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元主導地位遭遇的挑戰不斷增加,今年3月,中國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的比例達到了歷史最高點,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宣佈將推動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
依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週二發佈的數據,3月份中國個人和企業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的比例爲54.3%,交易總額爲7249億美元。
與此同時,美元的使用比例有所下降,3月份中國個人和企業使用美元進行的國際結算比例爲41.4%,較2018年的70%以上有所減少。
在人民幣在中國的使用率持續攀升的同時,美元在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因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而逐漸減弱。
分析認爲,從長遠來看,人民幣的使用率可能會繼續上升,3月份人民幣使用量的激增部分原因是投資者購買香港股票,因爲當前港股的估值相較於A股更具吸引力。
本週一,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發佈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其中強調了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重要性。該方案旨在提升人民幣跨境使用的便利性和效率,鼓勵銀行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優化單據審覈流程,加強數據共享,提高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使用人民幣進行投融資、項目建設和採購、收益回收等環節的體驗。
週三下午,中國人民銀行舉行了新聞發佈會,介紹了相關計劃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表示:
《行動方案》的核心要點有兩個:一是強調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二是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務的便利化。以這兩個方面爲出發點和落腳點,《行動方案》旨在更好地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支持各類主體更安全、便捷、高效地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方案從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優化匯率避險服務、強化融資服務、加強保險保障、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等五個方面提出了18條重點措施,對上海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的行動方案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提升跨境結算效率,便利企業全球資金管理;二是完善匯率避險服務,提高在全球金融背景下的外匯風險管理和應對能力;三是強化融資服務,助力企業全球投融資,拓展境內外雙向融資渠道;四是加強保險保障,提升在全球經營背景下的風險管理水平,提升出口信用保險保單服務能級;五是完善綜合金融服務,提升全球配置能力,提升全球資產管理便利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