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中信證券在其發布的研究分析中指出,四足機器人(也稱為機器狗)因其靈活性和穩定性,在工業檢查、緊急救援、軍事和消費市場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隨著算法的不斷優化和大型模型的智能化推進,以及關鍵部件的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中信证券对四足機器人的商业化前景持乐观态度,特別看好那些擁有技術優勢的整機製造商和具有較高壁壘的零部件企業。
四足机器人的灵活性优势显著,應用前景廣泛。
四足機器人模仿四足動物的步態和運動模式,能夠在復雜地形中靈活行走、奔跑和跳躍,與其他結構相比,它們在靈活性和穩定性方面具有優勢,在工業檢查、緊急救援、軍事和消費場景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經過40多年的技術發展,四足機器人已經進入商業化應用和多場景擴展階段。隨著技術成熟度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提高,四足機器人在多場景中的滲透正在加速。根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的數據,2023年全球/中國的四足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10.74/4.68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80.33/48.28億元,2024-2030年市場規模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為33%/40%(不包括軍事用途)。美國一直在四足機器人技術發展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而中國企業也在迎頭趕上,根據GGII的數據,2023年宇樹科技/雲深處科技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分別約為41%/11%,分別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三。
四足機器人系統及關鍵零部件分析:
四足機器人的性能核心包括驅動系統、控制系統、感知系統和通信系統等部分,這些部分的高效協同直接影響機器人在任務中的表現。以宇樹科技Go2四足機器人為例,基於系統中主要部件的數量,對其係統及關鍵零部件的價值進行估算:
1) 結構件與驅動系統:佔總價值的60%-70%。結構件使用高強度輕量化材料(如鋁合金、碳纖維)構建機器人的軀幹、腿部和足端框架;驅動系統作為動力核心,由12個精密關節電機(集成電機驅動、編碼器和減速器等)及鋰電池組成,直接決定機器人的動力輸出、運動性能和續航能力;
2) 控制系統:佔比約15%-20%,包括高性能運動控制器和IMU等,負責實時數據處理和精確指令輸出,確保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中的動態穩定性和精確性;
3) 感知系統:佔比約10%-15%,以激光雷達為關鍵部件,結合足端力傳感器和前置攝像頭,為環境感知和動態路徑規劃提供精確支持;
4) 通信系統:佔比約5%-10%,確保機器人在多樣化應用場景中的協同效率和信息共享;
5) 其他功能模塊:包括模組、照明燈、麥克風等,佔比約5%-8%,在功能擴展和用戶體驗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產業化探討:智能化提升與硬件成本降低。
目前,四足機器人產業仍處於產業化初期階段,中信證券認為,其走向大規模應用的核心挑戰在於性價比的提升。在性能方面,當前四足機器人在自主性和智能性方面與“替代人”的目標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四足機器人算法包括感知算法、規劃控制算法等,賦予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中的智能決策和精確執行能力,而AI大模型可以從感知、決策、控制等多個維度提升四足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算法的迭代優化,以及結合虛擬數據集和現實物理世界數據集的AI大模型訓練,是當前四足機器人力躍升的主要瓶頸。
在成本方面,隨著國產化技術的突破和供應鏈的逐步完善,國產關鍵零部件有助於整機成本的降低,但部分零部件在自動化量產能力和長時間穩定性方面仍有待提高。出於成本控制和整機性能的考慮,整機廠自研核心零部件成為一種趨勢。
風險因素:
智能化迭代不及預期,關鍵零部件迭代不及預期,關鍵零部件國產化不及預期,產業鏈中上游競爭加劇。