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3年標誌著全球各大央行即將轉向放鬆貨幣政策的決定性轉折期,那麼2024年面臨的則是高度不確定性和漫長的反通膨“最後一英里”現實的衝擊。
回顧2024年,随着抗通胀斗争取得显著进展,除了一直與全球背道而馳的日本央行,大多數主要央行都謹慎地啟動了降息週期,然而,全球各地區不同的經濟狀況讓各大央行並未維持一致步伐,並且,恰逢大選的2024年,也令政策制定者面臨許多不確定性。
展望2025年,在全球各地區不同步的成長和包括川普的回歸、德法政壇動盪等風險背景下,預計經濟和政治將成為各大央行製定貨幣政策的主要考量因素。
歷史性緊縮壓制通膨 降息週期正式啟動
2024年上半年,為抑制通膨,全球主要央行在將利率上調至歷史高點後,一直保持“higher for longer”基調,將利率維持在限制性區間,以推動通膨持續向目標區間靠攏。但同時,經濟成長也受到了影響,能否實現“軟著陸”成為了大多數央行需要權衡的另一個因素。
下半年,隨著通膨和經濟成長的持續放緩,瑞士央行“帶頭”降息,為全球啟動寬鬆週期鋪路。
全球10大發達市場央行中,今年有7家下調了利率,只有澳洲和挪威仍維持利率不變。而日本則正處於升息模式。
然而,降息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軟著陸”沒能成為所有國家的主流敘事,並且,川普再度上台重新引發了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對通膨的擔憂,各國混亂的政治也影響經濟成長前景,全球寬鬆之路似乎又走到了分岔口。
以下是FOREXBNB整理的2024年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動向:
聯準會
2022和2023年,聯準會大舉升息以應對通膨飆升。而連續八次按兵不動後,今年9月終於迎來降息,宣布下調借貸成本50個基點,正式啟動了降息週期,隨後在過去兩次會議分別下調利率25個基點,2024年累計降息100個基點。
通膨逐漸放緩、就業市場降溫是聯準會啟動降息的理由,但9月這個節點還是要比年初市場預期的3月要遲不少,以聯準會的說法,原因是就業市場直到年中才顯示出降溫跡象。
今年前6個月,通膨壓力持續存在,且就業市場一直保持健康水平,新增就業人數僅4月低於20萬人,失業率也是直到5月才升至4%以上。這讓聯準會有了足夠的底氣,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5.25%至5.5%之間的歷史高點不變,以因應市場的任何突發情況。
但聯準會的措辭在7月開始發生了微妙變化。聯準會7月31日發表的貨幣政策聲明包含了對勞動市場和通膨描述的調整,暗示央行可能正在接近降息。聲明指出,通胀正逐步朝着聯準會2%的目標靠近,而實現價格穩定和最大就業的風險也更加平衡。主席鮑威爾也在隨後的記者會上提及了9月降息的時機問題。
隨著7月非農數據顯示就業市場進一步降溫,聯準會9月正式啟動降息週期。鮑威爾在記者會上也明確指出,此次降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穩定就業市場。
不過,儘管聯準會超預期降息50個基點,但鮑威爾強調,這並不意味著對經濟衰退的預期加劇。
截至年末,美國經濟成長率還在3%以上,通貨膨脹率也高於2%的目標水平,失業率仍然很低,股市和房價處於歷史高位。儘管聯準會已經下調利率100個基點,但相比起2023/23年以40年來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道升息,上一次升息與首次降息之間的間隔時間長達14個月——過去50年的平均間隔時間約為6個月,聯準會的立場並不鴿派。政策利率仍處於限制性區間,較所謂的中性利率仍有一段距離。
甚至在今年最後一次會議上,鮑威爾釋放了鷹派訊號,他表示,美国通胀虽显著降温,但最近的進展速度“令人沮喪”,“比我們預期的慢”。
根據CME的FedWatch工具,市場預期明年1月亮盤3月將維持利率不變,直到5月才重啟降息,概念也只有46.2%。
縮表方面,聯準會全年穩步推進,資產負債表規模已跌破7兆美元。
目前,市場更多的是關注聯準會何時結束縮表。儘管聯準會已經啟動了降息週期,但縮表尚未停止,這意味著聯準會仍未真正意義地進入寬鬆週期。
