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似乎一下子出現了很多問題,德國三黨聯合政府一夕之間瀕臨垮台,多重跡象顯示德國經濟停滯不前,而德國多年以來引以為傲的高端製造業面臨亞洲需求持續疲軟,更重要的是可能很快就將面臨重返白宮的唐納德·川普史無前例貿易關稅的重大打擊。

經過多年來政府的自我約束,要求德國放寬財政限制的機構呼聲越來越刺耳,而債券市場似乎為德國政府準備好了高達4000億歐元債券發行規模的資金儲備。

但相較於其他歐盟成員國,以及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德國一如既往地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政府的財政帳戶堅如磐石,這是數十年來艱難預算決策的最強大成果之一,這反過來又引發了政界以及經濟學人士的火熱議論,他們認為現在是稍微揮霍一下的時候了。

一些專注於債券市場的機構投資者認為,將於明年2月匆忙舉行的選舉可能產生的新政府班子應該敞開大門,大舉發行數千億歐元的債券,以比近年來大得多的力度實施寬鬆財政政策,為新一波投資浪潮提供資金支持,最終以徹底改革德國經濟。

先鋒集團、蘇黎世保險以及皇家倫敦資產管理等歐洲頂級機構表示,由於多年來堅定實行的“自律財政措施”使該國在市場上贏得了足夠紮實的高評級政府信譽——這與世界大部分地區的投資機構們對本國近年來不斷飆升的政府債務負擔的擔憂與疑慮形成鮮明對比,例如日本、美國以及法國、義大利,其中日本政府債務佔GDP比重高達驚人的250%。這也意味著,全球頂級機構投資者將毫不猶豫地搶購這些由高信譽德國政府所發行的額外政府債券。

德國經濟來到懸崖邊!要求政府“寬財政”的呼聲愈發強烈 - 圖片1

德國借貸成本仍然非常低——收益率較低反映了該國的財政紀律嚴明

“我認為沒有必要非得一次大爆發,”來自蘇黎世保險的首席市場策略師蓋伊•米勒表示,“但如果這些支出用得非常有效率,而且確實能促進德國經濟實現更高速成長,那麼我認為投資者準備好支持這種做法。”

米勒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債券市場將輕鬆消化相當於至少5%德國國內產出(大約2200億歐元,合2290億美元)的額外政府債務。來自全球頂級資管巨頭先鋒集團的國際利率主管阿萊斯·庫特尼表示,柏林方面可能將在未來十年內額外發行高達4000億歐元的政府债券来推动经济步入“至暗時刻”的德國恢復成長曲線。

如果政府順利推動額外的政府借貸,投資機構將逐漸達成共識,即原先保障德國低債務負擔的機制將需要大幅改變。

在德國,所謂的“債務煞車機制”在15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後被寫入憲法,旨在控制政府的整體借貸規模。即便在本月初德國政府幾乎垮台之前,該機制就已經成為政治上的“避雷針”。據了解,在2022年-2023年期間德國工廠因缺乏廉價的俄羅斯管道天然氣而苦苦掙扎之時,以及自2021年以來,在德國总理奥拉夫·肖爾茨的任期內,資本外流已接近2600億歐元之際,該機制越來越被視為“阻礙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

同時,德國財政規則使德國政府的整體債務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常年保持在60%左右,約為另一歐盟核心成員國法國所面臨同等級政府負擔的一半。現在,機構投資人普遍表示,是時候利用這相對安全的發債位置,加大德國政府借貸規模來提振經濟成長。

德國經濟來到懸崖邊!要求政府“寬財政”的呼聲愈發強烈 - 圖片2

德國債務狀況對比——該國的債務規模佔國內產出比遠低於法國等許多已開發國家

隨著俄烏衝突短期內似乎愈演愈烈,以及下一任美國總統川普總統任內美國軍事支持減少的前景日益逼近,歐洲國家要求增加國防開支的呼聲(往往針對德國)正變得越來越強烈。曾高呼“不惜一切代價拯救歐元”的歐洲央行前行長馬裡奧·德拉吉表示,如果歐盟想要與中國和美國進行長期競爭,每年需要額外投資8000億歐元。

來自M&G的全球宏觀債券策略聯席主管羅布•伯羅斯表示,德國完全有能力輕鬆增加約2200億歐元的額外政府支出。他表示,這可能會“引發一些關注”,但可能不會“显著推高德国利率”。

有跡象表明,德國債券的供應量潛在增加的部分已經逐漸體現在價格定價上。目前,德國公債相對於同期限利率掉期的價格(即掉期利差)是有史以來最便宜的水平。

同時,面對川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可能向歐洲國家徵收“史無前例​​的貿易關稅”,歐洲央行可能進一步降息以支持歐元區經濟,這可能將有助於抵消借貸成本相關的壓力。歐洲貨幣市場,預計到明年年底歐洲央行將降息約150個基點

“以歷史標準來看,德國國內的利率水準仍然很低,因此適當提高債務水準是可以承受的,”來自M&G的巴羅斯表示。

然後,可能就是至關重要的“政治因素”。

雖然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總理候選人弗里德里希·梅爾茨表示,他願意改革“債務煞車”機制,但任何改變都必須得到德國議會約三分之二的支持。

然而,對任何一位德國領導人來說,德國政治版圖似乎難以駕馭,因為基於聯合政黨的德國政府模式,意味著極左派和極右翼政黨在選舉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以至於如果沒有其中一方加入新組成的聯合政府,就無法獲得必要的“多數席次”。

據了解,在8月的上一次民調中,略微過半的德國公眾支持繼續實施“緊縮性質的貨幣政策”,因為大多數選民仍記得一個世紀前惡性通貨膨脹對德國經濟造成的歷史性破壞程度。

儘管如此,有分析師仍認為德國政府放寬規則不太可能引發所謂的“支出狂潮”,來自MFS投資管理公司的分析師安納利薩·皮亞扎表示。她預測,債券市場會認為相當於GDP 1.5%的政府公債發行規模增加將是“健康的”。

國際三大信用評級之一的惠譽評級分析師團隊則認為,改革可以釋放投資,抵銷競爭力大幅下降所帶來的相關威脅,並可能避免該公司採取“負面評等行動”來衡量德國政府償債能力。目前,德國政府被國際三大評等機構評為AAA級,這是它們所能給出的“最高信用评級”。

從更廣泛的金融市場角度來看,如果德國這一歐洲最大規模的經濟體能夠大幅放鬆財政緊縮,整個歐洲大陸將受益。

來自皇家倫敦資產管理公司的資深基金經理人加雷思•希爾表示:“他們有理由這麼做。如果他們不這麼做,而經濟狀況惡化,那可能會導致更廣泛的、可能是整個歐洲的經濟衰退,最終可能造成更大規模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