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巨頭財報季前股價波動加劇,期權交易員尋求保護措施

隨着財報季的開啓,期權交易員正警惕美國科技巨頭股價可能面臨的更大波動。這場股市暴跌至今未見緩和跡象,進一步證實了“逢低買入”策略正在失效。

今年,包括英偉達(NVDA.US)、特斯拉(TSLA.US)、蘋果(AAPL.US)在內的美股“七巨頭”股價遭遇重創。期權交易員越來越多地尋求防範進一步下跌的保護措施。一個顯著指標是看漲期權與看跌期權的比率,該比率目前徘徊在2023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附近。

期權經紀商TastyTrade的首席執行官JJ Kinahan表示,這輪拋售“可能比人們預想的更爲持久。投資者都在防範市場持續下行的風險”。

這種防禦性期權押注反映出,從全球貿易體系重構到過高股票估值等各類擔憂,已徹底擊碎投資者在兩年牛市後形成的樂觀情緒。標普500指數較2月高點下跌16%,追蹤“七巨頭”的指數跌幅近30%。

財報季增添新變數

財報季爲市場增添了新的變數。雖然關稅對一季度業績影響有限,但投資者擔憂企業高管可能發佈悲觀展望。即便這些公司坐擁鉅額資產負債表和行業支配地位,也未必能免受全球貿易動盪衝擊。特斯拉將於美東時間週二盤後公佈財報,打響“七巨頭”業績披露第一槍。

估值回落

股市暴跌使“七巨頭”估值普遍回落。目前市盈率爲22倍,低於28倍的長期均值。部分公司估值回調更爲明顯,比如芯片製造商英偉達的股價已跌至人工智能時代的最低估值水平。

但如此折扣迄今仍未吸引大量抄底資金,凸顯出關稅等問題對科技巨頭乃至整個美股市場的衝擊。例如,美國政府上週禁止英偉達向中國銷售H20芯片。

可以肯定的是,該期權比率過去曾呈現逆向指標特徵。上次比率低於當前水平是在2023年11月初,當時股市正經歷疫情爆發以來最長的月度連跌,隨後標普500指數卻開啓新一輪暴漲。

然而,當對關稅削弱美國優勢的擔憂同時衝擊國債、美元和股市時,此刻重倉超大市值股票需要莫大勇氣。

Piper Sandler期權業務主管Daniel Kirsch表示:“國債遭拋售、股票被減持、貨幣走弱,這些信號都在說明同一個問題:投資者正在撤離美國市場。當三重拋售同時發生,這絕不是什麼好兆頭。”

指數/公司 當前市盈率 長期均值市盈率
“七巨頭” 22倍 2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