截至上週五,聯準會隔夜逆回購協議(ON RRP)餘額降至980億美元,為2021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低於2022年12月底的峰值2.4万億美元。同時,上週三,官員們將RRP協議工具利率相較於目標區間下限的水平下調了5個基點。
作為量化緊縮(QT)的一部分,聯準會現在已經從市場中抽走了2.1兆美元的流動性,而基本上所有的抽水都來自於ON RRP,而不是準備金。
目前準備金利率(IOR)為4.40%,準備金規模達到3.28兆美元,仍處於聯準會於2022年夏季啟動QT時的水平。就準備金而言,QT甚至還沒開始,在達到聯準會目標的“充足”水平之前可能仍有一段路要走。
在聯準會11月政策會議前,接受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調查的華爾街大行預計QT將在明年5月結束,屆時聯準會將維持其資產負債表在6.4兆美元左右。
歐洲央行
相比聯準會,歐洲央行的立場更加鴿派。去年,歐洲央行在應對不斷上升的通膨方面行動遲緩,而且可以說很晚才停止升息。但現在,歐洲央行似乎決心在政策上保持領先,盡快將利率恢復到中性水平。
在6月前,由於通膨仍高於目標水平,歐洲央行與聯準會一樣將利率維持在高點不變,但不同的是,歐元區經濟似乎已經承受不住緊縮政策的壓力。
事實上,受困貨幣政策緊縮、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歐元區經濟已經在2023年顯示出疲軟的跡象。儘管歐元區20國GDP增速在今年有所回升,但两大经济体法國和德國复苏依然乏力。其中,在經歷了五年的停滯之後,德國现在的经济规模比疫情前的增长趋势要小5%。
經濟成長乏力讓歐洲央行堅定了其寬鬆計劃。歐洲央行6月“搶跑”聯準會啟動降息,並在接下來的四次會議降息三次,總寬鬆幅度達到100個基點。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在12月利率決議後的記者會指出,歐元區經濟正失去動力,經濟成長風險偏於下行。
另一方面,德法兩大經濟體還接連陷入政治困境。12月,德國國會召開特別會議,表決對總理朔爾茨的信任動議,朔爾茨未能獲得半數以上議員支持,明年2月23日提前選舉已成定局。11月,朔爾茨解雇了他的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稱這位親商界的自民黨主席拒絕了暫停限制新借款的規定以幫助彌補明年預算缺口的提議,從而引發了這場政治危機。
法國方面,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一項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依照法國憲法,總理米歇爾·巴尼耶代表政府向總統遞交辭呈。這是1962年來法國政府首次被議會推翻。先前,巴尼耶試圖繞過議會,強行通過一項社會保障法案,這項舉措引發極右翼國民聯盟和左翼政黨聯盟的強烈反彈。兩派勢力分別對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並於12月4日表決通過,最終導致政府倒台。
就在法國總統馬克宏任命該國一年內第四任總理幾天后,法國央行下調了國內成長預期,稱政治動盪拖累了家庭與企業信心。
突如其來的政治動盪疊加經濟疲軟讓歐元跌至與美元平價的討論再度升溫,這也讓歐洲央行未來的貨幣政策路徑更加複雜化。
有分析稱,考慮到德國經濟疲弱、法國政壇動盪以及川普重返白宮可能帶來的貿易衝擊,預計在2025年中期前,歐洲央行將在每次議息會議上繼續降息。
英國央行
與美國、歐盟等經濟體相比,英國央行正非常緩慢地降息。最新公佈的預算和隨之而來的所有額外的政府支出都有望促進2025年的經濟成長。同時,英國通膨在近幾個月重新抬頭,服務業通膨一直居高不下。
英國央行今年8月降息25個基點後,直到11月才再次宣布降息25個基點,年內累計降息幅度僅有50個基點。
英國經濟成長同樣疲倦,在2023年末一度陷入技術性衰退,但今年第一、第二季 GDP 成長重現穩健復甦,讓英國央行在上半年能夠把重心放在抗通膨問題上。另一方面,時隔14年再次成為執政黨的工黨首份預算案再度激發通膨擔憂,
