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長江現貨1#銻的均價達到了240000元/噸,相較於前一天大幅上漲了10000元/噸,單日漲幅超過了4.3%。繼緬甸供應中斷、歐洲庫存接近耗盡之後,又發生了一起“黑天鵝”事件,導致銻產業鏈陷入了“價格失控-資本逼空-政策干預”的惡性循環。目前市場已經超越了傳統的供需分析框架,地緣政治、新能源革命和金融槓桿的共振效應成爲了主導價格走勢的關鍵因素。

緬甸的復產情況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緊張

由於佤邦礦區雨季提前到來引發的山體滑坡,導致運輸通道修復工作推遲至6月中旬。緬甸的供應中斷使得中國銻精礦的進口量同比大幅下降了45%,雲南冶煉廠的原料庫存降至僅1-2天的使用量,部分企業不得不全面停產等待原料。國際銻業協會(ITA)將第二季度全球供應缺口的預警上調至月均12000噸,是年初的兩倍。

俄羅斯的出口管制升級對歐洲造成了衝擊

在歐盟對俄製裁加強後,鹿特丹倉庫的銻錠庫存僅剩1.5天的使用量,歐洲現貨報價飆升至45萬元/噸(摺合人民幣),與中國離岸價(FOB 40萬元/噸)之間形成了5萬元/噸的价差,跨境套利資金的加速流入進一步推高了國內的溢價。

國內環保督察限制了產能

由於中央環保督察組的進駐,湖南、廣西的主要產區在選礦環節的廢水處理成本大幅增加,產能利用率降至55%以下。儘管錫礦山銻業在第一季度實現了350%的利潤增長,但其邊深部資源開發項目要到2026年才能增加產量,短期內無法緩解供應危機。

光伏企業“恐慌性鎖單”

隆基、通威等龍頭企業緊急簽訂了第二季度的長期協議,鎖定了月均2000噸的銻澄清劑用量,價格接受上限提高至25萬元/噸。行業測算顯示,2025年光伏領域在全球銻消費中的比例已突破55%,成爲推動價格失控的核心因素。

軍工訂單“託底式搶購”

北約成員國啓動了新一輪的戰略儲備計劃,以24萬-25萬元/噸的高價購買中國銻錠,佔當前出口總量的50%。湖南黃金(002155.SZ)的軍工訂單利潤貢獻佔比飆升至40%,其自產銻礦產能達到2萬吨/年,成爲資本市場的焦點。

鈉電池產能“超預期放量”

比亞迪鈉電池生產線滿產後,負極銻基材料的月採購量突破了1200噸;寧德時代與華錫集團(600301.SH)簽訂了8000噸/年的長期協議,現貨市場的流通量進一步減少。華錫有色通過收購控制了銅坑礦資源,第二季度業績預期增長50%,市值單日大幅上漲7.2%。

國家儲備釋放“杯水車薪”

4月第二輪3000噸商業收儲啓動,但在首批5000噸儲備釋放後,社會庫存反而增加了15%,貿易商“左手拋儲、右手囤貨”的行爲加劇了市場的扭曲。政策效力逐漸減弱,市場預期南非礦談判破裂和緬甸復產延期。

龍頭股“逆週期吸金”

銻礦概念股成爲避險資金的避風港:湖南黃金主力淨流入5.2億元,換手率8.3%;華鈺礦業(601020.SH)海外資源估值重估,機構目標價上調30%。錫礦山銻業第一季度經營性利潤增長350%,自動化銻白生產線的投產推動了毛利率的提升。

核心矛盾:

上行驅動:緬甸復產推遲至7月、歐盟對俄製裁豁免落空、光伏Q2訂單集中交付;

下行風險:南非礦談判取得突破、鈰鋯複合物替代率超預期、國家拋儲規模翻倍。

價格預判:

短期:資本逼空未止,銻價可能試探25萬元/噸,若緬甸斷供持續,月底可能衝擊30萬元/噸;

中期:光伏需求韌性(2025年全球裝機預期550GW)與軍工備庫將支撐價格中樞上移,但需警惕高價觸發下游技術替代(如鈰鋯複合物可分流15%需求)。

來源:礦權資源網,原文標題:《銻價暴力拉昇,供應端“系統性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