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氫熱潮:全球能源巨頭紛紛佈局
天然氫,也稱爲白色氫、黃金氫或地質氫,是一种存在于地表以下的天然氫气资源。因其燃燒時僅產生水且不含碳元素,被認爲可能重塑全球能源格局。近期,從礦業巨頭到能源巨頭,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投身于天然氫的热潮之中,引發市場熱議。
過去一年間,包括力拓、Fortescue、俄羅斯國有能源巨擘Gazprom、英國石油巨頭BP旗下風投部門,以及比爾·蓋茨的清潔技術投資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等重量級投資者紛紛加入這一新興領域。
全球勘探動態
根據Rystad Energy諮詢公司發佈的研究,全球多個國家正在開展天然氫勘探工作,其中加拿大和美國在去年項目數量上處於領先地位。分析師預計未來一年將是關鍵轉折點,業界希望勘探活動能儘快定位這種難以捉摸的氣體。
國家 | 項目數量 |
---|---|
加拿大 | 領先 |
美國 | 領先 |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看好天然氫的清潔能源潛力。批評者指出其存在環境隱患和運輸挑戰。國際能源署警告稱,這種資源可能“過於分散而難以實現經濟可行的規模化開採”。
投資與展望
Rystad Energy氫能研究主管Minh Khoi Le表示,難以預測2025年天然氫能否兌現其承諾。儘管過去12個月未有重大突破,但投資者興趣回升可能加速取得實質性成果。
澳大利亞HyTerra公司去年8月獲得Fortescue公司2190萬美元投資,用於全面資助擴展勘探項目。Fortescue發言人承認需進一步評估天然氫的排放特性,但稱這項技術爲加速工業脫碳提供了"充滿希望的機會"。
今年初,BP風投領投了英國天然氫勘探初創企業Snowfox Discovery的A輪融資;法國初創公司Mantle8近期則獲得包括比爾·蓋茨創立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在內的340萬歐元種子資金。
Mantle8公司幕僚長Aurian Durbuis指出,從風投角度看行業動能正在積聚。這家位於阿爾卑斯山麓格勒諾布爾的企業,目標是在2030年前發現1000萬噸天然氫儲量以支持歐盟能源目標。
天然氫的未來挑戰
致力於以科學視角評估氫能作用的"氫能科學聯盟"指出,天然氫勘探仍處於"萌芽階段",即使發現大規模高純度氫礦,實現工業化生產也可能需要數十年時間。
該聯盟警告,追逐天然氫可能分散對當前工業脫碳所需的可再生氫的關注。正如地質學家Arnout Everts所言:“參照美國頁岩氣發展歷程,即便取得重大發現,產業化之路仍需數十年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