不過,在最近的利率會議上,政策制定者在是否需要降息以應對經濟放緩的問題上產生了更大分歧。
在12月會議上,貨幣政策委員會(MPC)以6比3的投票結果通過了利率決議,市場原本預期只會有一位委員支持降息25個基點。這顯示越來越多的央行官員不顧通膨持續存在的證據,支援立即降息。
最新的數據也顯示,英國經濟復甦再度陷入停滯。截至9月的三個月內,英國GDP保持不變,低於先前預測的成長0.1%。第二季的經濟成長也下修至 0.4%。
Ebury市場策略主管Matthew Ryan表示,英國央行官員在未來的利率路徑上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鴿派關注脆弱的英國經濟,而鷹派則傾向漸進的方式降息,原因是近期通膨上升。
日本央行
日本央行今年3月正式升息結束負利率時代,並在7月加息15個基點之後,在9月、10月亮盤12月連續三次按兵不動。
為了擺脫多年來的通貨緊縮,日本央行在3月前一直維持超寬鬆政策,但隨之而來的是日圓的持續貶值。
日圓持續貶值導致輸入型通膨風險進一步加劇,作為G10集團中唯一處於升息週期的央行,日本央行7月再度升息,但這意外引發了金融市場的動盪。由於日本央行升息和日圓升值,導致套利交易出現逆轉跡象,全球股市在8月初驚現“黑色星期一”。
當時,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動盪讓日本央行官員不得不改口轉變其鷹派立場。儘管日本股市已經收復了“黑色星期一”全部跌幅,但日本央行的一舉一動依舊牽動著全球投資者的神經。
在最近的12月利率會議前,市場也一度因官員言論和媒體報道對日本央行何時升息愈發感到困惑。
大和證券公司資深日本國債策略師Keiko Onogi表示,“我不知道日本央行想要做什麼——7月之後,我曾希望該行能改善與市場的溝通,但情況並沒有太多改變。在上任之初,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曾因其溝通方式清晰、井然有序,而廣受讚譽,這被外界視為其與前任行長黑田東彥的一大不同之處——黑田東彥常以出人意料的決定震撼全球市場。
不過,就當前的通膨水平、日圓和經濟情況而言,日本央行確實陷入了兩難境地。除此之外,日本國內政治議題和海外經濟與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影響央行的貨幣政策。
日本央行在12月會議上釋放了謹慎的訊號,上田一夫展示,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主要是基於對薪資趨勢、海外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下一屆美國政府政策的評估。
對於日本未來的經濟和通膨前景,央行的表態與先前類似,也沒有太多亮點。日本央行表示,經濟溫和復甦,但仍存在一些弱點;日本經濟和物價前景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在直至2026財年的3年預測期的後半段,通膨水準可能與日本央行的物價目標基本一致。
其他央行
在大多數已開發國家,同樣保持鷹派立場的還有澳洲聯邦儲備銀行,全年堅持不降息。但在最近,澳洲央行在通膨問題上的態度已經軟化,並注意到經濟成長意外放緩,原因是儘管最近一輪減稅措施出台,但高利率令家庭支出減少。目前,市場認為明年2月首降的可能性超出50%。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瑞士央行今年3月意外降息,成為自新冠疫情後首個下調利率的G10國家。瑞士央行今年一直走在貨幣寬鬆政策的前沿,在通膨持續回落的情況已將利率下調至0.5%,為2022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主要央行之外,瑞典、巴基斯坦、智利、菲律賓、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的官員今年都下調了利率。摩洛哥降低借貸成本,以鼓勵大規模投資,包括籌備共同舉辦2030年FIFA世界盃。
俄羅斯今年則選擇了“暴力”升息以應對高企的通膨和持續貶值的盧布,但在今年最後一次會議將利率維持在21%,出乎大多數分析師的意料,他們原本預計該國央行將升息以對抗持續的通膨。
