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2月12日在香港立法會中,面對議員提出的關於如何平衡各區私人寫字樓的供求關係以緩解空置率上升的問題,以及是否在新發展區域(例如北部都會區)引入靈活機制以確定用地的商業用途等問題。香港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回应称,為了推動商業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提高私人寫字樓的需求,香港政府正在實施多項措施,包括謹慎供應土地、積極實施產業政策,吸引人才和企業。截至去年年末,引進的重點企業辦公室已成功引進近70家重點企業。這些企業大多計劃在香港設立全球或區域總部,從而刺激寫字樓的需求。在規劃北部都會區的新發展區域時,甯汉豪表示將適當建議某些用地容納更多不同用途,以適應市場的變化需求。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香港私人寫字樓的總存量約為1310萬平方米,其中甲級寫字樓佔66%,乙級佔23%,丙級佔11%。從空置率來看,2021至2023年期間甲級寫字樓空置率有所上升,2023年整體空置率上升至14.9%。

具體來看,2021至2023年期間香港各級別私人寫字樓的年底空置率如下表所示:

香港發展局:多措並舉平衡寫字樓供求 北部都會區規劃引入彈性機制 - 圖片1

在供應方面,根據香港估價署發布的《香港物業報告2024》,2025年私人寫字樓的預計總落成量約為136000平方米,相較於2024年的約156000平方米有所下降。

香港發展局:多措並舉平衡寫字樓供求 北部都會區規劃引入彈性機制 - 圖片2

為了促進商業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香港政府採取的措施包括:

政府將根據實際情況,以謹慎和務實的態度,適度地向市場供應土地。考慮到當前的經濟環境、寫字樓空置率和預計的供應量,政府自2023至24財政年度起未推出商業用地項目,近幾年最後售出的商業地皮是2023年三月的旺角洗衣街用地。

政府正在積極實施產業政策,吸引人才和企業,以擴大經濟規模和提高質量。通過加強招商引資和宣傳香港的獨特優勢,香港將吸引更多內地及海外的企業和資金來港設立或擴展業務,包括成立新公司或升級擴張現有香港公司為地區總部等,從而創造更多對工商舖位和寫字樓的需求。根據投資推廣署和政府統計處的最新年度調查,2024年母公司在海外或內地的駐港公司總數增至9960間,同比增長約10%,創下歷史新高。駐港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和當地辦事處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增幅分別超過5%、4%和13%)。此外,截至去年年末,引進的重點企業辦公室已成功引進近70家重點企業。這些企業大多計劃在香港設立全球或區域總部,從而刺激寫字樓的需求。

在土地規劃方面,傳統寫字樓在法定圖則上主要被劃分為“商業”用途地帶。除了辦公室,“商業”地帶通常也允許多項經常准許的用途,包括酒店、餐館、商店及服務行業、教育機構、展覽或會議廳、康樂文娛場所、娛樂場所、以及資訊科技及電訊(包括數據中心、數據處理/電腦中心等)。換言之,目前的規劃制度已經預留了靈活性,允許發展商在“商業”用地上根据市场状况和商業考虑进行写字楼以外的商業用途开发。此外,最近北部都會區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修訂規劃指引表明,不再規定“商業”用地興建出來的樓面多少要做辦公室、多少要做零售,這正是希望能在規劃上預留足夠的靈活性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

在規劃北部都會區的新發展區域時,將適當建議某些用地容納更多不同用途,以適應市場的變化需求。例如,將新田科技城分區計劃大綱圖上擬議北環線鐵路站附近的土地劃作“其他指定用途”註明“混合用途”地帶,力求该地帶可以灵活发展,允許在縱向樓宇或橫向空間內發展多種用途,包括商業、住宅、教育、文化和娛樂等用途。

對於一些規模較大、投資金額較大的發展項目,香港發展局將與市場業界保持緊密溝通,預先聽取市場持份者對項目的發展方向以及招標條款的意見。例如,香港發展局去年十二月邀請市場就北部都會區的三個“片區開發”試點提交意向書,希望蒐集市場的意見和建議,以確定日後公開招標的細節和條款。

北部都會區是一項跨越多年的發展計劃,在規劃上必須具有靈活性以適應社會及產業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即使北部都會區的用地在法定圖則上已明確其准許的土地用途,現行規劃制度允許提出規劃許可和修訂圖則的申請以作調整,城市規劃委員會將根據最新情況作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