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美聯儲計劃在夏末之前完成對政策框架的評估,預計其備受爭議的“平均通脹目標”(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AIT)策略在評估結束後將基本保持不變。

2020年,美聯儲對其已實施近九年的政策框架進行了調整,其中一項核心變化是將原先的2%通脹目標調整為2%的平均通脹目標。在調整前,美聯儲只需關注當前的通脹預期,而無需考慮歷史數據。然而,調整後的政策框架要求關註一定時期內的平均通脹水平,即如果一段時間內通脹持續低於2%,美聯儲將容忍通脹在後續時期內超過2%,以避免過早收緊政策對就業市場的不利影響。

平均通脹目標策略——儘管時間框架不明確——使美聯儲能夠容忍“暫時的”通脹上升,並確保在經濟低迷時期不會因為過快收緊政策而抑制就業。許多人將美聯儲在2021年通脹飆升時不願收緊貨幣政策的部分原因歸咎於這一策略,並認為這種策略的滯後反應增加了通脹失控的風險。

現在看來,美聯儲的這一調整被許多人視為不明智,或者至少是在不適當的時機進行的。儘管美聯儲青睞的核心PCE通脹率在過去20年的平均值為2.1%——即使考慮到大流行後的劇烈價格波動,但這一數據忽略了過去幾年因物價上漲引發的政治敏感痛苦、為控制通脹而匆忙加息的滯後性,以及(如美國1月通脹數據所示)當前通脹仍在高位的現實。

這一策略還揭示了一個錯誤,即僅根據已發生的事情來判斷政策的成敗,而問題往往被“平均化”所掩蓋。此外,正如一些央行同行所指出,它迴避了能夠應對沖擊的預防性政策,而這可能是未來幾年高度不確定性時代所必需的。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最近回答美國國會議員的提問時表示,今年的框架評估將反思近期經驗,並稱“我們將接受批評,並做出適當、審慎的調整”。

一個更有意義的統計數據可能是,核心PCE通脹率在過去五年的平均值為3.5%。市場和美國家庭的通脹預期更接近這一水平,而不是美聯儲的既定目標。這種預期的變化可能是政策制定者所擔心的,這表明任何框架的調整都將更加關注這些指標,而不是過去的通脹率。

瑞銀經濟學家在去年底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他們預計美聯儲在今年的框架評估中將把通脹和就業“重新置於更平等的地位”,通脹預期將得到更大的重視。但他們也表示,平均通脹目標策略的核心內容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如果是這樣,這可能意味著美聯儲傾向於允許通脹階段性低於2%的目標,以平衡未來的平均趨勢。而要實現這一點,政策利率或需在通脹數據實際回歸2%目標後長期保持在3%-3.5%的“中性利率”上方,除非勞動力市場出現重大衰退。

瑞銀的判斷似乎在鮑威爾的表態中得到了驗證。鮑威爾在1月底表示,通脹目標不會是框架評估的側重點,美聯儲對修訂2%這一既定通脹目標根本就不感興趣。

這與美國1月通脹數據同樣表明,債券市場和更廣泛的經濟可能需要為美聯儲在今年以後採取的強硬措施做好準備,而這可能激怒“要求立即降低利率”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外,如何在新的衝擊中避免束手束腳將考驗美聯儲在評估中的措辭技巧——許多人認為這正是美聯儲在五年前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