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起始阶段,中国锂电池设备行业迎来了一股强劲的订单热潮,众多企业纷纷获得国内外客户的订单,这标志着行业景气度触底反弹,新一轮增长周期已经悄然开启。


根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份以来,先导智能(300450.SZ)、利元亨(688499.SH)、逸飞激光(688646.SH)、赢合科技(300457.SZ)、誉辰智能(688638.SH)等领军企业纷纷发布喜讯,订单类型覆盖涂布、滚分、切叠、组装、化成分容、后段整线等锂电池生产的关键环节,客户范围涵盖欧洲顶尖锂电池厂商、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国内头部电池企业以及储能、AI算力等新兴产业巨头。


仔细分析这批“开门红”订单,共性特征明显:


首先,“出海”势头强劲。先导智能、利元亨、赢合科技等在欧洲市场取得重大突破,客户包括欧洲顶尖锂电池客户和知名汽车品牌,证明中国锂电池设备企业已具备国际一流竞争力,并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产业链。


其次,“头部”效应凸显。订单客户均为行业头部企业或细分领域龙头,如“全球锂电池领域头部客户”、“欧洲某行业顶尖锂电池客户”、“国内头部电池客户”等。头部客户扩产意愿是行业风向标,其大规模采购为设备商带来规模和示范效应。


再次,“整线”方案成主流。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均强调提供“整线解决方案”或“全流程核心设备支持”,表明锂电池设备正从单一设备供应向一体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为客户提供更高效、集成的生产线建设服务。


最后,“技术”迭代提速。逸飞激光新一代圆柱电池高速智能装配线正式下线,并批量交付46系大圆柱全极耳电池装配线,表明大圆柱电池技术持续演进,对设备精度、效率、柔性提出更高要求,驱动设备商加速创新升级。


与此同时,订单也呈现分化趋势,预示行业深层变革:


应用场景多元化。利元亨中标AI算力服务器新基地智能工厂建设项目,表明锂电池设备应用领域从动力电池拓展至储能、AI算力等新兴产业,打开增长空间。


客户结构多样化。除传统电池企业,整车厂、储能、AI算力企业等新玩家加速入场,成市场重要增量,对设备定制化、柔性化及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价值链高端化。储能电芯、大圆柱电池等对设备性能精度要求更高,后段检测设备价值量提升,非标定制增加,推动设备价值链向高端延伸,为设备商带来更大盈利空间。


此轮订单“狂飙”并非简单的周期反弹,而是多重因素共振所致。


2022年以来,锂电池产业结构调整,新增产能放缓,设备需求与价格承压。然而202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迎来复苏周期。


国内市场,生产线改造升级需求释放,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企业积极扩产,叠加大圆柱、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工程化验证进一步深入,驱动设备更新换代。


值得注意的是,先发卡位固态电池、大圆柱电池设备的企业,因设备开发高度依赖电池制造商技术输入与反馈,竞争优势将更明显。


海外市场,能源转型政策驱动及储能市场爆发,推动动力电池需求复苏和储能装机需求井喷。海外电池厂商重启扩产,对锂电池设备需求增速超国内。2024下半年海外项目定标高峰,促成2025年进入订单批量交付阶段。


新入局者及整车厂加速布局电池产业,亦带动整线设备采购需求。非标定制及更高要求的储能电芯,均将有效提升设备价值量。展望2025年,锂电池设备行业有望走出低谷,重回上升通道。


本文转载自“高工锂电”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蒋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