縱觀2024年,全球央行合計升息30次,降息193次。
2025年展望:川普2.0來襲 逃不開的政治話題
隨著全球各大央行逐一開啟降息週期,放鬆政策無疑將在2025年繼續成為主旋律。然而,除了通膨和經濟問題之外,地緣政治,尤其是美國候任總統川普的潛在政策,已經成為了各大央行在製定政策貨幣時無法避免的話題。
川普已揚言要上台後實施激進的關稅計劃,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這可能導致全球通膨再次上升。
這種謹慎情緒在12月的政策會議上得到了充分體現。聯準會利率決議上,一名官員反對降息,另外,聯準會也上調了通膨預期並暗示明年降息幅度較小;英國央行出現三票支持降低借貸成本;在日本,一名官員提議升息,理由是物價上漲的風險越來越大,但被其他人投票否決,他們贊成等待有關工資和川普政策的更多信息。
在歐洲,儘管俄烏衝突有可能很快結束,但即便如此,該地區未來或將面臨俄羅斯的報復,一些官員擔心直接的軍事衝突遲早會發生,並擔心如果美國在川普領導下削弱北約內部的安全保障,歐洲將面臨風險。
儘管全球央行堅持貨幣政策決策的獨立性,但在利率高企的背景下,美元走強,以及川普可能徵收的關稅推高通膨,都有可能使全球政策放鬆的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聯準會:川普回歸
在12月的會議開始前,市場已經普遍認為聯準會將採取“鷹派”降息,預計2025年的政策寬鬆幅度將為政策制定者三個月前預測的100個基點的一半左右。但基于官员们最新的鷹派立场,目前市场定价預計美联储2025年只會降息一次。
市場預期改變的前景凸顯了川普在兌現關鍵競選承諾時可能面臨的一些挑戰,聯準會收緊政策可能會使房屋抵押貸款等重要消費者利率居高不下,但通膨放緩程度不如預期也會破壞聯準會降低物價的承諾。
鮑威爾在12月會後的記者會上透露,部分FOMC成員們已開始對川普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初步評估。試圖判斷川普計劃的關稅、減稅和限制移民可能會對政策產生何種影響。
“有些人確實採取了非常初步的步驟,並開始在這次會議上將對政策經濟影響的高度有條件的估計納入他們的預測中,”鮑威爾在談到對2025年經濟成長及通膨預期時表示。
鮑威爾也多次敦促謹慎對待進一步降息。
惠譽預計,關稅上調將對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韓國和德國等多國產生負面影響,全球影響可能在2026年更明顯。
惠譽表示:“關稅將推高美國的通膨,而事實證明,通膨仍很棘手。對移民的打擊可能會減少勞動力供應的成長,從而加劇通膨,我們已經上調了美國的通膨預期。儘管如此,我們仍預期聯準會明年將緩慢下修利率至中性水平,預計到2025年底將降息125個基點。但我們不再預期聯準會將在2026年進一步降息。”
雖然有部分市場人士懷疑這種擔憂是否被誇大了,尤其在對比了2018年川普1.0關稅對通膨的影響不大,但事實上,當時的物價預期得到了很好的錨定。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研究顯示應該謹慎看待這種類比。受關稅影響的產品確實出現了明顯更高的通膨:
歸根到底,決定聯準會貨幣政策的仍然是其追求最大化就業和價格穩定的雙重使命。根據最新的11月非農就業數據,新增就業人數大幅反彈程度強於市場預期,失業率如期走高至4.2%;聯準會最青睞的通膨指標——美國11月PCE物價指數出現意外降溫,儘管該指數仍高於聯準會2%的通膨目標,但已显著表明距离目标越来越近。
鮑威爾明確表示,基本前景是經濟將繼續表現良好,持續成長,失業率低,官員們預計通膨將緩慢下降。一旦通膨顯示出更多進展,利率將再次下降,“進一步調整目標區間的程度和時機”取決於“即將到來的數據、不斷變化的前景和風險平衡”。
最新的點陣圖顯示,聯準會預期2025年將降息兩次,每次25個基點,相比之下,9月預期為降息四次,每次25個基點;聯準會預期2026年將降息兩次,每次25個基點,與9月預期一致。
聯準會對川普新政府執政第一年的通膨預期從此前的2.1%躍升至目前的2.5%。預計直到2027年,通膨才會回到2%的目標水平,這意味著降息的速度會放緩,利率的終點也會略高,為3.1%,將在2027年達到,而9月預期的終端利率是2.9%。長期聯邦基金利率預期上升至3.0%。
