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最近,申万宏源證券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重點關注全球貿易不平衡和美國的“孿生赤字”現象,並構建了一個“雙循環”分析框架進行深入研究。自80年代以來,全球不平衡主要表現為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長期處於較高水平,佔全球比重達到6-7成,其原因包括居民儲蓄率的下降和財政赤字率的上升,同時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及其高估也是導致不平衡的因素之一。特朗普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主任米倫認為,美元匯率的高估是不平衡的結構性因素,但貿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居民儲蓄率的下降和財政赤字率的上升。“孿生赤字”導緻美國的債務槓桿和外債積累,但美元-美債危機並不緊迫,財政整頓顯得尤為迫切。

以下是申万宏源證券的觀點:

特朗普經濟學的“悖論”:全球不平衡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幽靈”

自1971至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全球不平衡”問題一再成為全球經濟、貨幣大幅波動和貿易政策搖擺不定的根源。在全球化進程中,出現了兩個“結構性不平衡”:一是商品和要素全球化時貿易不平衡加劇,二是全球經濟增長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的“大合流”,但發達國家內部收入與財富分配的“大分化”。自80年代以來,全球不平衡的實質是“美國的不平衡”,美國經常賬戶逆差佔全球比重已升至6-7成。歷史經驗表明,不平衡達到一定程度會出現“糾錯機制”,例如1971年的《史密森協定》、1985年的《廣場協議》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機。特朗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米倫認為,美元匯率的高估是不平衡的結構性因素,但貿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居民儲蓄率的下降和財政赤字率的上升。

美國特色的“雙循環”:內部不平衡與外部不平衡的因果關係

全球不平衡是各國內部不平衡的總和,經常賬戶收支是國內儲蓄與投資關係的“鏡像”。自特朗普1.0時代以來,美國的貿易不平衡因強美元和高赤字而惡化,符合“孿生赤字”假說,即財政赤字是原因,經常賬戶赤字是結果,從經驗上看,財政赤字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經常賬戶逆差佔GDP比重提高0.3-0.5個百分點。80年代的“裡根大循環”與“特朗普大循環”有相似之處,但解決方案可能不同。

美國“例外論”:美國政府债务风险与美元汇率的重新评估

“孿生赤字”導緻美國的債務槓桿和外債積累,但美元-美債危機並不緊迫,財政整頓顯得尤為迫切。財政整頓需要開源節流雙管齊下,但需要綜合考慮推進方式,克林頓和奧巴馬時期分別是正反教材。推動美元匯率貶值可以同時解決貿易和財政不平衡問題,但“廣場協議2.0”存在合理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問題,極端情況下如果美元大幅升值,該協議可能更具經濟共贏性和政治協同性,但相關細節尚未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