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2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印發《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到,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落實《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工廠(礦山)建設指南》《关于深入推进礦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礦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入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全產業鏈的深度應用。
推動銅礦山、冶煉、加工企業開展基礎網絡、基礎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改造升級,加快實現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支持行業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智能礦山、工廠和典型應用場景,發揮先進典型帶動作用,加速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推廣應用。面向關鍵設備故障解決、生產過程控制、安全環保智能管理等場景,大力推動人工智能(AI)技術與銅行業的融合應用。
原文如下:
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
銅是重要的基礎原材料,是關係國計民生和國民經濟發展的 戰略資源。近年來,我國銅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 產業集聚區,有力支撐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 產業發展。但與此同時,資源保障能力不足、產業結構有待優化等問題凸顯。為推動銅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製造業重點產 業鏈發展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實施方案,實施週期 為2025年至2027年。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 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 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堅持 全產業鏈統籌規劃,以創新為根本動力,提升銅原料保障能力,規範產業發展秩序,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加強上下游協同, 促進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 銅產業高質量發展。
到2027年,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明顯提升。銅原 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力爭國內銅礦資源量增長5%—10%,再生銅回收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技術創新水平不斷提升,突破一批銅資源綠色高效開發利用關鍵工藝和高端新材料,高端裝備製 造能力明顯增強。培育一批銅產業優質企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 化。展望2035年,產業鏈水平世界領先,高質量發展局面全面形成。銅原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技術裝備創新能力和材料應用 水平處於全球第一方陣,形成產業結構合理、技術創新水平高、 質量效益好、全球競爭力強的發展格局。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國內原料保障基礎
1.推動國內資源增儲上產。紮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 動,加強國內重點成礦區帶內銅礦資源調查與勘查,新增一批可供開發的銅礦資源儲量。積極開展現有礦山深部邊部找礦,延長 礦山服務年限,開展礦山污染狀況調查,協同開展礦山污染治理 與生態修復。推進西藏、新疆、雲南、黑龍江等重點地區銅礦資源基地建設,新建一批大中型銅礦山,持續提升銅礦開發利用和 安全生產水平。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保障安全生產前提下,加 快銅礦開發項目、環評、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等審批進程,加快推進在產項目擴能、新項目建設。(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國家礦山安監局按 職責分工負責)
2.鼓勵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加大銅礦中錸等伴生資源評價, 加強鉬、金、銀等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提高資源開采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實現銅礦伴生資源的全元素高效開發利 用。鼓勵銅礦企業貧富兼採,加強銅尾礦和冶煉渣的減量化、資 來源、無害化處置。推廣大型選礦設備、綠色選礦藥劑以及低品位銅礦及尾礦綜合利用技術。(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 部、自然資源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強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加強廢銅加工配送能力,提高精細化處理及直接利用水平。支持建立大型廢銅回收基地和產業集 聚區,推進廢銅回收、拆解、加工、分類、配送一體化發展,推 動再生銅產業集約化、高值化發展。鼓勵礦銅冶煉企業建立廢銅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利用現有銅冶煉系統處理含銅再生資源。培 育一批符合規範條件、競爭力強的廢銅加工利用企業和利用含銅 再生資源的銅冶煉企業。(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動結構調整
4.促進銅冶煉有序發展。推動銅冶煉發展由產能規模擴張向 質量效益提升轉變,嚴格落實產業、環保、能效、安全等相關政策要求,新改擴建銅冶煉項目應對照《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杆水 平和基準水平(2023年版)》標杆水平實施,鼓勵新改擴建銅冶煉項目對照銅冶煉行業規範條件高水平建設,推動能效水平應提 盡提。落實污染物總量控制、區域削減、碳減排等要求。新建礦 銅冶煉項目原則上需配套相應比例的權益銅精礦產能。堅決淘汰落後工藝。(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 應急管理部、國務院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5.優化產業佈局。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 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統籌考慮資源、能源、環境、運輸等生產 要素,引导產能向具有资源能源优势及環境承载力的地区有序转移,推動低效產能退出,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不再新增銅冶煉 產能。鼓勵銅冶煉和化工、建材等產業耦合發展,實現副產硫等 就地轉化。支持培育銅精深加工產業先進製造業集群。(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态環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專欄1
集群建設重點方向 依托江西鷹潭銅基新材料、安徽銅陵先進結構材料(銅基新材料)、福建上杭綠色金銅新能源新材料、甘肅金昌銅鎳鈷新材料、湖北大冶下陸區電子電 路銅箔、浙江寧波-紹興高端新材料、山東聊城-东营銅基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区 的轉型提升,促進產業高端化、集群化發展。
