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IDC中國的資深分析師楊雯指出,微信的AI搜索功能實際上是一場關於“用戶時間爭奪”和“生態控制權”的戰爭。其成功將依賴於技術更新的速度、生態系統的協同效率以及用戶信任的建立。對於整個行業來說,AI搜索的競爭已經從單一的技術競爭轉變為“生態+場景+合規”的綜合競爭。在未來的一年裡,具備全面技術能力的平台將主導AI搜索市場,而單一技術供應商可能會面臨被整合的風險。

2025年2月16日,微信宣布開始對AI搜索功能進行灰度測試,並接入DeepSeek,這標誌著其在“超級應用生態”中嵌入生成式AI能力的戰略升級。作為月活躍用戶超過13億的國民級應用,微信的這一行動不僅是對用戶搜索需求場景化的回應,也是其在AI應用競爭中搶占入口級地位的關鍵步驟,更是AI搜索行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目前,根據公開信息,中國搜尋引擎用戶規模已經超過8.7億,佔網民總數的79%。在這樣的背景下,AI搜尋和AI原生搜尋正在逐步改變傳統搜尋的用戶搜尋習慣。從技術層面來看,傳統搜尋引擎主要依賴關鍵詞匹配和排序算法,提供的是基於信息檢索的服務;而AI搜尋則專注於理解用戶的意圖,提供場景化、動態化和個性化的服務。微軟將ChatGPT整合到必應中,百度推出“AI搜尋助手”,都是順應這一趨勢的積極行動。此外,AI原生搜尋也開始逐漸進入用戶視野,以perplexity、秘塔AI搜尋、天工等為代表,它們從底層架構設計之初就深度融入AI理念,不依赖传统搜尋模式,独立构建智能搜尋体系,旨在精准直擊用戶需求核心,進一步優化信息獲取路徑,为搜尋引擎行业开辟新的发展方向。

IDC認為,微信接入DeepSeek背後有著深層的戰略意圖。隨著短視頻平台搜索功能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微信面臨用戶留存的壓力,通過AI搜索可以增強用戶粘性,防止流量外溢。商業化變現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AI搜索有望打通廣告、本地生活服務與電商鏈路,品牌可以通過自然语言广告直接接触用户,縮短轉化路徑,挖掘更多的商業價值。在生成式AI時代,應用層面臨技術主權的爭奪,微信選擇與DeepSeek合作,可能是快速試錯和降低成本的策略,但從長遠來看,也存在對第三方技術的依賴風險。

從市場格局來看,AI搜索領域正處於新舊勢力博弈的關鍵時期。頭部玩家如百度、微軟等憑藉技術迭代和原有客戶群體建立起優勢,新興勢力則通過垂直場景逐步滲透。微信的加入,憑藉其龐大的生態系統和海量內容,為AI搜索提供了豐富的結構化數據源,減少了信息孤島效應。但同時,微信也面臨跨場景數據融合的隱私合規問題以及用戶對“過度侵入式服務”的潛在抵觸。

總體而言,這一事件對AI搜索市場的影響分為短期和長期。短期內,將加速行業生態的重組。微信的加入將促使競爭對手加快AI搜索的開放生態建設,希望能夠吸引開發者豐富搜索場景。在這一沖擊下,中小型創企也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需要盡快找到細分領域的生態站位,構建自身的競爭壁壘。

從長遠來看,AI搜索將迎來“場景革命”。搜索將從單一的文本框輸入,融入語音、圖像乃至多模態交互,成為智能設備的“核心中樞”。同時,從通用搜索向垂直搜索發展,各領域的專業化搜索需求將催生定制化模型,數據質量與領域知識庫將成為競爭的關鍵。隨著更多用戶接觸到AI應用,大家對數據安全的敏感度也會上升,如何在個性化推薦與隱私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廠商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