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今天香港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嚴剛議員關於引進辦的問題進行了書面回复。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簡稱引進辦)主要負責吸引對香港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產業企業,其工作包括尋找目標企業、了解企業需求,並為這些企業在香港落戶提供特別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務。政府還提供資金支持以推動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旨在資助製造商在香港建立新的智能生產線,目標是在2027年至少增加130條智能生產線。
(一)自2022年12月開始運作以來,引進辦一直積極接觸全球各地具有高潛力和代表性的企業。儘管近年來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引進辦的工作在過去兩年中取得了良好進展,成功引進了66家重點企業,這些企業涉及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四個戰略產業。其中,約80%的重點企業已經或計劃在香港設立國際或地區總部,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为香港带来約420億港元的投資,並創造超過17000個就業機會。
引進辦還持續關注已在香港落戶的重點企業的發展和需求,協助和加速這些企業以香港為基地進入內地市場或拓展海外業務,從而促進香港產業的多元化和轉型,同時鞏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吸引更多海外企業以香港為基地開拓內地市場,並幫助內地企業通過香港“走出去”到海外市場。
(二)根據引進辦的數據,在已引進的66家重點企業中,有12家屬於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產業,其中許多企業的市值或估值超過百億港元,並擁有行業前沿技術。這些企業已經或計劃在本地建立研發中心和/或生產基地,其中75%計劃在香港建立國際或地區總部。引進辦一直密切關注這些企業的發展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配套服務,包括通過與創科園區、大學、科研機構、商會和專業團體等單位的配對活動,加快這些企業在香港的業務開展。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僅上述先進製造企業就將在香港投資約56億港元,並創造超過1800個就業機會。先進製造業重點企業在香港的落戶和進一步擴大運營,有助於吸引其上下游公司來港,促進先進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助力傳統製造業的升級轉型,構建更繁榮的產業生態圈,並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
實際上,政府一直在通過不同措施鼓勵製造業(包括先進製造業)利用科技創新進行升級轉型,推動香港新型工業的發展。這些措施的實施進度符合預期。在稅務方面,政府為在香港進行研發活動的企業提供稅務優惠,企業的合格研發活動開支可以享受額外的稅務扣減,其中首200萬港元可享受300%的稅務扣減,餘額可享受200%的扣減。這些扣減沒有上限,適用於所有合格企業。稅務局目前正在處理2023/2024課稅年度的報稅表並進行評稅工作,而在利得稅評稅方面,稅務局沒有對傳統或先進製造模式進行進一步的統計分類,因此無法提供相關的稅務統計數據。
政府還提供資金支持以進一步推進新型工業化。截至2025年1月,已有63宗申請獲得“新型工業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的支持,涉及超過100條生產線,進展順利。此外,政府在2024年9月推出了100億港元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加速計劃”),以配對形式為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及其他戰略性產業的企業提供更多資助。該計劃下的第一個項目在2025年年初获得了評審委員會的支持,項目總預算約為6億港元,預計“加速計劃”的資助金額約為2億港元。政府對企業積極參與這兩項計劃,利用創新科技實現智能化製造,以提升競爭力表示歡迎。
同時,政府也在積極引導市場資金,加大對創科產業的投資。例如,2024年的《施政報告》提出了設立100億港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成立母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的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包括先進製造等領域,以系統性地建設創科產業生態圈。此外,《施政報告》還提出了優化“創科創投基金”,調撥最多15億港元與業界以配對形式成立聯合基金,投資包括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戰略性產業的初創企業,以完善香港初創生態圈的建設。
(三)香港的高等教育機構可以靈活開設符合市場需求的課程,並與相關行業的利益相關者保持溝通,及時調整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教育局也一直支持不同政策局/部門就相關政策領域的人力及培訓需求。
為了培養相關本地人才,創新及科技基金在2018年8月推出了“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以2(政府):1(企業)的配对方式资助本地企業让其员工接受高端科技培训,特別是與新型工業化相關的培訓。
引進辦一直積極推廣並鼓勵落戶香港的重點企業考慮參與政府推出的人才培訓計劃,為其人才培養提供支持。同時,引進辦也一直在推動和鼓勵這些重點企業與大學及科研機構進行交流,探討科研合作及人才培養,以全面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