6.培育優質企業。培育全球領軍大型銅企業集團,提升銅採選、冶煉環節集中度。支持龍頭企業在產業集群建設、轉型升級 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優化產業生態。圍繞新能源、電子信息等 關鍵領域需求,重點培育銅產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 打造一批具有國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國 家發展改革委、國务院國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7.完善創新體系。支持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開展 基礎理論研究、原創性技術研發和商業應用研究,研究建立銅領 域製造業創新中心。支持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發展。鼓勵銅產業集聚區採取多種形式建設銅基新材料中試平台,安全有 序推進新材料新工藝研發成果產業化。支持銅資源開發、生產應 用、測試評價等相關創新平台建設。重視科技人才培養與引進,培育一批產業工人、技術骨幹、創新團隊。(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8.加快關鍵技術攻關。支持複雜礦床及超深井礦山安全高效開採、超高海拔極寒地區大規模綠色低碳智能採選、低品位難選 礦高效選礦等礦山採選技術攻關。引導銅材生產企業聯合科研院 所、下游應用企業,開展高純無氧銅、高端壓延銅箔、高端引線框架材料等高性能銅合金材料製備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加快 研製新一代連鑄連軋精密銅管生產線、銅板帶坯U形連續擠壓在線展平裝備、壓延銅箔軋機、輥底式連續退火爐、帶材自動清 洗線、氣墊式退火爐等關鍵裝備。(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 息化部、國家礦山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產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
9.支持綠色化改造升級。加強銅冶煉行業大氣污染深度治 理,加快推進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業爐窯改用電能、天然氣等, 建設一批達到環保績效A級水平的標杆企業,鼓勵環保績效C 級企業加強治理、提高績效等級,到2025年底前大氣污染防治 重點區域的銅冶煉產能全部完成環保績效A級改造。加強銅冶煉領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無害化處理含砷冶煉渣、煙灰等固體廢 物,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和中低溫餘熱回收。引導企業和園區加 5 強環保績效管理,建設一批綠色礦山、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建設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公共服務平台,加快推廣一批節能低碳 技術。(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 環境部、國務院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2
綠色化技術重點方向 重點推廣低品位銅礦綠色循環生物提銅技術、綠色高效短流程大型浮選裝 備成套技術、銅锍連續吹煉技術、雙爐連續煉銅技術、陽極爐純氧燃燒技術、廢雜銅低碳處理技術等技術及設備。
10.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落實《原材料工業數字化 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工廠(礦 山)建設指南》《关于深入推进礦山智能化建设 促进礦山安全发 展的指導意見》,深入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全產業鏈的深度應用。推动铜礦山、冶煉、加工企業開展基礎網絡、基礎自動 化、管理信息化改造升級,加快實現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 能化。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智能礦山、工廠和典型應用場景,發揮先進典型帶動作用,加速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推廣 應用。面向關鍵設備故障解決、生產過程控制、安全環保智能管 理等場景,大力推動人工智能(AI)技术与铜行业的融合應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自然資源部、國務院 國資委、国家礦山安监局参加)
專欄3
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重點方向 針對銅礦企業,完善基礎網絡建設,建設資源數字化管理系統和綜合生產 管控平台,對礦用卡車、鑽機、鑿岩台車、鏟運機、浮選機等採選設備及其他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選礦生產系統智能化運行。針對銅冶煉廠,加快實施配料、熔煉、吹煉、精煉、電解等重點工序的自動化改造,實現數據實時監測感知和統一採集管理,完善自動控制、生產管理、設備管理、安環管理 等智能管理功能。針對銅加工廠,加快熔煉、鑄造、軋製、擠壓、退火、精整 等重點工序的自動化改造,實現生產實時監測感知和數據採集,構建集自動化、信息化和集中管理模式於一體的集控中心,實現生產運營集控、產線集控、公 輔集控。
(五)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11.加強國際投資合作。發揮銅冶煉工藝、技術、裝備、標準、服務等優勢,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強國際互利合作,融入全 球銅產業鏈供應鏈,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和水平。指導企業履行社 會責任,鼓勵企業在投資國開展公益活動、支持社區發展,營造良好社區關係。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鼓勵國外高端加工企業 在我國投資建廠,支持國內企業參與國際智能製造、新材料等科 技合作,加強研發、標準、人才培訓等交流合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 按職責分工負責)
12.提升對外貿易合作水平。鼓勵高端銅基新材料及製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出口。鼓勵銅冶煉企業與國外礦企簽訂長期採購協 議,加大粗銅、陽極銅等初級產品進口。落實再生銅原料進口政 策,鼓勵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優質再生銅原料進口。充分發揮期貨的價格發現作用,為企業風險管理提供保障。(商務部、國家 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中國證監會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 海關總署參加)
三、保障措施
13.加強組織領導。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本方案確定的各項任務,加強財稅、金融、投資、進出口等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 同配合,進一步釋放政策效應。重點省(區)要結合地方實際, 將本方案確定的主要目標、重点任务列入本地區相关产业规划和重大项目清单,明確責任主體、進度要求。统筹區域内资源开发、 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將資源開發項目審批、投產達產、保供穩 价等任务纳入本地區年度重点工作,實施台賬管理,定期檢查實施成效,紮實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各部門按職責分工 負責)
14.強化政策支持。統籌國家科技重大項目等現有資金渠道,推動銅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能力提升。深化產融合作,發揮國家 產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導金融機構精準有效支持符合行業規範、 自律公約等條件的銅產業重大項目建設和升級改造。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銅精礦加工貿易。落實好資源綜合利用等稅收政 策。加強相關國有企業考核引導,更多鼓勵資源開發、技術創新 和成果轉化。優化銅精礦檢驗監管模式,提高銅資源產品進口通關效率。(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營造良好環境。鼓勵相關行業組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 積極服務企業發展,開展質量提升、品牌建設、新技術新產品推廣等活動。密切跟踪產品價格、社會庫存、產能利用率、市場供 需等變化情況,發布行業景氣指數和運行報告,引導企業理性投資、科學決策。完善銅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加快科技成果向標準轉化。完善銅冶煉行業規範條件,打造一批行業標杆企業,引導 行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研究制定行業誠信白名單、銅材行業自 律公約等,強化行業自律,引導企业规范经营。(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本文編選自“工信部”官網,FOREXBNB編輯:陳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