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年,工銀瑞信基金第二大股東變更有了新進展。
2月8日,證監會網站顯示,工銀瑞信基金持股5%以上股東變更獲得監管批复,這也意味著工銀瑞信基金股東變更即將迎來落地。後續,在工銀瑞信提交公司股東會審議完成公司章程修訂、並進行企業變更登記等相關工作後,瑞銀的股東資格正式生效。
萬億公募巨頭迎來新二股東
證監會網站顯示,2月8日,證監會網站發布《關於核准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變更持股5%以上股東的批复》,核准瑞士銀行有限公司(UBS AG)成為工銀瑞信基金持股5%以上股東;對瑞士銀行有限公司依法承接工銀瑞信基金4000萬元人民幣出資(佔註冊資本比例20%)無異議。
監管指出,工銀瑞信基金及各股東應當按規定及時辦理工商變更登記等相關事宜,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維護公司及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合法權益。
因股東方合被吸收合併,工銀瑞信迎來股東變更。
來看一下時間線:
2024年5月31日,瑞士銀行有限公司(瑞銀)完成對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瑞信)的吸收合併,並承接瑞信所有的權利義務,包括瑞信持有的工銀瑞信20%的股權。
同年8月,工銀瑞信向證監會正式提交變更少數股東的申報材料,並在證監會的指導下,提交了兩輪補正材料。證監會在12月初正式受理申請。
到了今年2月7日,證監會正式核准批復工銀瑞信變更少數股東的申請。下一步,在工銀瑞信提交公司股東會審議完成公司章程修訂、並進行企業變更登記等相關工作後,瑞銀的股東資格正式生效。
因此,瑞信被瑞銀合併吸收後,工銀瑞信外方股東將由瑞信變更為瑞銀,此次股東變更不屬於股權主動轉讓情形。
公開資料顯示,工銀瑞信是國有控股基金公司,中國工商銀行持有80%股權,瑞信持有20%股權。未来股權变更后,不会更改股權结构。值得注意的是,瑞信未向工銀瑞信派駐管理人員,不參與公司日常經營管理。
據知情人士,本次股東變更對公司日常經營不構成實質性影響。工銀瑞信基金表示,將繼續加強與雙方股東協同,發揮中外方股東資源優勢,進一步打造一流投資機構。
此外,對於外界關心的更名事宜,公司方面並沒有進一步消息,不過據業內猜測,一般而言,主要股東方變更後續都會帶來子公司名稱上的調整,“工銀瑞信基金”名稱或將成立為歷史。
瑞銀手握國內兩家公募股權
瑞銀較早佈局中國業務,在中國的投資已經超過30多年,根據瑞銀集團官網顯示,自1989年至今,瑞銀不斷發展,已建立起一個擁有多個業務牌照和實體的國內平台。截至2024年底,瑞銀全年列報淨利潤為50.85億美元。瑞銀提供廣泛的在岸和離岸的投資產品和服務,在中國投資銀行業裡,瑞銀排名一直穩居前列。
2018年12月,瑞銀增持其投資銀行業務平台——瑞銀證券股權至51%,成為首家通過增持內地合資券商股權以實現控股的外資金融機構,隨後持股比例提升至67%。
在國內公募牌照的謀求上,瑞銀入局同樣較早。在2005年,瑞銀通過投資國投瑞銀基金,成為首家持有中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49%上限股權的外資金融機構。國投瑞銀基金另一個股東為國投泰康信託,持股比例為51%。截至2024年底,國投瑞銀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約為2787億元,非貨管理規模1556.25億元,行業排名分別為第32名、31名。
隨著工銀瑞信股權轉讓獲批,瑞銀拿下國內一家萬億公募股權。工銀瑞信基金是國內老牌公募,到今年6月,成立將滿20年,截至2024年底,公司(含子公司)旗下管理254隻公募基金和多個年金、私募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總規模超過2萬億元。公募管理規模方面,工銀瑞信基金公募管理規模約為8420.61億元,非貨管理規模4042.81億元,行業排名均為第13位元。
隨著業務調整,瑞銀在人事上也做出新佈局。根據媒體報導顯示,原瑞信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胡知鷙在2024年中加入瑞銀,並於當年9月接替錢於軍擔任瑞銀中國區負責人。胡知鷙此前在瑞信任職超過20年,負責投行業務和區域管理。加盟瑞銀後,全面負責領導和推進瑞銀在華的戰略佈局與業務發展。
瑞銀在最近觀點中也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看好。
在今年1月13日,第25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上,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傑(Sergio P. Ermotti) 表示:“中國是瑞銀的重要市場。在過去25年中,中國的資本市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面對近期的一些挑戰,中國市場展現出了韌性,並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不斷演變的新機遇。”此外,瑞銀最新研報也對中國股票市場給出較為樂觀預計,其稱,MSCI中國指數2025年將在現在的水平上出現“高個位數”的上漲。
本文轉載自財聯社,FOREXBNB編輯:陳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