貝萊德投資研究所所長Jean Boivin指出,聯準會給市場對2025年大幅降息的希望澆了一盆冷水。
他補充道,考慮到潛在的貿易關稅帶來的通膨再抬頭的風險,以及移民放緩對勞動市場帶來的壓力,預期2025年只會再降息兩次,現在看來是合理的。
摩根士丹利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T Gapen及其團隊發布最新報告表示,聯準會目前的鷹派前景與其預測基本一致——川普的貿易和移民政策可能使通膨保持堅挺,並推遲聯準會進一步降息的時間。
摩根士丹利補充道,聯準會降息前景取決於川普限制性政策未來的實施進展,但這些政策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可能落後,因此,雖然聯準會目前放鷹,但後續可能轉為放鴿。就像2018年,聯準會曾預測進一步升息,但在經濟活動放緩時最終選擇了降息。
高盛則認為,從長遠來看,川普的政策對經濟成長的負面影響可能會超過對通膨的短期衝擊,從而促使聯準會降息以支持勞動市場。
至於聯準會的降息路徑,高盛預計,2025年只會有兩次25基點的降息,但後續仍會繼續降息,直到利率在2026年底達到2.6%。
花旗美國首席經濟學家Andrew Hollenhorst認為,一旦就業市場出現疲軟跡象,聯準會的鷹派政策基調可能不會持久,反而會轉向鴿派。
該行指出:“未來幾個月,就業市場的持續疲軟可能會變得更加明顯,使聯準會的降息速度高於市場預期。我们预计鲍威尔和委员会在未來幾個月将大幅转向鸽派立场。”
歐洲央行:內憂外患
歐洲央行12月宣布了今年第四次降息,並下調了今明兩年的通膨預期。歐洲央行立场依然鸽派,明年將進一步降息,目前,货币市场已经完全定价歐洲央行2025年至少降息整整100個基點,達到自2023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儘管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對進一步降息一事含糊其辭,但她特意強調了會讓經濟成長下行的風險,包括歐洲與川普領導下美國的貿易關係可能趨緊帶來的風險。
全球金融服務公司Ebury市場策略主管Matthew Ryan表示,鮑威爾的言論對歐洲央行的影響可能“相對溫和,但不是零”,他補充道,歐洲央行更有可能受到川普政策的影響。
“美國和歐元區經濟進入明年的前景截然不同,” Ryan指出,歐元區經濟成長依然脆弱,容易受到嚴厲的貿易政策的影響。
由於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美國銀行和高盛等大行認為歐洲央行可能會進一步大幅降息。
美國銀行經濟學家Ruben Segura Cayuela認為,歐洲央行從鷹派立場轉變為鴿派立場是一個訊號,表明可能會進一步大幅降息。
他表示:“我們預計歐洲央行將在明年9月前連續降息至1.5%。”並補充道,這項預測是基於數據惡化和全球貿易緊張局勢風險升級的假設。
“鑑於貿易政策重新出現不確定性以及關稅的影響,降息週期加快的風險很重要。”
高盛經濟學家Sven Jari Stehn也強調了根據經濟前景加快降息步伐的可能性。
“鑑於我們對經濟成長放緩和核心通膨率逐漸降至2%的預測,我們預計明年1月將降息25個基點,3月可能降息50個基點。”
高盛預計,到2025年中期,連續降息將使存款利率降至1.75%,但Stehn指出,如果情況惡化,可能會“更快、更大幅度地降息”。
荷蘭銀行宏觀研究主管Bill Diviney預測,貿易關稅可能對歐元區造成反通膨衝擊,進一步將通膨拉低至歐洲央行2%的目標以下。
“我們預計歐洲央行將在明年的每場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除了4月暫停降息。最終,我們會看到歐洲央行將存款利率一路降到1%。”
除此之外,歐元區內部也有令人擔憂的地方,尤其是最近都出現政府垮台的德國和法國面臨的財政問題。貨幣和財政政策能否配合成為了另一個主要議題。
拉加德強化了兩者平衡的做法,表示貨幣政策決策仍然靈活,不會走上預先決定的道路。
她強調,該地區的重大經濟挑戰不能只靠貨幣政策來解決,並指出歐洲央行“不能成為歐洲經濟的萬能工具”。
