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一些外資企業在疫情期間離開了香港,這導致香港的地區總部數量自2020年起逐年下降。然而,到了2024年,這一趨勢出現了逆轉,地區總部數量增長了5.5%,達到了1410家,這是過去五年來的首次增長。仲量聯行研究部的資深董事鍾楚如指出,地區總部通常需要較大的辦公空間,僱傭更多外籍員工,並且商務旅行活動更為頻繁,这些都对香港经济以及写字楼和住宅租赁市场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在非本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辦公室的情況中,去年内地企业的增长最为显著,與2023年相比增長了20%。這是預料之中的,因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於內地企業來說,是拓展香港及海外市場的理想之地。緊隨其後的是台灣地區,企業數量同比增長了13%;英國和瑞士的企業數量也分別增長了12%;德國和美國的企業數量分別增長了10%和9%。能夠吸引這些經濟發展成熟的地區企業來香港拓展市場,無疑是一個積極的現象。
儘管地區總部數量的增加對香港寫字樓租賃需求的實際影響尚未顯現,但這一數據的止跌回升,為香港寫字樓租賃市場的低迷帶來了積極信號,表明香港對跨國企業依然具有吸引力,並讓人期待下半年租賃需求的回升。
目前,政府尚未公佈新來港公司的行業分佈情況。不過,考慮到當前寫字樓租賃市場主要由內地及海外的基金、保險及資產管理等金融機構佔據,可以推測,新來港的公司中有不少來自金融行業,這些公司更傾向於選擇中環等傳統核心商業區。在政府推動科技產業發展的背景下,也有科技公司入駐香港。但這些企業可能會集中在政府開發的物業,如科學園,以及未來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和新田科技城,預計對傳統寫字樓租賃市場的帶動作用有限。
截至去年年底,整體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為13.2%。由於新增供應需要時間來消化,空置率可能會繼續上升。然而,開發商近年來已經減少了寫字樓的建設,預計到2028年,新增供應量將降至僅43萬平方英尺。隨著新增供應逐漸被市場吸收,租金走势和空置率都有望得到显著改善。同時,教育機構帶來的新增需求也值得關注。近一個月來,市場已經出現了兩宗大型教育機構購入辦公室的交易,以及大學購入商場基座的情況。隨著政府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預計教育機構對寫字樓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這將有助於緩解空置率上升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