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2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其他7個部門發布了《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促進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減少低效重複建設,提高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激發新型儲能市場的潛力。《方案》設定目標,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製造業將在全球競爭中佔據優勢,優勢企業隊伍將進一步擴大。萬聯證券分析指出,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新型儲能作為可再生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裝機量快速增長。我國在儲能技術方面具有技術和成本優勢,預計海外市場滲透率將提高,建議關注在海外市場渠道佈局完善、市場佔有率領先的龍頭企業。

具體而言,《方案》提出,產業體係將加速完善,新型儲能製造業的規模將與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3至5家生態主導型企業。产品性能将显著提升,確保在熱濫用和過充電情況下不起火、不爆炸,全生命週期的安全水平將加快提高。應用領域將持續擴大,新型儲能產品將更好地滿足電力、工業、能源、交通、建築、通信、農業等多個領域的應用需求。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新型儲能裝備產業鏈較長,加快發展新型儲能產業有利於催生能源新業態,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將推動原材料、設備製造以及儲能電站等上中下游行業的質量升級,有效促進經濟結構向高端化發展。

新型儲能指的是除抽水蓄能外的儲能技術,包括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儲熱、儲冷、儲氫技術等。在實現“雙碳”目標的背景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擴大,但由於其波動性和間歇性特點,新型儲能可以調節和抑制新能源並網的波動性,緩解調峰壓力,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新型儲能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78.3GW,同比增長126.5%。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到2025年,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將達到131.3GW。

目前,多個地區正在加快新型儲能的發展,11個省(區)的裝機規模超過百萬千瓦。截至2023年底,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排名前5的省份分別是:山東398萬千瓦/802萬千瓦时、內蒙古354萬千瓦/710萬千瓦时、新疆309萬千瓦/952萬千瓦时、甘肅293萬千瓦/673萬千瓦时、湖南266萬千瓦/531萬千瓦时,這些省份的裝機規模均超過200萬千瓦。寧夏、貴州、廣東、湖北、安徽、廣西等6個省區的功率装机规模均超过100萬千瓦,能量裝機規模均超過200萬千瓦时。

近年來,新型儲能新技術不斷湧現,技術路線呈現多樣化。在眾多技術路線中,鋰離子電池儲能佔據主導地位。截至2023年底,在不同技術路線市場佔比中,鋰離子電池儲能佔比97.4%,鉛炭電池儲能佔比0.5%,壓縮空氣儲能佔比0.5%,液流電池儲能佔比0.4%,其他新型儲能技術佔比1.2%。

2023年,中國新型儲能應用最多的場景是發電側,佔比60.1%;其次是電網側,佔比34.8%;用户侧佔比最小,僅有5.1%。

從儲能出海情況來看,2024年中國儲能企業簽約海外儲能大單規模超過150GWh,主要市場來自美洲、歐洲、澳洲、非洲、東南亞、中東等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從裝機規模來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儲能市場,規模龐大,但在規模化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利用率不足、價格內捲等“成長的煩惱”。一方面是行業新型儲能行業發展延續高景氣度,另一方面,行業低價“內捲”競爭態勢有所抬頭。

朱克力認為,面對新型儲能行業發展中的困境和挑戰,必須加大基礎研究力度,著力實現技術層面的突破。因此,《方案》聚焦技術創新,明確提出,面向中短時、長時電能存儲等多時間尺度、多應用場景需求,加快新型儲能本體技術多元化發展,提升新型儲能產品及技術的安全可靠性、經濟可行性和能量轉化效率。

平安證券表示,看好國內儲能市場廣闊的發展空間,儘管短期內存在價格內捲、盈利承壓等問題,但在政策引領和行業參與者共同推進下,我國儲能產業有望逐漸發展成熟,供給質量提升、需求場景清晰,實現高質量發展。

相關概念股:

比亞迪股份(01211):比亞迪24年電池裝機195gwh,同比增長29%,實際出貨270gwh,同比增長40-50%,其中動力自供195gwh,外供25gwh,儲能50gwh。25年預計,動力自供250GWh,動力外供25gwh,儲能70gwh,电池實際出貨345gwh,同比增長30%。

瑞浦蘭鈞(00666):2024年上半年瑞浦蘭鈞实现营收75.97億元。在2024年上半年瑞浦蘭鈞营收中,42.23%由儲能電池產品銷售創造,37.63%由動力電池產品銷售創造。

上海電氣(02727):公司持續提升能源裝備產業優勢,聚焦新能源裝備並積極拓展“風光儲氫”等多能互補業務:在儲能領域,公司積極佈局壓縮空氣儲能、液流儲能等技術路線,2024年上半年公司參建的湖北應城300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範工程實現並網,同時中標了江蘇灌雲儲能項目的10MW/20MWh全釩液流儲能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