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FOREXBNB的报道,今天香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在立法会会议上就严刚议员关于引进办的问题进行了书面回复。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简称引进办)主要负责吸引对香港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产业企业,其工作包括寻找目标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并为这些企业在香港落户提供特别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务。政府还提供资金支持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旨在资助制造商在香港建立新的智能生产线,目标是在2027年至少增加130条智能生产线。
(一)自2022年12月开始运作以来,引进办一直积极接触全球各地具有高潜力和代表性的企业。尽管近年来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引进办的工作在过去两年中取得了良好进展,成功引进了66家重点企业,这些企业涉及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四个战略产业。其中,约80%的重点企业已经或计划在香港设立国际或地区总部,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为香港带来约420亿港元的投资,并创造超过17000个就业机会。
引进办还持续关注已在香港落户的重点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协助和加速这些企业以香港为基地进入内地市场或拓展海外业务,从而促进香港产业的多元化和转型,同时巩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吸引更多海外企业以香港为基地开拓内地市场,并帮助内地企业通过香港“走出去”到海外市场。
(二)根据引进办的数据,在已引进的66家重点企业中,有12家属于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产业,其中许多企业的市值或估值超过百亿港元,并拥有行业前沿技术。这些企业已经或计划在本地建立研发中心和/或生产基地,其中75%计划在香港建立国际或地区总部。引进办一直密切关注这些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配套服务,包括通过与创科园区、大学、科研机构、商会和专业团体等单位的配对活动,加快这些企业在香港的业务开展。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仅上述先进制造企业就将在香港投资约56亿港元,并创造超过1800个就业机会。先进制造业重点企业在香港的落户和进一步扩大运营,有助于吸引其上下游公司来港,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助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构建更繁荣的产业生态圈,并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
实际上,政府一直在通过不同措施鼓励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业)利用科技创新进行升级转型,推动香港新型工业的发展。这些措施的实施进度符合预期。在税务方面,政府为在香港进行研发活动的企业提供税务优惠,企业的合格研发活动开支可以享受额外的税务扣减,其中首200万港元可享受300%的税务扣减,余额可享受200%的扣减。这些扣减没有上限,适用于所有合格企业。税务局目前正在处理2023/2024课税年度的报税表并进行评税工作,而在利得税评税方面,税务局没有对传统或先进制造模式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类,因此无法提供相关的税务统计数据。
政府还提供资金支持以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截至2025年1月,已有63宗申请获得“新型工业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的支持,涉及超过100条生产线,进展顺利。此外,政府在2024年9月推出了100亿港元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加速计划”),以配对形式为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及其他战略性产业的企业提供更多资助。该计划下的第一个项目在2025年年初获得了评审委员会的支持,项目总预算约为6亿港元,预计“加速计划”的资助金额约为2亿港元。政府对企业积极参与这两项计划,利用创新科技实现智能化制造,以提升竞争力表示欢迎。
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市场资金,加大对创科产业的投资。例如,2024年的《施政报告》提出了设立100亿港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成立母基金,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指定的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包括先进制造等领域,以系统性地建设创科产业生态圈。此外,《施政报告》还提出了优化“创科创投基金”,调拨最多15亿港元与业界以配对形式成立联合基金,投资包括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的战略性产业的初创企业,以完善香港初创生态圈的建设。
(三)香港的高等教育机构可以灵活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并与相关行业的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及时调整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教育局也一直支持不同政策局/部门就相关政策领域的人力及培训需求。
为了培养相关本地人才,创新及科技基金在2018年8月推出了“新型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以2(政府):1(企业)的配对方式资助本地企业让其员工接受高端科技培训,特别是与新型工业化相关的培训。
引进办一直积极推广并鼓励落户香港的重点企业考虑参与政府推出的人才培训计划,为其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同时,引进办也一直在推动和鼓励这些重点企业与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交流,探讨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以全面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