪分子不敢犯、不能犯。

李雪慧:

因為時間關係,提問就到這裡。

證券市場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活動,是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護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檢察機關將繼續與證監部門攜手合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共同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嘉賓,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本文編選自“中國網”,FOREXBNB編輯:徐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