Yardeni Research總經理、資深華爾街分析師Ed Yardeni也贊同這一觀點,呼籲歐盟在治理和經濟成長改革方面採取果斷行動。
不過,有分析人士對歐洲央行的鴿派立場持不同看法。他們表示,市場分歧的關鍵因素是拉加德對所謂的“中性利率”的評論,她指出政策制定者沒有討論這個問題。
市場押注到2025年底歐洲央行的關鍵利率將降至1.75%左右,這落在了拉加德週四指出的歐洲央行估計利率1.75%-2.5%的低端。
並且,荷蘭經紀商AFS Group研究主管Arne Petimezas表示,拉加德有關服務業通膨仍居高不下的言論,也讓她聽起來“相當鷹派”。
Ebury的Ryan表示,如果美元進一步走強,達到與歐元平價,歐洲央行也有可能放慢寬鬆步伐。“川普2.0的最大影響將是經濟成長放緩,”他補充道。
但總的來說,政策方向是明確的。在12月的貨幣政策聲明中,歐洲央行明顯放棄了“在必要的時間內保持足夠限制性”利率的承諾,顯示其立場明顯轉向較寬鬆的立場。
拉加德也明確表示了這一點。她在最近的演講中表示:“經過長時間的限制性政策,我們對經濟及時回歸(2%)目標的信心有所增強。”
“拉加德表現得非常鴿派,”丹麥銀行首席分析師Piet Christiansen表示,拉加德對通膨風險的評論目前是雙面的,勞動力需求減弱,經濟成長面臨下行風險。
英國央行:鷹鴿激戰
英國央行今年最後一次利率會議的分歧程度令市場感到意外,這似乎預示著,該央行對未來的政策路徑舉棋不定。
今年以來,英國央行一直保持著緩慢的降息步伐,在12月的會議上,支持維持利率不變的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一直強調前景的不確定性,行長貝利表示,英國央行需要堅持現有的“漸進方法”來降息。
英國央行表示:“預計近期整體通膨將持續小幅上升。”官方數據顯示,11月英國消費者物價通膨上升至2.6%,以微弱優勢成為G7國家中最高的,也略高於英國央行上月的預測。
同時,該央行也將2024年最後一個季度的成長預測從此前的0.3%下調至零。
儘管英國央行認為,財政大臣蕾切爾•里夫斯10月30日的預算將在短期內對經濟成長產生淨正面影響。
但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指出,就業稅上調的成本是會透過物價上漲轉嫁給消費者,還是會導致失業和薪資成長放緩,目前仍“特別不確定”。
另外,英國央行補充道,在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領導下,美國貿易政策的任何變化對英國的影響也很難預測。
貝利指出:“隨著經濟不確定性的增加,我們無法承諾明年何時降息或降息多少。”
因此,外界有觀點認為英國央行明年的降息步伐仍將緩慢,貨幣市場目前預估降息約50個基點。
畢馬威英國首席經濟學家Yael Selfin表示:“貨幣政策委員會明年放鬆利率的能力將受到具有挑戰性的通膨背景的限制。”
她補充道:“這將使英國央行相對於歐洲其他央行,尤其是歐洲央行,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在歐洲,經濟成長前景趨弱增加了降息的迫切性。”
Quilter Investors的投資策略師Lindsay James表示,聯準會的鷹派言論對英國央行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並指出會議過後市場幾乎沒有重新定價。
但她指出,美元走高可能令英鎊承壓,推高進口商品的通膨,最終減緩降息步伐。
“英鎊和歐元兌美元都可能進一步走弱,導致進口通膨上升,尤其是燃料通膨,食品通膨的影響較小。”這限制了降息的空間”。
不過,經濟學家的預期更為樂觀,預計英國央行明年將降息四次,理由是英國經濟的疲弱。該國經濟一度在9月亮盤10月出現萎縮,這是新冠疫情以來的首次連續萎縮,並且,第三季經濟成長也陷入了停滯,主要原因是新政府宣布對企業雇主增稅250億英鎊(310億美元)。
德意志銀行首席英國經濟學家Sanjay Raja表示,他預計英國央行將在明年2月降息25個基點,然後等到下半年再降息75個基點。
日本央行:異類到底
日本央行在12月的利率會議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25%不變,選擇花時間評估金融和外匯市場對日本經濟活動和物價的影響。
