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可能進一步降息以應對通脹風險
歐洲央行管委、法國央行行長弗朗索瓦·維勒魯瓦·德加洛近日表示,鑑於當前不存在通脹風險,歐洲央行今年可能會進一步下調利率。他指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歐元區物價的影響尚不明朗,但總體而言,關稅政策有可能拉低歐元區物價水平。
維勒魯瓦在大西洋理事會發表演講時稱:“目前歐洲不存在通脹風險。就將通脹率拉回2%的目標而言,我們現在幾乎可以說‘任務完成’了。工資增長顯著放緩就是又一佐證。”他還補充道:“因此,與美聯儲或英國央行相比,歐洲央行更早、更快地開啓降息進程,且今年很可能進一步降息,這既合理又恰當。”
上週,由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或將阻礙該地區經濟復甦,歐洲央行自6月以來第七次下調借貸成本。維勒魯瓦當時對這一決定表示歡迎,稱其爲他所倡導的“靈活實用主義”的體現——依據最新數據迅速採取行動。
儘管如此,他也指出,雖然降息能在短期內刺激經濟活動,但歐洲仍需致力於克服制約經濟強勁增長的結構性障礙,例如加強各經濟體之間的融合。
他的這番言論與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的觀點相呼應。拉加德週三早些時候曾表示,貿易緊張局勢對物價的影響十分不明朗,但總體而言,其帶來的通脹放緩可能會超過通脹效應。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萊恩在華盛頓的另一場活動中也表現出信心滿滿。他表示,“近期數據讓人安心不少”,通脹率應會穩定在2%的目標附近。他以工資增長爲例,稱其“與我們的預期相符”。
不過,近期發生的一系列衝擊仍意味着歐洲央行已進入“換擋期”,這意味着該行必須靈活應對貿易、金融市場波動以及歐洲財政政策等方面的新變化。
然而,一些在華盛頓參會的歐洲政策制定者態度更爲謹慎。荷蘭央行行長克拉斯·諾特表示,關稅的影響以及德國增加開支的效果都不太明確,目前並沒有必要通過降息至寬鬆水平來刺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