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逆勢上漲,與科技股關聯性減弱
近期金融市場動盪中,比特幣表現出與傳統風險資產不同的走勢。在納斯達克100指數連續兩日重挫的背景下,比特幣逆勢上漲約1%,報價約83,300美元。
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比特幣與納斯達克100指數保持高度正相關,通常與科技股同步漲跌。然而,截至本週五,比特幣價格逆勢上漲約1%,報83,300美元左右;與此同時,納指100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大幅下跌,市場情緒因特朗普政府宣佈的新一輪貿易關稅而持續低迷。
SignalPlus的合夥人兼首席財務官Augustine Fan指出:“特朗普此輪激進的貿易舉措,加速了市場對比特幣在投資組合中長期價值的重新評估,全球秩序正在重設,這對美國作爲全球資本中心的中期地位構成衝擊。”
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其初衷是爲逃離傳統金融體系、提供一種不受政府和央行操控的替代性貨幣。因此,許多支持者始終認爲比特幣具備“價值儲藏”功能,是數字時代的“黃金”。
不過,在過去幾年中,比特幣的實際交易行爲更像是一種高波動、高風險資產,其價格與美股走勢緊密相連。即便如此,當前比特幣與科技股走勢分化的現象,仍引發市場對其避險潛力的重新關注。
與納指100成分股中的大型跨國企業不同,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並不屬於“貿易商品”,不受國際關稅影響。這一結構性優勢,令它在全球貿易戰升溫的背景下,得以短暫脫離傳統風險資產的下行壓力。
Abra場外期權交易主管Bohan Jiang表示:“比特幣並不在這場全球貿易戰的火力範圍內,加之當前美國政策實際推動的‘去美元化’,我認爲,加密資產領域的波動性可能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相對抑制,甚至低於其他傳統資產。”
如果全球地緣政治持續動盪、貿易保護主義回潮,同時美元霸權地位受到挑戰,那麼作爲去中心化、非主權資產的比特幣,其在全球投資組合中的角色有望獲得重新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