目前,擺在日本央行面前的問題是,要等到春季薪資談判結果出爐才選擇是否升息,還是阻止日圓繼續貶值提前升息。
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錶示:“即將上台的美國政府的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我們需要更仔細地審視其影響。”他還指出,川普的貿易和財政政策將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外匯策略師和日本企業都對川普政策可能對日本帶來的負面影響感到擔憂。
一項針對日本企業的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三的企業預計,川普將對它們的經營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外匯策略師指出,如果日本央行在明年3月或更晚之前維持利率不變,日圓進一步貶值的危險局面將出現。一些策略師表示,利差拉大可能還會讓日圓套利交易捲土重來,“黑色星期一”惡夢可能重現。
牛津經濟研究院日本經濟學主管Shigeto Nagai表示,聯準會在2025年降息問題上較為謹慎的立場,將加大美元進一步走強的風險。
他表示:“如果隨著金融市場對川普的政策有了清晰的認識,美元進一步走強,日圓疲軟可能在2025年重新成為日本央行利率決定的主要動力。”
“日圓貶值將在2025年繼續成為日本央行面臨的風險,因為它將擠壓實際收入,從而阻礙薪資驅動的通膨動態。”
除了美元的威脅外,日本央行的政策也面臨國內政治動盪的影響。
支持日本央行政策正常化的石破茂意外當選日本首相提振了日圓表現,但10月石破茂決定提前舉行大選導致他的政黨失去了多數席位。日本反對黨國民民主黨黨首一直反對央行升息,表示政策制定者在製定財政和貨幣政策時必須關注實際工資是否轉為正值。
事實上,今年3月春季薪資談判結果強勁正是日本央行結束負利率的先決條件。因此,薪資趨勢也將是升息與否的關鍵所在,這將決定通膨是否可持續。
在日本,始於每年春季的勞資談判已成為觀察日本經濟趨勢的重要變數之一,對日本全年的薪資漲幅有著“風向標”的指引作用。
上田一夫展示,貨幣政策取決於經濟和通膨。如果經濟展望實現,將會加息。他表示,近期經濟數據與展望大致相符,將在檢查數據後決定調整時機,需要關注春季工資談判的勢頭。
截至12月2日的2024年冬季獎金調查顯示,由於半導體等製造業持續復甦,日本企業發給員工獎金的力道也加強。具體數據顯示,每人平均獎金發放額(加權平均)達到約93.68萬元,年比增加3.49%,連續兩年創歷史新高。
當前日本企業的冬季獎金發放額連續四年增加,創1975年有調查以來最高,今年的增幅較去年冬季增1.08個百分點。此次統計497家企業中,217家(約43.66%)將在明年的春季勞資談判中確定冬季獎金發放額。
不過,佔日本經濟“半壁江山”的中小企業能否跟上大企業的加薪步伐是明年春季薪資談判的一個不確定因素。
雖然大企業已經發出訊號,準備繼續提高薪資以吸引人才,但小企業能否效法仍存在不確定性,因為許多小型企業缺乏其大型競爭對手所享有的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優勢。
根據日本財務省上週發布的7月至9月企業調查的估計,中小企業已經將約70%的利潤用於工資成本,遠高於大企業的約40%。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68%的中小企業今年提高了薪資,但大多數企業這樣做是出於必要——例如留住工人——而不是反映收入的提高。
日本商工會議所(JCCI)的調查也顯示,許多中小企業表示,與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相比,勞動成本更難轉嫁。
穆迪分析師Stefan Angrick表示,雖然日本央行早些時候沒有採取行動,但它似乎決心進一步收緊政策。最新的經濟數據讓日本央行的選擇有限:日本經濟的強勁程度不足以讓央行大幅升息,但現狀可能導致日圓進一步貶值和通膨加劇。
穆迪分析預計,日本央行在2025年還會有兩次升息。如果薪資和經濟成長優於預期、日圓再度走軟或海外央行升息等,日本央行可能會加強緊縮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